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新闻制播技术

2015-05-06

电视技术 2015年24期
关键词:制播融合生产

李 友

(沈阳广播电视台,辽宁 沈阳 110004)

全媒体时代新闻制播技术

李 友

(沈阳广播电视台,辽宁 沈阳 110004)

通过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实现资源的多源汇聚、集中整合调度、在线编辑审查、节目迁移和推送等功能,采用图文视一体化编辑、手机视频直播、个性化推荐、影响力评估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了电视新闻节目融合化生产和信息的多渠道发布。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系统为新的电视节目生产方式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撑,实现了“一站式”节目加工、处理、审核、分发的生产流程。重点介绍“互联网+”思维下的电视新闻制播技术。

新闻生产;互联网+;全媒体;融合生产

1 发展背景

电视节目的生产技术架构发展经历了单机制作、单一系统网络化、全台网三个阶段,当前已全面步入全媒体、云架构时代。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播出各个环节的技术已经从标清走向高清甚至超高清,节目的播出形式从电视屏走向多屏联动方式。

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不论是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节目传输渠道都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的受众,电视行业多年延续的节目生产及播出模式已受到极大的冲击。不论从收视数据、广告收入,还是节目创新能力、市场运营能力、人才发展等多方面均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在国内的媒体生态环境中依然有着权威、主流、专业的形象,在社会宣传职能上承担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然而,节目业务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乃至技术支撑体系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迫切需要应用互联网思维来整体规划和推进。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在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今天的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建设要考虑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系统升级改造,而应充分考虑广播电视节目业务的生态发展环境,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节目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因素、运营因素[1]。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研究和推进全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制播技术的发展[2]。促进沈阳广播电视台各种节目业务的互联、融合与运营,加强各种内容资源的统筹、管理与挖掘,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使得电视节目业务、广播节目业务、新媒体业务等都能更好地融合互动和互相促进、科学发展。

在媒体融合之年,在各大媒体积极探索媒体融合之路的当下,向全媒体转型成为沈阳台生存、发展必然的选择。传统媒体的改革势必打破与新兴媒体的边界,实现优势互补。为此,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制播网必须进行理念再造、流程再造,创新体制机制,根据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以最小的运营成本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3]。

全媒体新闻制播技术的崛起不仅是行业技术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也是电视台发展业务的必经之路,正是由于广电行业的业务需求驱动了行业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新闻制播技术很好地结合了生产外延、多渠道汇聚、多渠道发布等多种手段,完成传统新闻制播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

作为国内广电技术的领头人,央视已经展开了多屏报道形式,比如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CNTV等。这些就是传统电视台结合互联网技术后的产物。只有充分利用全媒体新闻制播技术来建设“互联网+传统”的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平台才是电视台发展的生存之道。也正是现况下的各种业务需求,应运而生了各种全媒体生产手段。以深圳电视台为例,由于外地记者需要通过互联网将拍摄的素材或稿件回传到台内,加快新闻生产的效率,产生了3G/4G回传应用,实现了采编协同功能;针对不同的发布渠道需要不同的排版方式,所以产生了图文视一体化编辑技术,编辑可以在全媒体平台直接对文字、图片和视频统一编辑,并统一排版后送审,由审核人直接审核签字后发布,实现混编混排的效果,提升生产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台内高层领导对台内生产的指挥掌控,来控制台内的生产方向和资源分配,需要建设全媒体平台的统一指挥系统。要求全媒体统一指挥系统以电视新闻统一指挥中心为窗口,全面系统地呈现和控制融合生产流程的各重要环节,协助业务部门形成电视新闻融合生产的辅助决策能力,实现新媒体和传统电视生产和发布的完美融合。在保持传统制播体系的独立性、完整性的前提下,提供统一选题策划,将传统电视生产、互联网内容生产纳入统一体系之下;指挥系统还要支持建立基于“资源调度”的业务统一管理和调度控制。另外,整体设计指挥系统,以大屏展示呈现融合生产流程的各生产要素,服务于生产和对外展示。

2 新闻融合生产平台的总体架构

2.1 概述

传统的电视新闻制播系统,大多是为满足电视台传统新闻节目制播的需求而建设。整个系统是以文稿为核心,贯穿整个新闻制播流程;围绕演播室,采用网络化、文件化、流程化手段,实现节目的制作、播出。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广播电视制播流程及手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全媒体交互式电视业务成为发展趋势,原有的传统建设理念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电视台与互联网融合问题,更不能适应已经白热化了的市场竞争需求。既要保证电视台新闻制播为主体单元,又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新闻业务的思维模式、业务模式,设计适用于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融合生产平台”。

