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规则公平要哪一种?

2015-05-07

南方周末 2015-05-07
关键词:子弟优秀人才公平

南方周末评论员 陈斌

透明总有利于教育公平吧?日前,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九十余所高校,相继公示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

自主招生一般分三步:初选→复试→高考分数达标后被录取。现在试点高校公示初选名单,只是第一步而已,但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了。仅从数字上看,大家都向本地倾斜。

北大共有1900人过初选,其中北京考生231人,占比12.2%。人大有637人过初选,其中北京考生113人,占比17.7%。到这里,想必许多人要非议北京人的高考特权了。

且慢,看一下位于其他省份的部属高校。吉林大学有432人过初选,其中吉林考生112人,占比25.9%。兰州大学有1065人过初选,其中甘肃考生198人,占比18.6%。中科大有811人通过初选,其中安徽考生100人左右,占比超过10%。相比这些省份,北京的部属高校做得似乎不算过分。

2006年至2013年期间,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一千余万元。

所以,从今年开始,自主招生吸取了蔡荣生案的教训。报名审核通过名单、有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及录取考生名单,都要公示。这有助于减少寻租。

但无论如何,相对于“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自主招生的寻租空间更大。

那么,如果自主招生本地化与寻租等能得到有效控制呢?那就必须承认,这样的自主招生理论上能做到“招录标准面前人人平等”,能把这种规则下最优秀的人才遴选出来,是规则公平的。但这对谁更有利呢?

这样说吧,“招录标准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规则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另一种规则公平。但不同的公平规则,设定的“最优秀人才”标准不一样,给考生的激励不一样,遴选出来的“最优秀人才”也就不一样。

本年度人大自主招生,通过初选的考生,超过六成有专家或官员的推荐。这就要拼人际关系,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拼爹。下层贫寒子弟怎么拼得过中上层家庭的考生?

人大的申请材料,还包括“个人获奖证明复印件、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的材料、发表作品等”。尽管这些不是必需的,但谁都知道有比没有好。农村孩子在干农活时,大城市孩子在吹拉弹唱,在游历,在做实验,在这方面也没得比。至于父母发论文署上孩子名字的舐犊之情,又是拼爹,农村孩子还是没得比。

许多人对“应试教育”与“一考定终生”大加挞伐,对“素质教育”与自主招生不吝溢美之词。殊不知,对于贫寒子弟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最有利的游戏规则。如果中国高考招录将来搞“分数只是参考、看综合素质”那一套,那现在的自主招生就是它的预演。届时,大家应该会怀念黄冈中学与衡水中学对贫寒子弟阶层升等的意义。

一言以蔽之,自主招生对中国高考改革提出了真问题:“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与“招录标准面前人人平等”都是规则公平的,我们究竟要哪一种?

猜你喜欢

子弟优秀人才公平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Class Action
新荷初绽
必须公平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围炉夜话(十五)
高干子弟与煤老板的谈话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