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与JiTT模式的计算机技能培养研究*
2015-05-05汤俊,庞帅
汤 俊,庞 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基于翻转课堂与JiTT模式的计算机技能培养研究*
汤 俊,庞 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是操作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而传统课堂教学受制于时间、场地、学生人数等,教学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原理讲解,并且缺乏足够的实践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学习体验差,教学效果不佳。本文按照翻转课堂理念,结合JiTT(Just-in-Time Teaching适时教学)教学模式,提出建设网络课程平台,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前练习任务,通过视频教程发挥一对一的指导作用,并对教学视频的制作和发布以及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等环节进行了讨论。
翻转课堂;计算机技能;JiTT教学模式;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视频
一、引言
计算机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基础类课程,也是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最基本的发展需求。而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一直是困扰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的问题。计算机应用技能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更加强调实际操作能力。高校投入大量财力建设相应的计算机中心和教师队伍,可是仍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长时间的上机操作以及对所有学生及时指导的需求。同时,由于不同学生在计算机方面所受教育存在差异[1],短时间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这造成了许多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些学生甚至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很好地操作计算机。而在专业相关计算机软件学习中,教师侧重与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缺乏参加实际项目的机会和经验,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缺乏认识,对最新的相关知识不够敏感。针对以上问题,部分老师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索性学习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但大都局限于课内的教学形式改革,没有充分利用课外学习形式或者仅仅是将传统的书本教学形式全盘搬到了互联网上,完全不能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目的。
传统的网上学习平台虽然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和相关教程,但是缺乏系统性,知识点不够突出集中,学习者不容易抓住学习重点,同时,相关教程与教师课上教学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交性网络的普及,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关注,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习教学微视频的发布可以起到现场教学的目的,而为了避免学生的盲目学习,JiTT(Just-in-Time Teaching适时教学)教学模式可以发挥指导学生学习和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本文从概念、主要技术、发布平台、师生交互等方面,探究了该学习平台的建设过程。
二、计算机技能培养网络学习平台理论基础
技能需要后天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获得,因此技能性课程更加强调实践,而学生在接受和学习新技能时很难依靠自己的兴趣来完成学习。学生在电脑设备前对知识与能力构建的时候不仅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需要相应的技术指导,这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的。翻转课堂与JiTT教学模式的相互借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指由教师制作课程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外的时间反复观看视频讲解,并按照视频进行知识学习,尝试解决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而在课堂上师生则进行深层次和针对性的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态。其主要内容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涵盖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的录制、网络自学、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形式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学习课堂内外事务的“翻转”。教学形式的差异如图1、图2所示。传统教学流程包括“教师授课”和“学生作业”两个阶段。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而学生课前准备参差不齐,导致教师授课信息量大,学生接受不畅;课后练习阶段学生又缺乏指导,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翻转课堂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构,授课部分是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了以视频为主的微课程,使得学生可以先行学习和练习,提前尝试课堂上会讲解的操作步骤,还布置与课程有关的任务与问题,使得学生可以目标明确地学习。当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及时讨论,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解决问题。而在课上,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和自己所做成果与大家分享,还可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将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讲解给学生。这样的课程学习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利于操作技能的掌握。
图1 传统课堂先学后练的教学形式
图2 翻转课堂先练后教的教学形式
与传统的Web在线课程不同的是,微课程平台上的资源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教师依托课本教材,吸收互联网最新相关知识,有目的地设置每次课程的内容;学生则反复参照教师的演示,同时利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及时高效的网络通信以及社交网络的相互关注来积极主动的学习。
利用翻转课题理念来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并不意味着教师只是做视频,等待学生的主动联系和寻求老师帮助。教师仍然需要确保学生掌握到一定的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明确学习目标。所以学生的预习反馈与难题反馈尤为重要[2]。
