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命题的策略

2015-05-05王德彩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举例作文题目观点

王德彩

近几年来总觉得学生的作文进入一种怪局,教师备考也进入一种怪象。到底如何怪?常和同事谈论,但总苦于不能恰切地表达。某晚偶然看到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兴才《中国式考试化写作,为何是“假写作”?》的文章,感觉他说得句句中的。他说:“作文命题总‘老生常谈’,学生怎会显露真个性?到现在为止,高考作文命题大多数是披着思维、思辨的皮,让学生来代证观点,这个观点是我出题者给你的,你得去证明它或用故事演绎它……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命题不是去激发、点燃学生一吐块垒的欲望。……而是让一群青春的面孔苍老地说教。‘忌浅尝辄止’‘要专一’‘近朱近墨’‘环境的影响’‘诚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此类作文命题,现在不是一两家,而是蔚为大观。”

不错,此类作文命题真是蔚为大观,这里只看一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地作文题就知道了。

全国课标卷:不以善小而不为、懂得感恩、尽责、细节决定成败。全国大纲卷:放下顾忌、包袱。北京卷:责任、奉献、尊敬、和谐。辽宁卷:隐去浮华,追求本真。内在比外表更重要。人生的追求在于内在的修养。福建卷:生命有限而价值无穷。浙江卷:平凡。江西卷:人要懂得知足,知足常乐,要懂得珍惜你所拥有的。山东卷:担当、信念、毅力、拼搏、理想、成功、方向……

不一而足,皆是判断已定,且定的是大众化、成人化的宏论。孩子们在这里不需要自己的观点,只要能把这些主流社会的成人化伪圣的价值观和人云亦云的观点证明好就算完成任务了。这样的命题根本就不是在考察你的生活,调动你的体验,激发你的思考,而是让你来证明给你某种意思,尽管一则材料的意思可能会有很多种让你选择,但不管有多少种,出发点都让你去证明,像证明一个定理或公理那样,你需要的本领是‘操作’好这个证明过程。学生在这里不需要自己的深度思维,也可以不需要个人的性情,需要的只是主流社会的浅薄价值观,人云亦云的话,无情无我无想法。

在这种几年基本一个样,多地基本一个样的新材料作文题目掌控下,一线教师们与当初认为作文进入话题作文时代一样,认为当下作文已经进入新材料作文时代了。于是很多教师作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便是精心寻找新材料作文的特点,牢牢地抓住每年考后流传的铺天盖地的作文样文,翻来覆去琢磨、研究,摸索出一套套应付这种作文的“方法”“招数”。教学中疏于对学生写作最基本能力的铺垫,疏于对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过程序列的训练,疏于对学生进行各种文体全面、科学、系统的训练。(就是在高一年级平时写作也只抓住这一种文体大练特练,而对其它文体疏于问津。) 只重方法技巧,疏于对精神性灵的启迪,更疏于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在这种几年基本一个样,多地基本一个样的新材料作文题目掌控下,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训练学生的吸纳能力:读出材料的立意,不管是最佳立意还是边角立意,只要是顺着材料所给的立意就行。

第二步是训练学生的释放能力:顺着材料所给的立意,让学生用例子去证明它。写法看起来丰富,但实际上永远都照着材料类似的例子再旁征博引地比并一大堆。

2012年福建的作文材料是: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网上上传的一篇优秀作文,题目是“有限的人生中,活出无限的精彩”。这个题目当然来自材料既定的判断,当然这个判断也无外乎是主流社会泛化的价值观。

限于篇幅,文章内容从略,这里只引该文点评:“本文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鲜明、醒目。开头从作文材料中提出观点并加以诠释,可谓言简意赅。主体部分善于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李剑英——军人的角度,吴斌——平凡人的角度,史铁生——文学家的角度来阐述中心,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时,运用论据左右逢源。恰当的地方不时的引经据典,比如,卢梭曾说、塞内卡有言、萧伯纳说……让读者叹为观止。考生丰富的素材,富含哲理的警醒的语句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可以说,这是一篇构思缜密、阐述深刻到位的好文章,自然获得阅卷老师的赏识。”

不错,这篇作文在我看来的确是再好不过的文章了。但是,稍加留心,从点评中就能看出,该生整个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击中命题意图的过程:我举例证明你的观点!

