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语植物命名与分类初探

2015-05-05王俊芳石林龙宇晓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1期

王俊芳 石林 龙宇晓

摘要:侗族人民对生活地域的植物资源的认知和利用反映到侗族人民的语言中,就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侗语植物名物系统。侗语对植物的命名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植物类别词+植物专名;另一类是物种名称或专名十特征性词或词组。侗语中植物命名方法不仅具有显著的民族特性,且反映了其命名和分类的特征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民族名物学;侗语名物;植物分类;植物命名

中图分类号:H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5)01-0095-04

侗族是一个“稻林兼作的山地民族”,世居在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鄂西地区,居住地水土肥沃、山林众多,森林和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生存的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本民族的语言及文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侗族人民对这些植物资源的认知和利用反映到侗族人民的语言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侗语植物名物系统。本文拟就侗语的植物命名方法和侗语植物分类进行探析,以了解侗语名物系统中生物命名的基本规律、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一、侗语植物的名称和命名方法

侗族地区生长的植物多种多样,植物资源与侗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与丰富的植物打交道的过程中,侗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植物名称。这里主要以与侗族人生活密切联系且口语普遍使用的植物种类为收录对象,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植物的名称

根据1989年版《辞海》的解释和定义,植物是生物的一界,包括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已知约30余万种,遍布于自然界。“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阜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宣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要覆物,其民专而长;四曰填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宣荚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赢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民族生物学调查研究的成果表明,各民族对于他们生活周围的各种植物及分类几乎都有本民族的名字。侗语的词汇中也有许多种植物名称,却缺乏“植物”这一专有名词,即缺少一个植物类属总称的上位词。在侗语的词汇里,“mungx nyenc”表示泛称的“人”,也有“人类”之意;“due xengp”表示“牲畜、动物”。专有名词“植物”在侗语里没有具体的词来表示,只有表示各种植物的类别和各种植物的专称。例如,“树类”,侗语里称为“meix”,而属于树类植物的专称有“meix duil”(李树)、“meix liongc xuh”(榕树)、“meix pagt”(杉树)、“meix dangc”(甘蔗)等。

(二)植物的命名方法

侗族人对于植物的命名与其他民族也有相似之处,对其命名的方法我们先举例进行说明。

例 1:

汉名 枫树 马耳莱

侗名 meix||yaop

mal||kap max

侗义 树 枫树(专名) 菜 耳朵 马

从例1 中可看出,在“||”前是说明该植物的类别,在“||”后则是植物的专称或表示植物的特征。此类的命名方法反映了侗族人意识里对植物“属”的认识。例如,对于“树”这一大的植物类别,还因为“种”的区别而有不同的名称,这一类的词有“meix yaop”《枫树)、“meix baenl”(竹子)、“meix pagt(杉树)”、“meix ledx”(栗子树)等。这些词中,专有名词可以单独用来表示这一物种,但是单说会误解成材质或果实,如“ledx”《板栗)是表示果实,如果要强调“树”这一植物类别,就必须要在专有名词前加上“meix”。

例2:

汉名 山姜 玉米

侗名 xingp||jenc oux||xul

侗义 生姜(专名)山 米 珠子

例2 中,在“||”前是植物的名称,而在“||”后则是表示植物的特征。“xingp jeylo”说明了植物“xingp”(生姜)生长的环境是“jenc”(山上);“ouxxul”形象地表示了玉米这种植物像“xul”(珠子)一样。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知,侗语中植物的命名主要是从其特征入手,形象地说明该植物,这些命名的方式及其构词词序与侗台语族中其他民族语言如壮语的植物名称得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具体而言,侗语对植物的命名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类别词+植物的专用名称或表示植物特征的词(词组);另一类是植物名称+表示植物特征性的词(词组)。

1.“类别词+植物的专用名称或表示植物特征的词(词组)”命名方法

“类别词+植物的专用名称或表示植物特征的词(词组)”命名方法还可分为以下几个命名特点:(1)“类别词+植物的专用名称”命名。如:“meix yaop”(枫树)、“meix pagt”(杉树),“meix”(树)是一类植物的大类,借助现代植物分类学术语,他是“属”,有植物的类名,“yaoio”(枫木)、“pagt”(杉木)是植物品种的名称,都属乔木。“meix baoc”(柚子树)、“meix ledx”(栗子树)、“meix baenl”(竹子)等都是此类命名法。(2)“类别词+植物形态特征”命名。如:“real ads”《青莱),“mal”(莱)是类名,“ads”意思是“割、锯”,“青菜”叶子形状如锯子一般是有齿的。这种命名方法的词还有“real kap max”(马耳莱)、“oux xul”(玉米)等。(3)“类别词+植物颜色特征”命名。如:“buc mant”(南瓜),“buc”(瓜)是类名,“mant”意思为“黄色”,“南瓜”的外皮和瓜肉颜色都是黄颜色,所以在侗语里黄颜色的瓜即为“南瓜”。这种命名方法的词还有“maenc pap”(紫薯)、“buc sup”(青瓜)、“real sup”(泛指青莱)等。(4)“类别词+植物气味特征”命名。如:“jaoldangc”(甜藤),“jaol”(藤)是藤本和蔓生植物类名,“dangc”在侗语里的意思是“糖”,而“糖”的味道是甜的,甜的藤即为“jad dangc”。此种命名法还有“gueel aemc”(苦瓜)、“mal scmt”(酸莱)等词。

