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年话发展

2015-05-05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咨询客户

2014年1月,我们第一次在广州举办了智业发展论坛,平时同行很少交流,会后大家很认同这样一次可以让大家聚起来有碰撞有收获的机会。今年开春,我们又一次举办了同样的活动,希望每一位参与的智业领袖都是一颗种子,能让咨询行业的智慧力量更好地生根发芽。通过共同交流和学习,来分享彼此更好的做法,在学习中求进步,在竞争中谋发展。其间,壹串通的董事长李锦魁还提出了要净化行业、升级行业的使命,并愿意主动扛起责任大旗。下面是参与论坛的智业领袖现场口述的部分摘录。

张 桓

尚道女性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

疯蜜创始人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基于咨询本身我的思考,第二个是我去年半年做的关于“疯蜜”实践的一个思考。

第一,关于咨询行业和服务模式我的思考,我认为与其让尚道的几个专家服务,不如用互联网的手段,让上百个人、上千个人为这个企业提供服务。我们当时做“她知道”的一个原型就是这样的,就是希望为这些企业提供非常低成本,但是更加趋向透明、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实际上不要觉得收费高才是专业,收费高只能代表你的生产效率低,或者是你的用户成本高,所以收费成本高。e代驾这家公司就没有任何车辆,但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让这些找代驾的人和提供代驾的人能够对接起来,叫作人人服务人人,或者共享经济。再举个例子,你上网搜“答赏”,其实用的也是“她知道”的模式,用互联网的手段专门给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据说已获得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它其实就是收费版的“知乎”,中小企业有什么问题到“答赏”来总能找到答案,而且是极低的成本,既不需要找老张了,也不需要找老李了,其实比我们俩有智慧的人更多,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视野和专业都是有局限性的,比如说我这个年龄,我就不可能了解“90后”……我特别看好这个模式。因为未来真的没有专家了,像美拍,降低了人们拍视频的成本,任何人用手机拍12秒,再配个音乐,选个模式,都很美,让人人都是导演,未来的技术特别发达,就是集体智慧越来越厉害,这是我认为的从咨询行业本身大家应去思考的。

第二,就咨询本身,我觉得未来一定是所见即所得。比如说我觉得这件衣服不错,我一扫就知道什么品牌、什么价格,直接下单了。腾讯要做什么,叫作智能生活解决方案,那我们做咨询的营销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方向我觉得很麻烦,因为未来人们的生活一定是越来越智能的,我们营销还传统吗?营销如果不能和智能结合,我认为很危险,这是我认为的第二点,给大家一个启示。

第三,我从去年7月15日左右做了一个社群,叫作疯蜜,闺蜜的意思,实际上我到现在做了半年多一点,现在估值将近是3亿元起了。还是继续做女人生意,但是我把女人更聚焦了,女人有很多种类型,我只做了一种,叫作美少妇,因为女人的消费观是由她的人生阶段决定的,男人的消费观是由他的收入和地位决定的。你做社群,一定要做非主流的,发展主流价值观的,大家很好抱团,就是说别人都不理解我,只有这群人相互理解、相互抱团,就会形成一个无比坚固、相互认同的社群。任何社群或宗教都要从一小撮人,不被理解、相互抱团取暖、相互认同,慢慢发展壮大。我做女性消费做了8年,我对女性的消费观、价值观,甚至她们的喜好看得太清楚了,我能够通过看这个女人的头发、发型、发质、皮肤的状况、穿衣、打扮,就知道她什么性格、什么星座。其实做咨询的好处是什么?让你养成了观察人的特质,你有好奇心,你喜欢总结,普通的纯互联网人做不到这一点,纯互联网人只懂技术啊,他只懂工具,不懂人嘛,我们现在移动互联网就是一切从人出发,谁懂人谁才有未来。

我认为我不能把自己当作疯蜜的创始人,那你就身在其中也不会创意,我经常说疯蜜不是我的,我经常以顾问的形式给疯蜜做咨询,那会很犀利,如果你自己做CEO就没有那么犀利了。我现在是疯蜜的首席产品总监及顾问而已,我不是CEO,因为我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我认为我们这群人的优势是营销能力很强。而我们最大的失败点可能在哪里?我们这群人的想法太多、资源太多,这是失败的最大可能。

我总结一下,如果继续坚持做咨询这个行当的话,咨询行当一定有前途的,只是一定不是现在的玩法,一定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工具和思维,要借助这种人的力量。我们做综合体,综合体的入口是什么?是人群,而不是行业,不是功能,就是我们如果想做互联网经济,一定要从人群切入。

冯帼英

广州天进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董事长????

