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与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以龙州起义为例

2015-05-07覃蔚玲

文教资料 2015年3期
关键词:龙州边疆民族培育

覃蔚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思政部,广西 崇左 532200)

红色资源与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以龙州起义为例

覃蔚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思政部,广西 崇左 532200)

地方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其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并具有深刻的历史根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重视对自有红色资源的利用。本文以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典型红色资源——龙州起义为例,从氛围熏陶、情感激发、理论认知、实践强化等方面探寻如何利用红色资源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红色资源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龙州起义

2012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从社会、国家、个人层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指明方向。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正确与否对能否塑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下高校大学生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理想信念不坚定、信仰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传统民族精神弱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等,这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出现文化价值多元化已不可避免。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文化价值多元化相对于内地各省份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文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应如何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呢?笔者认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边疆民族地区红色资源,用红色文化化育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应是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本文以龙州起义为例,试图探寻利用红色资源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

龙州起义是1930年2月1日由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同志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龙州县组织发动的武装起义。在这次武装起义革命斗争过程中,龙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杀敌、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成了激励一代代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龙州后人正是在这种伟大精神的鼓舞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创新,才把今日的龙州建设成为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南疆乐园。龙州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的这种“百折不挠、宁死不屈、英勇无畏、团结合作、无私奉献、争当先锋、艰苦奋斗、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的地方红色资源。学术界所说的红色资源,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讲的红色资源是指狭义的。狭义的红色资源是指“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时间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合”[1]。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是一项从认同、内化到实践的系统工程,涉及对象、环境、资源、途径和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整合,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的地方红色资源由于其本土性、直观性、情境性、生动性,因此,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面对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多元、价值观交融等特点,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龙州起义在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可谓铺天盖地,但收效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三个倡导”24个字理论性强,表达较为繁复,不够简明,增加了人们掌握的难度。另一方面,在宣传中虽然广泛地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但文字宣传多,理论解读和实践活动少。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和实践强化的过程,面对内容丰富的价值观,我们必须遵循人的认知和行为形成规律,改变单一的宣传方式,将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如将价值观与地方价值观融合起来,将其具体化,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红色文化代表革命时期先进的社会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其特有属性决定了将价值观培育寓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中,可以充分把握价值认同的理性因素、情感因素和精神因素,克服价值观培育中的困难,并弥补其宣传中的不足。

(一)龙州起义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提供更直观的价值认知。

价值观在培育过程中依托红色资源,可以找到现有的真实可靠的物质支撑,克服纯理论的说教,给学生更直观的认知。龙州起义虽然历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精神资源是根本和主体,指在龙州起义过程中所展现的革命思想、政治风貌、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百折不挠、宁死不屈、英勇无畏、团结合作、无私奉献、争当先锋”的精神;物质资源是精神资源的物化体现,它通过实物化、图像化展现历史,这些内容形式直观形象,诉诸人的感官,使人身临其境,影响人们的情感。如红八军军部旧址、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八军革命文物展览大楼等,收藏和陈列大量龙州起义、左江革命根据地及中国红军第八军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还有邓小平同志在军部门前种下的两棵葱郁遒劲的柏树,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当年一切仿佛就在眼前。龙州起义纪念馆陈列立体文物400多件,平面文物图片、图表800多张,还在馆内复制多个历史场景,内容丰富翔实,全面反映龙州起义、红八军反帝、反封建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左江各族人民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伟大业绩。龙州铁桥旧址,虽然铁桥早已不在,唯有被炸毁的仅存桥墩,但仍能把人们的记忆带回到当年龙州起义最激烈的战斗——铁桥保卫战的战斗现场。这些物质资源感染力强,人们在接受教育时若能亲临感受,则必然触景生情,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美育情,唤起人内心的情感,增强人们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价值观的内驱力。

(二)龙州起义的本土性、共鸣性可以促进价值观培育中的感情迁移。

龙州起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西南地区发动的一次群众性的武装起义,它不仅展现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依靠群众、严守纪律、军民团结、共克时艰、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高尚品德和崇高思想境界,体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与当地的地域和人文特色紧密结合,从地点、人员、语言、服饰等,都带有地方特点。对于桂西南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来说,龙州起义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历史,因此,对龙州起义有特殊的亲切感和自豪感,这种亲切感和自豪感能引起情感上的巨大共鸣。有了这种共鸣,就能为价值观培育奠定了感情基础。在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可以着重将龙州起义中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事例进行宣传,将大学生对龙州起义情感上的认同向价值观上的深刻认同迁移。如在铁桥保卫战中,共产党员严敏率领400余名红军战士在桥头阻击敌军,掩护大部队撤离。400多名红军战士一直坚持战斗到当天深夜,打光子弹,最后与敌人肉搏,全部壮烈牺牲。这样鲜活且有感染力、说服力的事迹,给予学生情感上的震撼,从而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情感认同,引导其进一步感知、理解、体验,从而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之实效。同时,由于龙州起义是发生在桂西南边疆龙州,起义旧址与该地区各高校相距不到2小时的车程,这为亲临旧址感知革命精神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满足外出实践高安全、低成本、短时间的需要。