2.“植物名称+表示植物特征性的词(词组)”命名方法

“植物名称+表示植物特征性的词(词组)”命名方法,根据植物特征性还可分为植物的形态特征、颜色特征以及生长环境特征:(1)“植物名称+植物形态特征”命名。如:“hugs jaenv air”(鸡冠花),“nugs”(花)是植物名,“jaenv aiv”意思是“鸡冠”,像鸡冠一样的花即“鸡冠花”。“oux xul”(玉米)、“lac kap not”(木耳)等词也属此类命名法。(2)“植物名称+植物颜色特征”命名。如:“bagc bagx”(白萝卜),“bagc”(萝卜)为植物名,“bagx”意思是“白色”,侗语中通体雪白的萝卜即为“bagc bagx”(白萝卜)。此类命名法还有“bagcbagx”(胡萝卜)、“baenl naeml”(紫竹)、“baenlpap”(楠竹)、“naos yak”(红色鱼香菜)等词。(3)“植物名称+植物生长环境”命名。如:“xingpjenc”(山姜),“xingp”(姜)是植物名,“jenc”意思是“山”,生长于山上的野生姜即为“xingp jenc”(山姜)。“doh magx”(花生)、“baenl naemx”(水竹)、“ius naemx”(水蕨莱)等词也属此类命名方法。(4)“植物名称+植物气昧特征”命名。如:“ius aemc”(苦蕨莱),“ius”(蕨莱)为植物名,“ae-mc”指味道苦涩,味道苦涩的蕨莱即为“ius aemc”(苦蕨)。此类命名法还有“ius eengl”(甜蕨菜)、“baenl aemo”(苦竹)、“gueel aemc”(苦瓜)等词。

3.侗语词汇中有一部分植物名称是以其根、茎、叶、花、果实等来命名。例如:“ngingv”(葛根)、“xingp”《生姜)、“wadx”(折耳根)等植物名称是以其根来命名;“ius”(蕨莱)、“sunl”(剌)、“xongk”(酸苔,一种野菜)等植物名称是以其茎来命名;“yangc dongc”(一种树名,用其树叶做乌米饭)、“paop”(茶油苞)、“saeml”(一种野菜叶子,可做酸汤鱼的香料)、“naos”(鱼香莱)等植物名称是以其叶来命名;“xul liuuc”(杜鹃、杜鹃花)是以植物的花来命名;“sangl”(木姜子)、“jac”(茄子)、“ids”(葡萄)、“baoc”(柚子)、“ledx”(栗子)、“lagx beee”{枇杷)、“lagx yank”(丝瓜)、“lagx ngoe”(栀子)等植物名称是以其果实来命名。

4.部分的植物名称是以专名直接命名,即这个词在侗语中有专属的名称。例如:“xingp jox”(菖蒲)、“jiux”(藠头)、“lianh siul”(辣椒)、“nyov”(河里的青苔)、neit(浮萍)、doul(青苔)、yange ags(一种杜鹃树)、liongc xuh(椿树)、yaemt(蒿莱)、“gaml”(细叶蓝靛)、“lae”(蘑菇)、“ngaih”(艾草)、“biags”(芭蕉)、“biuds”(一种粘人衣服的野草)、“aos”(桑树)、“angh ek”(百合)、“aenl”(野芹菜)、“aenv”(小韭菜)、“nangc”(竹笋)、“edl”(五倍子)、“baiv”(辣柳菜)、“baoc”(水藻)、“baenl”(竹子)、“baengx”(火草)、“pagt not”(柏树)、“denh”(蓝靛)、“dongc pup”(葱)、“noul”(一种野香料)、“lagx sis”(茱萸)、“songebegs”(松树)、“suih”(一种喂猪的水草)、“sudx”(草荠)、“jaI”(茅草)、“saop”(巴芒草)、“xanh”(红稗)等。

二、侗语中植物的分类系统

侗族作为山地稻作民族,既挖地造林,也种稻养鱼。所以,侗族人对植物的分类是按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来划分的,侗语口语中常用的植物名称基本都属于生活型和经济型植物。这些植物的种类包括:“jaol”(藤类)、“maenc”(薯类)、“nyan-gt”(草类)、“buc”(瓜类)、“duil/demh”(果类)、“meix”(树类)、“mal”(莱类)、“oux”(谷类)、“doh”(豆类)等。