天进曾为海尔、慕思、欧派、王老吉、嘉里粮油等提供品牌定位及营销战略,但我希望能够创造更多新的经典。我跟大家分享几点:

第一点,我认为大融合时代,智业公司要担当一个企业的品牌领导。所谓的品牌领导是充当企业的品牌建设者、资源整合者和管理者,如果你不从这个高度、这些角度去服务你的客户,那么你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所谓的大融合时代,就是说科技和营销的创意,和大数据高度融合的时代。过去可能单独提供一个品牌的定位,或者只是提供营销创意,这样的时代我觉得已经过去了。科技和营销创意的界线已经模糊了。我举一个例子,以后的营销模式可能就是不需要太多实体店,实现自身一个全面的O2O,现在体验店里面也不一定说所有的商品都有,消费者通过全息的投影,可能你在现场看得到却摸不着的一个产品,让你可以置身其中,甚至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去浏览、选择、下单,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去完成。也许在你下班的路上、在地铁旁边,还有可能在墙上投影了一些产品??就是有一些产品,你扫一下二维码,等你下班的时候可能已经等到你要的菜。这些东西可能不会很久就可以实现的。现在的智业公司可能对科技要掌握,就是对于硬件、软件、互联网这些技术,这些新的技术我们要懂得,我们不一定要精通,但是我们要了解,要学会运用。我们要成为懂得整合这些科技公司、微营销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和媒体价值专业的公司,并且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要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品牌领导也许我们通过大家联网的一种方式合作,也许通过参股,我刚才说的这一类公司,就得到这样整体的进步,也可以形成集团化运作。多种方式,根据自身量力而行。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过去是依靠科技公司,使用O2O解决方案的模式,但是很多O2O在做了之后为什么还不行,甚至有的企业还死掉了?未来就是说没有O2O不行,可是有了O2O也不一定行!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营销策略,不知道你的消费者在哪里,如何接触,其实这个是没有用的,就是说你没有引入这个渠道的水。我刚才的观点就是说智业公司要担当企业的品牌领导,就是这个意思。刚才所说的每一种公司其实都是某一个环节下面的事情。可是智业公司必须要把这些环节统筹起来,我们就能成为把这些资源整合,真正帮助到企业成功的核心角色。

第二点,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企业对象提供不同重点的服务内容。面对大中企业的时候,帮助他们做出商业模式的选择和重构,平台型企业还是自营式企业。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平台的竞争,单个企业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你要么加入平台,要么建立平台,我们必须做出一种选择。大的综合性平台的高峰期其实已经过了,可是未来垂直性的这种行业平台,或者说细分平台一定会迅速崛起,这里面还有很多的机会,还有很多细分的平台没有被人发现或者说去创造。大中型企业如果有基础,那它就有机会做平台发起企业。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我觉得智业公司可以起到很好的筹划、推动作用。面对中小企业的时候可能就是O2O的模式的建设和细分市场的选择,或者帮助它们策划加入平台,或者参与平台构建。所以第二个,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对象提供不同重点的服务内容。

第三点,我们自身的服务内容要快速更新,保持灵敏。我们这两年变动了好几次,就是我们服务的模块,甚至一些工具都在做一些调整,不光要学习别人,而且在引领企业的时候,我们在消化最新方式的基础上要有我们自己的一种见解,要有我们自己的一种系统的确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王思远

广州汉狮影视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咨询本来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为什么现在特别难做?刚才大家都提到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特质是什么呢?让知识贬值、信息贬值。以前咨询行业其实就是贩卖知识的嘛,就是你看过他没看过,你卖给他就是了。我记得我很早进广告行业的时候在国际公司,听点国外的一些名词和概念,跟客户一讲,就有用了,挺好挺灵的。现在移动互联网把信息和知识都给压扁了,这个便宜是肯定赚不到的。再加上客户也挺勤奋的,我们再靠这种简单的贩卖肯定不行。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智慧的东西不是简简单单的,总要有人专心致志地去想多一些,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其实现在在广州做广告,谁也不敢说容易,谁说容易就是胡扯,因为这个门槛是非常低的,谁都可以做,在座的很多年轻人凑两三个人开一个广告公司、开一个咨询公司,马上就可以开业,也不需要购置流水线,也不需要多大的资金。看着好像有个脑袋,嘴巴也还比较勤快就可以了,其实往深处做就非常非常难。我们做这个东西一直来讲最大的竞争就是没有门槛,如何树立门槛其实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一个课题,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咨询行业也是一样,每个人出一个想法、出一个点子,你能出、我能出,你在讲给客户的时候,客户综合自己的想法,比你的想法还好,可能你就很难做。所以,我刚才说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标准、绝对的真理,咨询行业其实更高一个层面应该是讲哲学了,一旦思考到哲学的时候就有两面性的特征,不是左就是右,反正在左右之间是很麻烦的。左就是随时走在前沿,一直追最新的东西。你追得起就追,这也是一条路,一条路是可以固守,你找到一块地方就守。