(三)龙州起义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可以强化价值观的认同。

“人不仅是理性的情感性动物,同时还有着一定的精神追求与精神寄托。而一种价值观之所以为人们所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所蕴含的精神因素能够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与精神寄托,从而引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具有肯定性质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内容上与人们的利益追求是一致的,但单纯的理论宣传不易激发人们内心的认同。要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红色资源为桥梁。龙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源于革命和社会生产实践,所凝聚的人民群众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爱国爱党、敬业奉献、团结一致、不怕牺牲的价值取向,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源上达到有机统一;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又是在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事件中展现和发展出来的,它的先进性“既被红色革命历史所印证,又被中国革命胜利的实践所检验,还被时代所认同和接纳”[3]。通过龙州起义资源的教育功能的开发利用,价值观培育能够克服纯理论的宣传,抛弃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与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对话,让人们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前亲自去感知和体验”[3],从而使价值观培育中的精神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利用龙州起义及其精神培育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加大投入开发,形成资源品牌,扩大红色资源对社会的影响。

红色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利用,才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给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强烈的氛围熏陶。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毕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对龙州起义并非从小就耳濡目染,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对龙州起义的自豪感和亲近感,需要加大对龙州起义的开发和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地方社会文化氛围。首先要加大对革命旧址、遗址、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力度。目前,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碑、龙州起义大会旧址景区、戏台建设、红八军纪念广场及红八军军部旧址均得以改造维修,龙州铁桥得以复原;但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精神文化产品略显不足,品牌还未打响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对其不甚了解。因此,必须搞好各资源地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接待条件等软硬件建设,为参观学习提供便利。同时,转变过去单一的开发主体,联合政府各部门、高校与社会团体等加大对主要党史人物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力度;在人物传记、影视剧作品创作上多出精品力作;加强龙州起义影视、音像、书刊作品的制作、发行和出版工作,使之融入地方群众的生活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将之延伸至高校校园,打造价值观培育的外在环境。除此之外,还要特别重视资源育人功能的发挥,可通过报告会、讲坛、红色经典演绎等方式,加强对红色资源思想内涵、精神价值及现实意义的挖掘和提炼,让学生在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革命先辈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

(二)依托思政课课堂,整合教学资源,完善价值观的内化平台。

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唯一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依托思政课利用红色资源,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以往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从形式到资源使用上都存在一定欠缺,如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教材授课、过多的理论讲授、实践课名不副实等,都影响价值观培育效果。我们需要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中,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拓展实践教学空间。首先,将红色资源引入课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价值理论的说服力。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的讲授中,都能够引入龙州起义这一段历史,凭借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亲近感,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其次,授课时需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在统一的教材大框架内,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发掘龙州起义中的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相关典型案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发挥红色资源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育人功能。再次,建设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学生的自主参观、学习,加深对红色资源的解读和领悟。总之,在思政课的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和教材整合中,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用生动的历史和鲜活的人物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加以理论的引导,“情、史、理”结合,才能强化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三)拓展实践渠道,开展体验活动,强化思想外化为外在行为。

实践是深刻体悟精神、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实践,对价值观的理论认识才能上升,外化为日常的行为。因此,创设条件和环境,拓宽实践渠道,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红色资源及其内在价值观的解读,是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促进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终和最重要环节。首先,以特定时间点为契机,组织丰富的活动,为长效的学习实践奠定基础。可以选择纪念日、节日、党团活动日等时间,如邓小平诞辰、雷锋纪念日、建市纪念日、建校纪念日等组织统一的实践,使学生对龙州起义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实践奠定基础;其次,学校通过派驻教师、拨付资金等方式,鼓励支持校内各团体组织实践活动,如班级、社团、学生会、老乡会等;这样的有共同价值取向或活动领域的群体组织的实践活动,使组织便利、沟通顺畅、协调一致的优势能够凸显,强化实践效果;再次,在实践形式上,加强指导和监控,保证实践活动“以参观学习为基础,总结感悟为关键环节,践行活动为最终目标”,避免走过场、搞形式、浪费资源和时间。具体活动形式除了常有的参观活动外,更多的应组织讲坛、歌会、演讲、论坛等活动。另外,面对当下多种价值观的挑战,还可通过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辨析真伪,明辨是非,自觉做出继承传统革命精神、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选择。

[1]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1):20.

[2]熊志强.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强化[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4):9.

[3]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国防生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运用[J].教育研究,2010(2):74.

本文为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资助项目“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项目编号:YB201442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龙州边疆民族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