“jaol”,指藤本和蔓生植物,又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在车江侗语里这类词有:“jaol dangc”(甜藤,此藤的汁液可做三月粑)、“jaol ngingv”(葛藤)、“jaol maenc”(红著藤)、“jaol buc”《瓜尖儿)、“jaol doh”(豌豆尖儿);“jaol meix”属于不可食用的藤本檀物,指的是树上长出来的藤,可用来当绳子;“jaol ids”(葡萄藤,指葡萄这株植物)。“maeno”,指块根、块茎类植物。这类词有:“macho pap”(紫薯)、“maenc meix”(木薯)、“maenc mieec”(浆纱线用的野著)。“Nyangt”,草类植物。这类植物人基本不可食用,一般用来喂养牲畜。“saep”(茅草)、“jal”(巴芒草)、“bangl”(禾草)、“neit”《浮萍)、“doul”(青苔)、“suih”《一种可喂猪的水草)。“Bue”,指瓜类植物,或者称“gueel”,“gueel”为汉语借词“瓜”。在榕江的车江地区,对于后来引进的瓜类植物,其名称都统称为“gueel”。如香瓜、西瓜,要么就说“gueel”,要么就直接用其汉语名称;而“苦瓜”更是直接从汉语借八称为“gueel aemc”。“buc”应该是本民族词,这类词有:buc mant南瓜、hue sup青瓜、buc jubs冬瓜、buc gaeml白瓜等。从这两个词中也可看出,“gueel”类的瓜更偏于水果类植物,而“buc”更偏于莱类植物。“duil/demh”,指果类植物。侗族人把“duil demh”作为水果的统称,但是“duil”和“demh”是有区别的,“duil”的果子个头要比“demh”大。例如“桃子”可以称为“duil”,“梨子”是“duil yeic”;而“苞或莓”等小果则称为“demh”,“demh daoe”是“樱桃”,“demh suie”则是“蛇苞”,“demh liongc xuh”则是指榕树结的果子。“meix”指树木,包括乔木、竹子、少数的灌木等。侗族聚居地山林比较多,村寨周围都植树,且侗族居住的杆栏式建筑所用的材料都为杉树,侗语里与“meix”有关的词也非常丰富。如:“meix pagt”(杉树)、“meix yaop”(枫树)、“meix songe begs”(松树)、“meix liongc xuh”(榕树)、“meix minx”(柿子树)、“meix duil”(李树)、“meix baoc”(柚子树)、“meix ledx”(栗子树)、“meix baenl”(竹子)、“meixguaos”(香皮树)、“meix yaemx”(香椿树)、“meixxeec”(茶树)、“meix yeenl”(卷烟树)、“meix xupliuuc”(杜鹃花)等;侗语中还有一些植物的杆或茎也称为“meix”,例如“meix bogx”(白芋苗,主要指可食用的茎部分)、“meix dangc”(甘蔗)、“meix li-anh”(指一株成熟的辣椒苗)、“meix jac”(指一株茄子苗)。“mal”指蔬菜,一般都是可食用的。这类植物的名称有:“mal ads”(青菜)、“mal bagx”(白菜)、“mal semt”(酸莱)、“real ngaemc”(韭菜)、“mal kap lqfitax”(马耳莱)、“real yaemt”(苦蒿莱)、“real bagc”(萝卜莱)、“mal aenv/”(细叶韭菜)、“mal yaemx”(香椿)等。“oux”是五谷,指禾谷类作物。作为一个稻作民族,侗族人非常善于种稻,侗族各地区水稻的品种繁多,在侗语中关于禾谷类作物的词汇特别丰富。例如:“oux gax/jiml”(籼米)、“oux lail/jos”(糯稻)、“oux megx”(麦子)、“oux jedc”(稗子)、“oux biangs”(小米)、“oux xul”(玉米)、“oux dongc saent”(茭白)、“ouxmaot”(扁米)等。“doh”指豆子、豆荚等。如“doh songc”(黄豆)、“doh bagl miax”(刀豆)、“dohxangc angl”(豇豆)、“doh ngeec”(豆芽)、“dohmagx”(花生)、“doh biigx”(篇豆)等。

三、结语

综上所知,侗语中的植物名物系统是侗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对客观世界不断深入了解的结果。丰富的植物名称不仅体现了侗族人在其生存环境中积累的大量植物知识,而且也充分反映了侗族人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感知。侗族人缺乏抽象思维,而对于事物的认识和感知都必须通过形象、具体的话语来进行描述。侗族先民在没有自己文字记述本民族语言的情况下,对植物词汇的传承只能在口传文化的环境中产生,因此,侗语植物的名称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语言特点,而且还有着知识传承的功能。也正因为如此,研究植物的名称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认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是,随着信息化、多样化的语言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侗语词汇也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侗语中很多的植物名称词的词义已逐渐弱化或转移、改变。面对如此不容乐观的语言变化,对侗语植物名称词的研究更是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