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学科之便,播撒美德之种

2015-05-05

湖北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林海音韩老师静默

●肖 遥

巧借学科之便,播撒美德之种

●肖 遥

教师的天职在于教书育人,所以,教师除了把书教好,还应具有一定的育人智慧。其实,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有时可以巧妙借用学科内容达到育人目的。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迟到》。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讲述了自己因晚起不想去学校而被父亲打,最终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改掉了晚起这个坏毛病,再也没有迟到过的故事。文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作者的心理,父亲的言语动作神态等都描写得十分细致。而文末出现的“韩老师”这一人物,虽着墨不多,却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迟到后,韩老师并未对她罚站,而是先让其静默,在静默过程中,韩老师按惯例问了一些问题:“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

其实,迟到在学生生活中非常常见。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巧用了“韩老师”这一人物,在讲到“静默”这一情节时,我让学生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念出了韩老师按惯例问的那些问题:“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没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学生们时而点头时而摇头,都非常配合地静默着。

这只是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细节,然而,它却引导学生联系到了自己的生活,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这颗种子便会生根发芽,牵扯他们回忆起这段静默,了解父母的苦心。在讲授了这篇课文后不久,我们班便上演了一出现实版“迟到”。

那天,我早上到学校后便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当我走到杨同学的身边时,察觉出了他有些异样:只见他桌上放着课本,桌角处还有一份早餐,他一手压着课本,一手撑着脑袋。察觉到我在观察他,他有些尴尬地用撑着脑袋的手遮了遮自己的眼睛,我这才发现他哭了。我关切地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怎么不吃早餐。他只是摇摇头,不说话,眼睛却红红的,时不时留下一两串眼泪。我见他不愿意说话也就没有多问,而是从他身边的同学了解情况。原来杨同学起晚了,妈妈催促其赶快洗漱,他有些不耐烦,便与妈妈发生了争吵,所以他早餐也没吃就跑到学校了,桌上的早餐是他的妈妈托同学带进来的。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杨同学说:“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迟到》那篇课文吗?文中爸爸为什么打林海音?林海音最后是怎么做的?韩老师那些问题你还记得吗?你瞧,妈妈给你带的早餐都要冷了,赶紧吃吧,你看你妈妈多关心你呀!”我装作若无其事地说完这些话后,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的书合上放到了桌角上,把早餐推到了他面前,然后就离开了。杨同学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他能明白我说的话,也能理解妈妈的关爱。

后来,在一次习作中,要求以“情”为主题写生活中的一件事,杨同学就写了这件事。在习作末尾,他写道:亲情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是最无私的,虽然有严厉,有责骂,但这也是一种爱。

任何一种学科都有可挖掘的德育素材,毕竟,为师者,德为先,没有德,教师渊博的学识也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泗小学)

猜你喜欢

林海音韩老师静默
秋的气味
世界不静默
预备,出发!
以沉睡的姿态 行静默的叛乱
我的老师
爱在发生时
那些回不去的城南旧事——读林海音《城南旧事》有感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林海音与琦君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