很多曾经能力比我强、资历比我老、本事比我大的大佬都转型了,他们都扑向互联网了,还有一些扑向媒体、扑向其他企业了,早些年还有一些牛人都出国了,现在很多同行也都去找“风口”了,我们想着也别动了,因为我们发现还是有一些需求被大家忽略了,就是实打实该干的事被大家忽略了,帮客户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被忽略了。那我们就留下来好好琢磨我们原来会的这一块吧,就是传统广告最传统之一的电视广告。

如果广州的范围我们第一可以讲的就是我们贵,当然美国、欧洲还有几千万美元的片子。我们在两三年之前已经开始规定,就是不能低于200万,我们今年是260万起,贵的也有四五百万的,而同行二三十万的也有。接几百万不一定就高兴,因为难度大,怎么把它做好也是压力大。另外有人问现在企业不是预算越来越低嘛,他们怎么会花那么多钱拍片,我是认为这个钱花少了,要是做好了可能还会再多收点,因为我自己那么多年来越看越细,发现还有很多空间,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去做。其实客户的心比我们大,他们做品牌宣传也是从竞争角度去看整个市场的,现在很多所面临的毕竟已经都是国际市场了。

在国外,他们在这个行业里面也没有我们那么焦虑,他们做得还很扎实,他们做得还很贵很好,我们差距还很大。我就觉得这就有空间了,起码国外的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有做到,那就是市场。我们一直做的就是围绕核心去改进,其实这个世界你再怎么坚守它也在缓缓地改进。就像我们去到国外,全世界真正最有创意的地方是哪里,不知道年轻的同学们知不知道?应该是最古老的伦敦,看起来很古老、很古旧,伦敦那种地方,它很传统,但也是最有创新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在坚守传统的时候,其实可以做到最有创新也说不定。我们现在自然而然地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该做的广告,我们是坚守、再改良、再完善,不但要做,还得往下深挖,不单单给他们讲一个创意,我们也会给他们一些启发,给他们一些综合的,比如说像社交媒体各方面怎么去做,我们早期在自己也不擅长的时候,就是两边都提一提,整个电视广告的价值就会自然高起来,所以就是这样,我们也没有特别鲜明的与众不同的思路,都是做得很传统。

李锦魁

广州壹串通品牌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这个联盟能成为中国咨询界最优秀的一个代表组合,作为中国营销事业最优秀的代表,我谈谈我的四个观点:

第一,我认为智业和咨询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是无可限量的,每个时代都需要咨询行业。大环境相同,小环境各异,行业的潮起潮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市场变了,我们更应该以自身优势为基点,以完善自身能力模型为手段,只要客户还有需求,我们就有市场,有市场就必须有人做产品,有句话说得好,只要努力坚持下去,全世界都会为你开路!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是说这个行业有希望,我们要坚持。

第二,既然要坚持,那就要发展。像张桓,他原来做尚道营销,现在做疯蜜,其实他的根本点是在引诱用户卖自己的产品,打破他原来只是帮助企业做渠道、卖产品这种单向的发展模式。所以从发展角度来说,我们要向做平台方向转变,无论是做社群也好,做产品也好,做整合也好,都可以,这是我们一个智业自己的平台。何况我们靠自身产品赚钱是很有优势的,因为我们懂市场、懂营销、懂消费者,我们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追求什么样的服务。

第三,挖掘客户。我一直觉得,反营销也是营销的一种方法,微信把QQ反了它成功了,我们也要勇敢地否定自己。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日本有一个很受欢迎的APP叫约大叔,很多孩子通过这个平台约大叔谈心,聊自己的生活、遇到的困惑……话题不限。换个思维方式,我也将我的经验、思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变成产品,卖给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惑的人,从中得到我想要的经济效益,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发展途径。所以未来咨询行业,就是要反营销,就是做创意与技术相结合的公司。通过反营销、反自己,来实现我们人生最大的价值。

第四,转型要慎重。以前,我在美的做过管理,它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公司,我们跟日本团队一起做电饭煲,合作若干次之后发现,整个流程都是由日本人掌控,我们根本没办法跟他们干。简单举个例子,中国的大功率发动机造不出,所以要进口才能让飞机上天;中国的高强度钢造不出,所以要进口才能建核电站;中国的高规格石化产品能造出,可惜造出来自己人都不愿意用,还得进口。所以我们行业当中有很多人想要转型,我认为要观察,我们应该根据人的秉性,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盲目地转型。我们这群人是卖点子的,一下子踏入与制造相关的,会很容易把这个模式想简单了,我们做个品牌,让别人代加工,我认为自己懂营销,回过头来自己问自己,我到底懂不懂营销。所以很多智业的同仁盲目去做转型,其实回过头来是把自己给玩死了。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要从自身做转变,学会精力管理,精力管理是自我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我们这一群人来说,生活上要自我,生意上要随性,这样我们可能走得更长,因为我相信中国的智业最后能活下来的一定不是我们现在跟时代跑得最近的,而是对时代看得最清楚的那个人。