当然,这不能怪学生。这样的写法是我们教出来的。我们就是这样迎合着命题意图教学生这样写作文的。我们的整个作文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拉上一些能证明材料观点的例子,上一个下一下左一个右一个地比并、列举。

为了让学生列举得快,列举得有序有层次,我们还乐此不疲地尝试这样的作文法——多维举例法。

多维举例法就是面对一个题目、材料、话题,从多个维度展开举例。我们用得最多的是类比举例、相关举例和对比举例。

举例示范一下:

第一步类比举例:列举与题目、话题、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现象等相似的事物、现象等。

第二步是相关举例:列举与题目、话题、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现象等相关的人物、事件、现象等。

第三步是对比举例:就是列举与话题材料性质相对、相反的对象、事件、现象等。

下面以命题作文“忙”示范一下多维举例法。

类比举例:树木忙生长。小河忙流淌。燕子忙做窝。蜜蜂忙酿蜜。(取例多为自然界的)

相关举例:爸爸妈妈忙工作。我和同学忙学习。舅舅整天忙生意。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取例多为人类社会的)

对比举例:很多人闲来无事就三五一群,四六一伙大放松。随处可见闲人的身影。特别是赌场上,人影幢幢,烟气迷蒙,闲人们,忘了白天黑夜,忘了日月星辰。

再以材料作文示范一下多维举例法。

材料:在澳洲西部,到了旱季,桉树的叶子已经落尽后,桉树的种子漫山遍野。动物们疯狂地抢食这些粮食,但这些桉树种子因为历尽干旱,异常干燥,并不能给动物们带来生的希望,反而因为缺水更快的死去。

只有一种动物能够面对这些种子,即使饿得头昏眼花也能欲望冷却,它们将种子搬到洞里后,还要等上一段时间,等到种子吸饱了水分,变得柔软了,蹼鼠才会慢慢享用。而桉树的种子给它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材料立意:冷却欲望,理性获取。……

类比举例:牛羊吃干食时贪多胀死。鱼儿见食不见钩……

相关举例:吃鱼急了,鱼刺卡住喉咙。热豆腐吃急会烫伤了喉咙。疾病缠身,面对救命药,不按剂量、不按疗程一口喝下会中毒。一口吃个大胖子。瓦伦达走钢丝的故事。三弟子酿酒的寓言故事。少林弟子急于成才的寓言故事。猎人捉猴子、狼捉兔子的寓言故事……

对比联想: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感觉体力不支,果断停了下来的故事。

朱元璋“一口井’哲学。面对权势、金钱、名位,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就这样类比一例,相关一例,对比一例;古一例,今一例;国内一例,国外一例;自然界一例,人类社会一例;男人一例,女人一例……800字的作文早够了。

写作这样的作文,我们平时作文教学做些什么呢?重点教方法技巧套路模式。重点让学生记大量的高考作文素材和优秀作文样文。学生手上这类书籍比高中三年的语文课本还要多。学生写这样的文章要做的是什么?要做的只是配例、配型的工作——用从大量作文素材书上识记来的例子证明材料中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中有什么?有的只是别人的热闹(别人的观点,别人的例子),自己只是个木偶。那个原本应是“言己之所欲言”“以我手写我心”的作者,在这里是“无我无情无心思”。

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这不是什么高要求,这只是底线要求。作文本来就要让学生释放心灵,张扬个性,开怀释放,言己之所欲言,“以我手写我心”;作文本来就是写作者自己感情的载体。奇怪的是,现在大多数作文不载“我”了,更不载真情实感了;载别人的观点,别人的例子,别人所思所行所言;载大众立论、教条和泛滥的大道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主要还是命题的问题。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彼此走近,多数倾向于新的材料作文,材料形式的呈现多样,内容都注重强调思辨性、哲理性。平心而论,这种命题也能算是命题史上的一次革命。但“这样的命题根本就不是在考查你的生活,调动你的体验,激发你的思考,而是让你来证明我的某种意思”,而是让你来用大例子证明大众立论、教条和泛滥的大道理。

