APP下载

让学生了解祖国如何支持澳门(本报专访)

2015-05-08

环球时报 2015-05-08
关键词:葡语澳门免费

本报赴澳门特派记者 范凌志

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举办的“中华民族周”5月初在澳门启动。4日上午,澳门学界师生代表庆祝五四青年节升旗仪式在澳门旅游塔前的广场举行。来自内地的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民族院校和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的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升旗仪式。

事实上,升国旗已成为澳门大多数学校每周的常规程序。回归祖国15年间,澳门这颗珠江三角洲的明珠不仅取得经济发展上的成功,“爱国爱澳”的情结也逐渐植根于市民心中。澳门人大代表近日更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当地青少年的国情教育。那么,澳门青少年今日的国家认同感如何?澳门政府又在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升国情教育?升旗仪式结束后,《环球时报》记者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进行了专访。

环球时报:前不久多名澳门人大代表提出,要搞好青少年的国情教育。在提升年轻人爱国热情的过程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谭俊荣:去年12月20日,我正式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上任后,我感觉必须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就是爱国教育,或者说国民教育。澳门回归已经超过15年了,之前澳门同胞就很爱国,如今澳门的下一代也必须认识我们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后,祖国取得那么大成就,现在发展得那么好,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这些国情我们知道,可是现在的中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不一定知道。我们必须要给他们提供相关教材,让他们知道咱们国家怎么从一个穷困的局面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强大国家。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去年香港发生的“占中”事件?澳门是否存在这样的风险?

谭俊荣:我们跟香港不一样,整体来讲澳门社会比较和谐,这一点大家都看在眼里。实际上澳门的国情教育并非现在才开展,相关课程早已纳入品德公民教材。今年4月13日,我在立法会上跟立法会主席和议员说,推动国情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家对此也都很认同。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官员的想法,也是很多澳门居民的诉求。

我们一定要将中央照顾澳门的政策跟学生讲,让他们知道祖国是怎样支持特区的。当年回归,尤其是在过渡期那几年,其实澳门的经济非常萧条。那时候我们治安不好,没有什么游客。回归之后,国家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政策支持,比如说自由行,大大刺激了我们的经济。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和内地游客,澳门的经济肯定不会这么好,澳门也会被边缘化。

环球时报:“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的举办正值“五四”青年节,您怎样理解五四精神?对青年一代有什么期许?

谭俊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澳门的年轻人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努力了,这也是内地一些学生的通病。“危机意识”很必要。青年需要五四精神,需要爱国,需要重视民主与科学。我在和同学们会谈时,常跟他们说:“政府给你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教材、补贴等等,都是免费的。哪个地方还能给你们提供这么多东西呢?”现在我们的国家富有了,可周边有些国家的学生比我们更努力。如果不好好念书,将来肯定会落后,没有办法跟人家竞争。

环球时报:除了推动内地和澳门交流,作为社会文化司长,您还有哪些施政规划?

谭俊荣:澳门政府正在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比如这次的“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会派澳门学生去内地学习。教育暨青年局今年也准备了一整套计划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规划。即使特区的财政收入出现波动,教育投入也是有优先权的。

澳门在亚太是第一个实现15年免费教育的地区,也就是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都是免费的,香港没有办法做到,其他地方也没有做到。为推动免费教育在澳门的发展,2015/2016学年我们将把资助学校、学生及教学人员的津贴继续上调。除了这“免费的15年”,我们还很重视高等教育。5年前,全国人大通过了把横琴岛一块1.09平方公里的地拨给澳门的决议,建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园。这其中我们投入了100多个亿。每年还另有几十亿的投入。这也是国家给我们的一个任务,即把澳门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环球时报:听说您经常在葡萄牙语、粤语、普通话、英语之间“切换”接受采访。澳门的葡语人才是否很多?特区政府打算如何发挥葡语教育上的优势?

谭俊荣:在“十二五”规划里,中央已经给了我们定位:一是把澳门构建成世界的旅游休闲中心;另外就是中国和葡语系国家的商贸服务平台,即“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在这方面,澳门有自己的优势。400多年前就有欧洲人来这边经商,经过这么多年的中西文化交融,澳门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葡语培训中心。今年我非常重要的一个施政目标,就是向内地学生提供来澳门学葡语的平台。▲

猜你喜欢

葡语澳门免费
澳门回归日
免费
免费为止
全球有多少国家说葡语(答读者问)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