刘祖轲

深圳南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觉得咨询行业还是挺好的,关于公司2014年的发展,我也总结了几个亮点:第一,我觉得我们有几个专业板块获得了很好增长,像上海分公司的工业品,服务的客户山钢、中石化等都获得了很好的成长。另外,我们在深圳做了一个商业地产的策划公司,过去我们服务制造业客户多,现在全国各地搞电商的产业园孵化,有的地方做商业地产的招商策划,我们商业地产的这种信息其实比我想象的多得多,我感觉到我们商业地产策划这一块业务非常好。

第二,进行行业渗透,南方略公司是采取行业渗透的,也是捷报频传,我们现在有几个行业肯定是全国遥遥领先的,比如农资化肥行业,我们的化肥客户一般最低咨询费都100多万,去年还有的项目签到了400多万。我们在化肥行业做了一些标杆之后,如鲁西、红四方、中东等,现在央企中海油的化肥公司也在找我们谈合作,在化肥行业我觉得我们已是一个标杆,只要在一个行业做到第一,其实深耕一个行业就够一家咨询公司生存了。目前,化肥这个板块我感觉我们的客户都是大客户,金额比较大,甚至不需要做提案。我们过去谈的很多客户需要做提案,这个提案没写好啊,那个提案写短了啊,如果一家咨询公司真正在一个行业做得好得话,客户谈后案例一讲,马上合作协议就能签下来,过去累得不行还签不了单,还要总结提案是哪几个角度没写好。但现在发现,在一个行业有知名度案例多的话,不客气地讲,是不需要写提案的,我感觉到南方略在农化、工业品、建材等行业还可以。我有一个观点:不进行行业渗透的咨询公司,未来是无法生存的。

另外,南方略公司这几年在建材行业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收获,像山东做铝材的凯米特能够每月做到六七万吨。湖南的振升也是全国行业做得很好的知名品牌,还有深圳的鸿泰,广东现在还有其他铝材门窗企业我们也在谈,当然建材行业非常大,我们因为曾经服务皇派门窗这个案例比较成功,去年门窗、铝材获取信息的质量就挺好,签单比较快,金额也符合预期。

第三,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好的增长点,就是央企和国有企业,过去听说政府是有文件的,规定说不能再请国际化的咨询公司了,我们是没有看见。2014年到现在来看,我觉得和央企合作已明显增加,中石化,包括鲁西也是国企,南方略与鲁西去年做了两个项目年度合作,今年我们又要再度合作,鲁西2014年销售收入300多个亿,2015年央视投广告投到1.5个亿。像中海油,昨天我们去交流,他们也说化肥板块与我们合作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我觉得这些大的国有企业和央企真的成了一个获取业务的重大机会。

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我觉得公司经营有很多问题,实事求是地讲,从我的骨子里面我还是蛮欣赏北方的一些同行的,像北大纵横、和君、华夏基石等,它们一般采取合伙人制。南方略公司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开分公司,如我们北京、上海一起投50万元开一个分公司,深圳这边占51%,分公司老总占49%,我们是注册的,让人家当法人代表,这个很好。但是北方公司的合伙人,合同一签,三七开,你70%,我30%,你愿意找你的女同学做也可以,找你的小舅子做也行,随便。南方略全国其他地区是分公司,深圳也刚实行事业部,7个事业部,分别是做建材、工业品快消、农化、饲料,还有一个做培训,一些公共费用如广告、场地费等大家都分摊。假如说大家到深圳我请吃饭,每个事业部平均分摊14%。我们最早的分公司重庆都有6年了,其他分公司也有3年,南方略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这种自主经营的合伙人制雏形,值得借鉴。

我还有一点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蛮好的,2014年11月29日我们办了一个峰会——“2015‘市在人为南方略案例分享免费体验营销峰会”,正在洽谈的客户,不知道能否谈成,但是过去谈过的,谈了一年没有签合同的,甚至现在正在谈的……反正把目标客户、合作过的客户、不错的客户都请过来,那场峰会花了15万,还签了单,传播了品牌,很有价值。有人对我说发现南方略还是蛮厉害的,有那么多老师,有那么多案例,特别是有那么多人来捧场,还真的服务过四五十家上市公司,我一下子感觉很有成就感。我决定以后把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六都定为我们的峰会日,我今年准备办500人规模的。马云不是“西湖论剑”嘛,我们就办“南山峰会”,逐渐把它做成一个营销界的品牌盛会,我觉得又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亮点。

(编辑:绿 涓 greenlight2005@163.com)

猜你喜欢

咨询客户
客户都爱“菱角湖”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23
珍惜咨询实践
搞咨询要善于前期沟通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