2.2 系统架构

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深刻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紧抓互联网快速发展契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为适应融媒体时代对各大电视台的更高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将内容优势、平台终端、人才队伍资源进行深度融通,打造互联网生产域,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资源整合、融合加工生产、产品创新、多元发布、精细管理、迭代发展的全媒报道一体化平台,着力提升互联网环境下新闻内容生产能力和报道传播能力,实现融合报道业务与资源、加工、渠道、终端、受众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生产专业化、管理智能化、数据可视化,实现新闻信息采集、编辑、发布、管理、反馈等各环节以及新闻舆情、传播渠道、影响力的统一管控,构建电视台的“互联网+”驱动模式[4]。

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从整体架构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现有高清新闻制播网络系统,对系统内已经存在的各个模块保持不变;另一部分为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从逻辑架构上与现有新闻业务系统为松散耦合架构,两者之间通过生产库与全媒体内容库之间发生入库等交互关系。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保证了前期投入的资源可以继续发挥价值,另一方面实现了传统新闻生产制作向新兴媒体制作的跨越,实现了与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对接,从制作方式、制作渠道、发布渠道三个方面真正实现了深度融合而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共享。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模块图

2.2.1 从源头改变,新闻生产外延

互联网平台具有新闻传播快速、传输成本低廉的优势。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扩展了针对互联网平台的内容汇聚、加工处理、多渠道发布等系统,在保证日常节目生产的同时,还能够及时跟进互联网舆情动态,掌握受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和话题,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关的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同时,解决新闻节目内容来源多样化的需求,在生产源头打破传统的台外进行采访、台内生产制作的模式,将新闻生产延伸至台外,结合移动化工具来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降低成本。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可整合新闻成片节目、办公网文稿编辑、媒资检索、移动写稿,可整合来自台外3G/4G直播传输内容、县区和行业记者站以及本台记者异地采访等利用互联网回传内容,整合其他所有通过互联网渠道来源的内容。

记者在台外移动时需要多种移动生产工具,如利用手机、平板电脑通过网页、微信等手段进行节目生产和协同化办公,成功地把节目生产网络环境从制播网外延到办公网、互联网,节目生产场景从台本部外延到分台、记者站及外场系统,故需要利用全媒体新闻制播技术来建设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实现新闻生产的外延。

新闻生产外延使得新闻的汇聚、生产、发布均可在外场实现,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完成新闻制播。如针对某一新闻事件,可高效利用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来完成新闻生产。以手机视频直播为例,外场记者在手机客户端安装了PGC回传APP后,可以通过APP进行视频内容的直播,媒体信息实时传达后台系统,在台内的指挥中心、网站、大屏以及演播室进行直播。可以实时查看前方记者的报道内容,并支持同步相关资源调动。同时,PGC手机直播还提供自适应码率功能,可根据网络带宽,对视频数据进行特殊处理,输出最佳质量视频。在网络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以录播模式实现相应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闻外延生产方式,如移动写稿、移动审片、B/S视频编辑等[5]。

2.2.2 多汇聚源,统一整合

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的汇聚源多种多样,可以来源于移动终端的手机爆料、专业记者的远程外场回传、微博/微信的消息抓取、各大社交论坛的信息汇聚、互联网网站信息的爬取等。全媒体内容汇聚部分统一汇聚内容主要来自视频网站、合作媒体、社交网络、用户分享、制作网稿件、制作素材和节目以及收录素材等;汇聚内容还包括视频、音频、图片、文字、flash等多种类型。同时也可对接其他汇聚平台,将其媒资资料、元数据信息等纳入,共同实现汇聚内容展示、数据分析等功能。

另一方面,支持视频文件经过智能语音识别、转场识别等多种智能处理引擎,自动生成素材相关的元数据信息。所有资源汇聚后需要分类展现,统一搜索,针对自动汇聚的元数据资源还可以编辑修改,也可以新增加标签的功能需求。

