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60例病原学分析

2015-05-08张伟帅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病原学铜绿革兰

张伟帅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60例病原学分析

张伟帅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病原学特点及药敏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住院患者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60例痰培养26例阳性,阳性率为43.3%(26/60)。引起合并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92.3%,24/26),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4.2%,13/24),其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其敏感率分别为92.3%、84.6%、76.9%、69.2%、69.2%。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住院的主要因素,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宜选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药物。

支气管扩张; 感染; 病原学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细菌定植及反复感染可引起气道分泌物和痰液增多,损害气道纤毛上皮,影响气道分泌物排出,加重气道阻塞,并进一步加重感染。随着抗感染药物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目前仍有不少患者因合并感染而反复住院。因此,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非常重要,明确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笔者对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状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2013年1—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共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17~93岁,平均60.1岁。患者均有咳嗽、咳痰症状,多数咳大量黄脓痰,伴咯血32例,伴发热19例。肺部均可听到湿啰音,14例白细胞升高,其余白细胞正常,但中性粒细胞升高,29例C-反应蛋白升高。经CT诊断的支气管扩张部位:双肺35例,左肺16例,右肺9例。

1.2 方法

患者在住院后、使用抗生素前留取合格痰标本,标本取出后即送细菌室进行培养。培养采用定量法,以培养细菌>106CEU·mL-1定为致病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以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分为敏感、中敏、耐药。药物敏感率=敏感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60例患者痰培养结果阳性26例,阳性率为43.3%(26/60)。2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痰培养阳性者病原菌分布见表1。由表1可见,引起合并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92.3%(24/26),其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54.2%(13/24)。

表1 2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

2.2 药敏结果

26例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22例常见病原菌感染者药物敏感率见表2。由表2可见,铜绿假单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其敏感率分别为92.3%、84.6%、76.9%、69.2%、69.2%。

表2 22例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常见菌株的药物敏感率 %

3 讨论

感染是促使支气管扩张患者病情进展和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60%~80%的稳定期患者气道内有潜在致病微生物定植,病情较轻者可以没有病原微生物定植,病情较重者最常见的气道定植菌是流感嗜血杆菌[1],而长期大量脓痰、反复感染、严重气流阻塞及生活质量低下的患者,气道定植菌多为铜绿假单胞菌[2]。

本研究中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史多在10年以上,且病情较重,少部分为近年诊断的青少年患者。笔者发现引起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92.3%(24/26),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54.2%(13/24),该细菌能通过多重耐药机制产生药物耐药性[3],且体内清除率为零,所以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常难以控制。本研究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是92.3%、84.6%、76.9%、69.2%、69.2%。因此,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经验性选用上述药物单用或联合治疗。本研究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测定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敏感性均达100%,但因为样本量较小,此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合并症状恶化,即咳嗽、痰量增加或性质改变、脓痰增加和(或)喘息、气急、咯血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考虑应用抗菌药物[4]。本次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而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所以在未取得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前,建议选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生素。

[1] Pang J A,Cheng A,Chan H S,et al. The bacteriology of bronchiectasis in Hong Kong investigated by protected catheter brush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J].Am Rev Respir Dis,1989,139(1):14-17.

[2] Angrill J,Agustí C,De Celis R,et al. Bacterial colonis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microbiological pattern and risk factors[J].Thorax,2002,57(1):15-19.

[3] 曹孟淑.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2):90-94.

[4]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版[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2,5(5):315-328.

(责任编辑:罗芳)

2014-06-23

R562.21

A

1009-8194(2015)01-0020-02

10.13764/j.cnki.lcsy.2015.01.008

猜你喜欢

病原学铜绿革兰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2013~2014年深圳市腹泻疾病的病原学分析研究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