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垄断行业的可竞争性与行政垄断危害:理论与实证

2015-05-05陈时兴

治理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竞争行政

□ 陈时兴

自然垄断行业的可竞争性与行政垄断危害:理论与实证

□ 陈时兴

文章将沉没成本引入可竞争市场进入障碍模型,揭示了自然垄断行业中民间资本进入竞争与行政垄断损害社会福利和效率的机理,然后对我国工业垄断行业行政垄断危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5-2013年我国工业7个行业行政垄断导致每年社会福利和管理费用损失占我国GDP的比重分别达1.29%-2.89%、0.22%-0.86%,并导致工业各行业就业人员收入差距扩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快改革我国政府部门以行政手段渗入自然垄断领域的制度安排,降低潜在进入企业的沉没成本,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竞争。

可竞争市场理论;自然垄断行业;民间资本;行政垄断危害

一、引 言

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推进,我国产业行政垄断格局逐步被打破,但是自然垄断行业的行政垄断仍然严重,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不仅阻碍民间资本进入自然垄断领域,而且产生大量的寻租成本,损害了效率和社会福利。

传统理论根据自然垄断行业投资大、回收期长、资产专用性强和规模经济显著的特点,认为不适宜在行业内部开展竞争,主张在政府管制下实行垄断经营。世界上多数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也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由政府垄断经营、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但效率普遍低下。Stigler发现,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不仅会导致企业低绩效,而且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和财富由社会其他部门向垄断利益集团转移①Stigler G J.,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Vol.2,No.1,1971,pp.3-21.。Baumol、Bailey and W illig提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将潜在竞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扩展到自然垄断领域,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了放开政府进入管制能够提高效率和社会福利。他们假设沉没成本为零,自然垄断行业对应于扩大了的市场需求,潜在进入企业会对在位企业的垄断行为施加强有力的约束,从而提高绩效和社会福利②Baumol,W.J.,Bailey,E.E.and W illing,R.D.,W eak invisible hand theorems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prices in amu ltiproduct naturalmonopol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7,No.1,1977,pp.150-365.。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普遍放松了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强化了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Mark、Lynne、Sanford、Antnio、Miguel等对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民营化前后的绩效进行对比,发现民营化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以劳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度量),改进了基础设施产业的财务状况,扩大了服务范围①Mark A.Jamison,Lynne Holt and Sanford V.,Berg,Measuring and M itigating Regulatory Risk in Privat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The Electricity Journal,Vol.18,No.6,2005,pp.36-45;Antnio A fonso,M iguel St.Aubyn,Pub 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Rates of Return:Evidence fo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Applied Econom ics Letters,Vol.17,No.9,2010,pp.839-843.。另有一些学者除了强调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有助于提高效率外,更强调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产生的绩效。如Hurd le et al.、Paker、Cowie等认为,电信、民航、铁路等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与改革国有产权制度的绩效显著,许多原先由政府垄断经营的企业改革后实现了扭亏转盈②Hu rdle G,Johnson R L,Joskow A S,et al.,Concentration,potential entry,and performance in the airline industry,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89,Vol.38,No.2,pp.119-139;Paker D.,A decade of privatization:the effect of owership change and competition on british telecom,British Review of Economics,Vol.16,No.40,1994,pp.87-113;Cowie J,Riddington G.,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european railways,Applied Econom ics,Vol.28,No.8,1996,pp.1027-1035.。