1)移动终端爆料

对于突发事件,新兴媒体的优势往往大于传统媒体,且电视观众也从传统的被动看新闻转变为主动爆料线索,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因此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来源也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中。这就要求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需具备手机等终端爆料系统和移动传输功能,来自这些终端的内容可安全快捷地传输到台内的制作及播出网络。同时如有必要,这些内容也可通过直播控制选择进行同步直播。

2)专业记者远程回传

不同于普通大众的爆料,电视台的专业记者们身处一线进行报道,能够以精炼的新闻解说、直观的画面、让受众感觉如身临其境,同时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和全面。为了保证节目的画面质量和新闻的时效性,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记者可以将拍摄好的节目通过互联网或3G/4G网络提前传回电视台,经节目编辑制作人员处理后发送播出,提高采编效率;同时也可根据节目的需要通过互联网或3G/4G网络进行现场直播。

3)互联网线索汇聚

互联网中消息传播迅速,而传统媒体的报道更加专业,更加系统。在全媒体新闻生产时代,传统媒体对互联网信息的加工利用是新闻制作的改革方向之一。利用数据抓取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互联网信息进行筛选过滤,从海量内容中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如中央电视台的业务覆盖面极广,为满足优良的新闻来源,要求自动化汇聚互联网线索、各个地级电视台的新闻资料、海外各分台与台本部资源、合作网络媒体资源以及系统内的即时通信资源,故在建设时需要运用到资料的多源汇聚和统一整合的关键技术。

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将各方渠道进行汇集后,还用多种智能手段进行统一管理,以及将互联网线索进行分类统筹[6]。由汇聚源而来的资料只是进入生产系统的内容库,台内必须采用标准的手段使得这这些资源智能化地呈现在用户面前才能为台内生产所用。如浏览历史,使用者第二次利用相同资源时不用再次检索;如今日推荐,系统可根据用户的搜索和浏览历史自动向用户推荐相关新闻等。所以系统需要设置个性化推荐功能,在信息导航、智能检索的交互过程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推荐。个性化推荐应用于可识别用户行为的搜索环境中,推荐的对象是与用户访问相关的热点稿件、热点线索、热点事件、相关人物、地点、机构、关键词等关键信息[7]。在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时,采用多模式混合的立体推荐技术,以满足用户对信息推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同时具有多种推荐方式,分别是今日推荐、相关新闻(内容-内容)、猜你喜欢(人-内容)、可能感兴趣的人(人-人)、推荐内容(内容相关推荐)、看了此资讯的人(内容-人)、他们也关注了以下产品(内容-人-内容)等形式。

2.2.3 新闻信息的多渠道发布

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的建立,使得电视台在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上突破原来只有电视屏幕发布新闻的旧模式,由单一电视平台播报变为多平台发布,网站、台内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前介入,滚动播报,使新闻传播更具影响力和时效性;在传播方式上由单向传播变为互动性传播,舆论引导能力更强,并可实现及时有效地与受众进行多向互动;可以针对网络上的一些不实传言、不良舆论等,给予及时地引导,传递事实真相、引导社会舆论等,能起到正面传播效果,弘扬主旋律、正能量[8]。

同时,将发布与生产在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进行整合,可以在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对稿件内容进行混编混排,实现图文视的一体化编辑。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CCTV建设的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的建设,使得中央新闻的发布方式多样化,使民众获得各种新闻的渠道更方便快捷。如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用户关注该微信号后,可以实时查看今日关注,了解最新新闻动态。微信公众号会自动推送相关新闻给用户,还有一系列的互动环节可供用户选择参与。同时,还可以点击“@央视新闻”直接进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了解其他用户对某条新闻的态度与评论,实时参与互动,做到微信和微博的无缝转换。

但是所有新闻报道并不是发布过后就完整地完成生产了,各条新闻报道发布后会在社会上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哪些传播和转载途径、有什么方向的用户评论等,都是发布完成后需要关注和统计分析的,为下一步的报道提供参考方向。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的舆情分析系统,可以很好地完成新闻生产力统计、新闻影响力评估等功能,最后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在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内。

3 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建设

3.1 系统特点

根据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的架构设计(图2),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是松耦合关联的两个子系统,即传统制播网子系统+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子系统。因此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全媒体融合生产子系统。

图2 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系统架构

全媒体融合生产子系统应具有应用模块化、架构柔性化、生产融合化的特点。

1)应用模块化

(1)在业务应用层上,全媒体融合生产子系统采用模块化建设的方式,可根据电视台系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规模相应地增减应用模块。