或许有命题者要叫屈了:我的命题怎么就不能调动你的体验,激发你的思考?怎么就不能有自己的性情和个性?不错,你的命题可以有这些,但你的命题一定更容易让学生没有这些。就是说,你的命题更有让学生行“真‘我’退场,只需用别人的例子证明别人的观点”的方便。更准确地说,你的这种命题至少让老师和学生能钻“真‘我’退场,只需用别人的例子证明别人的观点”的空子。

2012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目我们的学生也练写过。材料为: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材料的立意:人要信赖自己,相信自己内心所思考的事物,每个人都应学会观察和发现自己心灵深处闪烁的智慧之光。珍惜自己的微光,点亮微光,让微光变强。客观上说,这个作文题目能考查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思考。题目关注了主体的参与性。但学生在作文时还是出现了大量的无“我”之作:司马迁闪过微光,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陶渊明闪过微光,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

也许作文题目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问题是我们学生还是钻了题目的空子——普遍的还是在做“用别人的例子证明别人的观点”的工作。

但是,这绝不是说出题人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更上档次的策略回避这个钻空子的问题。

请看看华中师大举办的“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作文题目,看看学生还能去钻空子吗?

家乡菜、去同学家、虚惊、左右为难、问路、隔壁人家、课文中的爱情、喜糖、爱的几种样子、我最讨厌的一篇课文、诗歌中的河、我在父亲眼里、点歌、春天的对联、借口、小心眼、校园八卦、陪客、餐桌上的语文、给四大名著排座次、送饭、家长会、钓鱼记、纠结、我的微博选、论枪手、石头剪刀布、替妈妈想想、喜欢多嘴的人、第一次拥抱、一个好玩的地方、他让我告诉你、走亲戚、替罪羊、停电的那天晚上、取暖、球场边的女同学、第一次熬夜、爱上一个作品中的人、穷快活、记一个拾荒者、把父亲喊成老爸好不好、帽子、第一次登台、罚站、喜欢臭美的人、走错门、双眼皮、脸为什么这样红、第一次挣钱、道歉书、我的异性朋友、卖萌、羊年说狼、因为和所以、我们三代之间。

这是第十届至第十六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和我们见到的高考作文题以及平时的备考作文题一样吗?绝对不一样!它们是另一番景象!我这里如此不厌其详地列举了这么多的题目,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样的好题目还是能拟出来的,不然,他们怎么能届届如此,拟出这么多呢?

这些题目中很多我都让我的学生写过。一写这些题目,作文景象全变了:作文中出现了走出古代名人的自我真实的生活画面,出现了去成人观点的稚嫩拙朴的声音,出现了逼真鲜活的细节、场景和情节。没有了“用别人的例子证明别人的观点”的文章,“我”全部上场了!(这里的“我”不一定是人称“我”)写出来的文章尽管叙事有幼稚的,思想有不成熟的,但其情感绝对是热烈真挚的。

这种视觉独特、承载生活的题目,我不能详尽其优点。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有意思”,“有味道”。这中间很多题目本身就是一幅原生态的画、一首古老的诗、一支婉转的歌、一个热闹的场面、一角幽静的风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挡不住的视觉感听觉感味觉感嗅觉感触觉感扑面而来,挡不住的兴致、情调、趣味扑面而来,挡不住的浓郁、鲜活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最重要的是,它在当下却能在源头挡住学生钻“我举例证明你的观点”的空子。让学生“别人”不成!它在源头上逼“真我上场”!逼学生写真实可感的生活:我的亲身经历、我的见闻、我的情真意切的感悟、我的个性显现……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高考作文题目时时处处都得这么出。如果这样,那也将是一种“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沉闷与单调局面了。我是说为了使高考作文在具体操作时避免形成畸形的模式套路,避免让人琢磨、研究、摸索出一套套应付的“方法”“招数”,避免人为的钻空子,最重要的是避免大量产生“无我无情无想法”之作,作文题目应该变变样儿,不必几年一个样儿,更不必各地全一个样儿。不管是高考或是平时,时不时出一些与“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题目性质类似的题型,借鉴“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出题的原则方法,摸索出上档次的出题策略。这样在具体的教与学中,学生就不敢也不能唯举例证明的事情是干了,教师也不敢置其它题型而不顾,唯一种文体是练了。

猜你喜欢

举例作文题目观点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观点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你眼中的我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