在国内,自然垄断行业长期以来实行由政府垄断经营、政企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尽管这对国家集中运用大量资金投资建设自然垄断产业曾经产生过很大作用,但政府垄断经营低效率的弊端十分明显,完全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建设自然垄断行业也难以为继,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电信、民航、铁路、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也借鉴发达国家放松管制改革的经验,逐渐引入了竞争、拆分和重组等方式,以及通过企业上市等手段逐步推进民营化,并制定了《铁路法》、《航空法》、《电力法》、《电信管理条例》、《电网管理条例》、《反垄断法》等一大批推进政府管制体系改革的法规。但是行政垄断深深渗入了自然垄断行业,民间资本仍然很难进入垄断领域。王俊豪、陈富良、于良春和张伟等测度了行业性和地区性行政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害,提出应将电信、铁路、电力、民航等自然垄断行业区分为自然垄断环节与非自然垄断环节,加大反行政垄断力度,进一步放松管制和引入民营企业竞争③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31-471页;陈富良:《垄断行业的效率、改革与规制重构—转型经济中的经验与教训研讨会观点综述》,《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2期;于良春,张伟:《行业性行政垄断的强度与效率损失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已有研究突破了传统理论关于自然垄断领域只能通过政府管制维护效率和社会福利的论断,推进了自然垄断产业突破行政垄断和引进竞争机制的研究,但尚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从Baumol等所创立的可竞争性市场理论看,假设过于严格,对沉没成本为零的假设不符合自然垄断行业现实情况,从而对自然垄断行业引入民营企业竞争尚缺乏充足的理论依据;其次,在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行政垄断损害社会福利的经验研究中,基本上着眼于电信、铁路、电力、民航等自然垄断领域,并且主要聚焦于行政垄断下国有企业对垄断利润的攫取,而对工业内部自然垄断行业行政垄断阻碍竞争与损害社会福利和挤占管理费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拓展研究:一是放松可竞争性市场理论关于沉没成本为零的假设,将沉没成本与预期利润的比较和市场需求的变动纳入可竞争市场进入障碍模型分析,并吸收近年来学界对自然垄断网络特征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证明自然垄断行业中民资进入竞争的条件、可行性和行政垄断对社会福利和效率的损害;二是选择我国工业内部烟草加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油业、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业、煤炭采选业和燃气生产与供应业等7个垄断行业对垄断利润攫取、管理费用挤占和就业人员收入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为揭示行政垄断损害社会福利与效率及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提供经验证据。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和改革建议。

二、自然垄断行业进入障碍模型与行政垄断危害的理论分析

(一)研究假设

假设1:自然垄断行业区分为自然垄断环节和非自然垄断环节。非自然垄断环节包括电力、自来水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种配套服务等;自然垄断环节一般具有网络经济的性质,如自来水管网、电网、煤气管网、燃气管道网、石油输送管道等。非自然垄断环节可以从自然垄断行业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机制与管制方式。

假设2:自然垄断具有成本函数次可加性的特征,平均成本并非总是递减的。市场需求处于平均成本递减区域或处于平均成本递增区域都存在着自然垄断现象。

假设3:非自然垄断环节不存在沉没成本;或者只有部分投资形成沉没成本,从而经济利润高于沉没成本。自然垄断环节的大量投资已经形成专用性资产,因而存在较高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低于或等于经济利润是潜在进入企业(一般是民营企业)在自然垄断环节与在位企业(通常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竞争的必要条件。

(二)引入沉没成本的自然垄断行业进入障碍模型

基于上述假设,将沉没成本引入自然垄断行业潜在进入企业的利润函数,则:

πe=pe(ye)ye-Ce(ye)≥(βe-αee-rt)Ke(1)

式(1)中,πe为潜在进入企业的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pe为潜在进入企业产出价格,ye为潜在进入企业产量;Ce(ye)为潜在进入企业成本函数;Ke为潜在进入企业的资本量;βe为潜在进入企业购买资本量Ke的单位价格;αe为企业退出时变卖资本量Ke的单位残价格αee-rt,为企业退出时变卖资本量Ke的单位残价格的现值,(βe-αeγ-rt为沉没成本。

假定没有通货膨胀,可以合理地假定0≤αeγ-rt≤βe。如果αe=0,意味着投入自然垄断行业的资本都是沉没成本,此时经济利润一般低于沉没成本,潜在进入企业不会进入;如果αee-rt=βe,意味着投入自然垄断行业的资本没有成为沉没成本(假定资本折旧可以忽略),潜在进入企业一般能够获利而会进入;如果0<αee-rt<βe,意味着投入自然垄断环节的资本一部分成为沉没成本,此时只有预期经济利润等于或大于沉没成本,潜在进入企业才会进入竞争。

(三)行政垄断损害效率与社会福利的机理

萨普承认理论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在其看来,当科学家提出一种理论时,就必须将理论的结构加以阐述,即承认现实世界与理论之间存在着一种图形对应的关系,理论的结构就是这种与现象之间的各种表现的模型化,这里的关系即定律,实质上萨普将理论看作是一种“关系系统”,该“关系系统”是一切逻辑上可能发生的状态的集合,物理系统拥有众多构型,而实体的状态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因而所选取的少量参数值就以状态呈现,理论亦即一种“集合论实体”。[6]221可见,其理论具有鲜明的实在论立场。