(2)在技术支撑层上,全媒体融合生产子系统分割不同的服务模块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支撑。

(3)在系统架构上,采用云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系统对应的功能模块部署到虚拟机上,增加建设系统的灵活性,同时也可有效地降低成本。

2)架构柔性化

系统采用“柔性框架”设计方式,搭建工具、服务、内容三分离的松耦合架构。同时,平台采用采用云计算技术和模块化分层部署方式,由系统基础资源服务、视频内容管理服务、视频业务支撑服务及应用工具、运维管理服务及安全监控服务构成,可以根据电视台未来业务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同时也为未来平台的新功能扩展,预留了架构上的扩展性。

3)生产融合化

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能实现台内和台外的融合生产,同时,可对融合生产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全生产流程中的业务数据可完全保存以供查找。系统建设在满足当下业务需求的同时,也要有利于电视台未来的发展方向。

(1)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作为台内的内容管理库会和台内的多种系统进行对接,为保障过程安全高效完成,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在接口设计方面是由统一的技术接口规范。

(2)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是全媒体技术和传统电视生产相互结合的平台,实现的是业务流程的融合。不会打破传统报道的生产流程,也不是独立的业务流程。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的业务流程是可以在台内其他系统中继承的,支持自动并发起系统中的下一个业务流程,同时在应用过程中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为干预对流程的影响。

(3)业务数据全程监控。

外来的稿件经汇聚首先进入全媒体编辑中心,经过处理、审核后,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在新闻网、电视台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及无线APP播出。同时,随着采访的深化和后期加工的推进,可以将同步音视频信号接入到电视发布平台。

通过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系统,外部的资源回传并提交到台内系统中,供台内的编辑制作人员使用,资源经筛选、处理和审核后,或再深加工处理后在电视上发布或直接发布到互联网上;台内新闻直播网中的成品节目也可以通过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加工处理后发布到办公网、互联网或台外的合作机构使用。

3.2 系统安全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是广播电视台必须严加重视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平台建设上,要充分重视项目安全性。在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中,由于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的素材资料需要与新闻网进行交换,为保证素材传输的安全性和新闻网系统的安全,必须有高安全区进行内外网交互的安全保证。全媒体台内外安全规划如图3所示。

图3 全媒体台内外安全规划拓扑图

4 结束语

当今,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给传统广电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也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的深度融合,创造出了新的发展生态。全媒体融合的电视制作及播出方式已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新型的电视节目制作及播出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并将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生产流程、发布渠道及流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1] 许秋璟. “全媒体”浪潮下的再思考[J]. 当代电视,2014(4):75-76.

[2] 宋宜纯. 网络制播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8):19-24.

[3] 王国星,邵一民. 广电媒体新闻全媒体化建言[J]. 电视技术,2014,38(18):19-22.

[4] 范金慧,高飞,程琪,等. 探析全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台制编存播技术流程和架构转型[J]. 现代电视技术,2013(5):96-100.

[5] 焦文博,张燕. 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的探讨[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6):60-64.

[6] 胡祖军.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新闻内容生产[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8):27-28.

[7] 史椰森. 全媒体时代电视内容管理创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5):145-146.

[8] 刘笑盈. 全媒体时代电视对外传播的转型[J]. 电视研究,2013(12):35-37.

【本文献信息】宋睿,邹璐璐.全媒体融合生产运营平台探索研究[J].电视技术,2015,39(24).

News Broadcast Technology in Media Era

LI You

(ShenyangRadioandTelevision,Shenyang110004,China)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platform of the omnimedia,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multi-source convergence, centralized integrated scheduling, online editing and review, program transfer and push, and so on. Depending on the use of integrated graphics editing, mobile video broadcast,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impact assessment and other advanced Internet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elevision news production and multi-channel delivery of information. The omnimedia production platform system provides a safe, reliable and efficie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new TV program production, and realiz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one stop” program processing, processing, auditing and distribut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net + TV news broadcasting technology” under the thinking.

news production; Internet +; omnimedia; fusion production

文献标志码:B DOI:10.16280/j.videoe.2015.24.015

2015-07-10

李 友(1964— ),高级工程师,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技术部主任,从事广播电视制作及播出系统的建设、维护及管理。

责任编辑:哈宏疆

猜你喜欢

制播融合生产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用旧的生产新的!
《融合》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