JiTT教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教与学策略[3]。JiTT模式主要解决教学的效率优化问题。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先前掌握的知识。在JiTT中,教师需要通过网页事先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并写下自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通过网络工具及时发送给教师。教师在及时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JiTT模式的核心是一个feedback loop,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结构[4],如图3所示。
图3 JiTT教学模式结构图
在计算机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制作微视频供学生学习和模仿,还需要针对相应的知识点,提出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和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向教师主动请教,在学习结束的时候还需要向教师提供预习和自学感谢反馈。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拥有足够的反馈信息,设计和调整课内的授课内容以及形式。而在课程接受后,教师仍然可以继续在网页上发布一些难度较大的课题供学生研究。同样,在难题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继续巩固已经掌握的操作技能,还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难题探究的最后同样需要像教师提供反馈,这样教师在布置下一次预习任务以及下次课的过程中就有更加充分的依据。
虽然JiTT教学模式使用网络非常多,但其教学授课形式仍然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在JiTT中只是一种资源和手段。因此我们需要将翻转课堂的理念与JiTT模式中的反馈环节相结合来构建我们的计算机技能培养课程平台。
三、计算机技能微课程平台建设
计算机技能网上学习平台建设,是将传统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本为依托、以教室为活动半径,照本宣科的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微课程为依托、以互联网平台为活动半径的自主式学习[5],其平台模型如图4所示。在平台建设上,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顺畅,同时使学生在平台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图4 计算机技能微课程平台模型
计算机技能微课程平台并非完全取代课堂教学,而是充分利用了课后时间,而将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课堂教学是链接课前与课后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在建设计算机平台过程中制作课前微视频与保持良好的师生信息交流则是重要环节。
学生在线学习微课程时很容易受到网上其他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因此,在微课程设计是一定要保证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同时配合预习任务的要求。
在视频内容方面,一方面要保证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所选择的学习任务需求,又可以衔接前后的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需要按照教师演示操作来一步步学习,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就需要保证视频的清晰度,同时,在重点操作和细节操作上要配合相应的语言说明、文字说明和视频局部放大等。
在视频制作方面,计算机技能培养相关视频以操作演示为主,因此制作视频主要选择屏幕录像软件。在软件选择上,需要考虑到是否易于录制屏幕和声音;录制视频是否易于修改和编辑。目前一些软件,如“Camtasia Studio”软件,集录屏与编辑于一体,界面友好,操作相对简单,可以很好地满足教师录制编辑微视频的要求,其录屏界面(一)及(二)如图5、图6所示。
图5 Camtasia Studio录屏界面(一)
图6 Camtasia Studio录屏界面(二)
该款软件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录屏文件和较专业的视频剪辑功能。教师可以在录制屏幕后,对屏幕进行编辑,包括鼠标指针高亮显示、单双击显示、添加字幕、编辑声音、放大缩小视频局部画面等,保证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观影体验。该视屏编辑界面如图7所示。
图7 Camtasia Studio视频编辑界面
微课程视频的发布包括视频上传与内容宣传。由于视频社交网络的发展,在没有专门建设视频资源服务器的时期,将视频上传至视频社交网站上是高效低成本的选择,这些视频网站提供了便捷的播放、下载和留言互动等功能。
在内容宣传方面,在社交网络上,好友可以及时地看到对方发布的留言和信息,因此可以将视频内容以及上传后的视频网址一并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如微信平台,QQ群组和微博平台等。
QQ软件与微信软件作为年轻一代最为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学生普遍更愿意接受,其各种功能的使用驾轻就熟。其中QQ群组、微信平台不仅可以及时发布信息,而且可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布置的预习反馈和难题反馈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及时传送给教师。
四、课程实施
平台组织建设完成后,需要与实际课堂联系发挥作作用。教师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将学生组建到QQ群中,在群公告发布学习目标,趋近于现实的项目任务,班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任务。任务选择完毕后自由组队,确定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收集小组成员的谈论组建设以及预习反馈和难题反馈。班级所有人除了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外,可随时向教师请教。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组织课题教学,并且适当选择小组成员上台讲解部分学习成果,供其他同学借鉴与学习。课后,教师及时将本次课堂的重点和要点发布到群共享等平台,供学生及时查阅复习,同时布置难度较大的任务供小组练习。
通过反复的设置任务,小组主动手解决问题,达到学习和巩固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索求知的能力[6]。
五、结束语
微课程在互联网上的兴起不是偶然现象,虽然出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学习,但是在具体课程的配套方面还是存在差距。要保证学生自主的去动手练,高效的用脑学,还需要教师做好知识的传播者以及学生的指导者。相信这样一个沟通与交流性很强的学习平台会促进计算机技能培养的教与学的高效实施。
[1]何伟超.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途径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8).
[2]张瑞.浅析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
[3]何克抗,刘春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六——“实时教学(JiTT)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 2008(12).
[4]田莉.及时教学的特点及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J].国外教育技术,2005(11).
[5]董爱民.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反思[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
[6]秋瑜.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2(3).
(编辑:杨馥红)
G434
B
1673-8454(2015)23-0080-04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3G技术与智能手机的高校移动学习系统构建”(项目编号:20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