1.自然垄断行业非自然垄断环节的行政垄断对效率与社会福利损害的机理。假定非自然垄断环节不存在沉没成本等企业进入障碍因素,但行政垄断阻碍了潜在进入企业进入竞争,结果导致效率和社会福利损失。图1中pi(yi)为反需求曲线,假定存在限制行业准入的行政垄断,在位企业可以按照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Ym产量,对应的价格为pm,从而获得了面积为pm(ym)ym-AC(ym)ym的经济利润。如果取消行政垄断,潜在进入企业进入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在位企业按照平均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定价,使价格降为pc,产量提高到yc,效率得以提高;同时有面积等于的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得到了增长。

图1 非自然垄断环节行政垄断损害效率与社会福利

2.自然垄断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的行政垄断对效率与社会福利损害的机理。在自然垄断环节,行政垄断对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危害程度随着市场需求、沉没成本和预期经济利润等变量的变动而不同。

首先,假定市场需求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递减区域(见图2)。如果存在限制进入的行政壁垒,在位企业就能够按照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ym产量,对应的价格为pm,获得面积等于pm(ym)ym-AC(ym)ym的经济利润。而取消行政垄断,只要沉没成本等于或低于预期经济利润,潜在进入企业就愿意进入。假定潜在进入企业进入竞争使价格降至pc1,产量提高到yc1,并假定此时沉没成本(βe-αee-rt)Ke恰好等于经济利润pc1(yc1)yc1-AC(yc1)yc1,就有(pm-pc1)ym和-pc1)(yc1-ym)的消费者剩余增加,效率和社会福利都得到增长。

但是如果在位企业选择价格pc2和产量yc2,则不管是否存在沉没成本和行政垄断,潜在进入企业都难以进入。如果企业进入后提供低于市场需求的产量,就不得不承担高于在位企业价格的平均成本,从而造成损失;如果企业进入后提供比在位企业更多的产量,则其价格无法弥补成本,也发生亏损。pc2和yc2是平均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此价格也是能够有效阻止潜在进入企业的可维持价格。此价位和产量下,虽然效率提高了,并可使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有了更多的增长,但不能为在位企业提供经济利润。此时提高效率和社会福利需要政府对在位企业实行激励管制。

图2 自然垄断环节行政垄断损害效率与社会福利(1)

其次,假定市场需求增加,市场需求曲线往右移至平均成本曲线递增区域(见图3)。如果存在限制市场准入的行政壁垒,多元投资主体竞争机制难以形成,在位企业就能以垄断价格pm提供垄断产量ym,稳定获得面积为(pm-pc1)ym的经济利润。如果不存在行业准入的行政壁垒,潜在进入企业就将在预期经济利润大于或等于沉没成本时进入竞争,以高于等于pc2+(βe-αee-rt)Ke的价格或低于等于pc1-(βe-αee-rt)Ke的价格提供产量。假定潜在进入企业以价格pc3提供产量yc2,并假定预期经济利润pc3(yc2)yc2-pc2(yc2)yc2恰好等于沉没成本(βe-αee-rt)Ke,就有(pm-pc3)和(pm-pc4)(yc2-ym)及(pc4-pc3)(yc2-ym)的消费者剩余增加,效率和社会福利都得到增长。

图3 然垄断环节行政垄断损害效率与社会福利(2)

三、我国工业垄断行业行政垄断危害的经验证据

(一)我国工业垄断行业产业集中度与行政垄断测度

产业集中度与国有化比重是测度行业垄断市场势力的基本指标。学界一般采用产业内前几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表示产业集中度,用国有化比重测度我国行业性行政垄断程度①参见石淑华:《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7-89页;丁启军、伊淑彪:《中国行政垄断行业效率损失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由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基本上由国有资本控制,而国有垄断企业与政府管制机构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因此民营企业既在自然垄断行业的自然垄断环节因沉没成本高而无法进入,也在非自然垄断环节受到各种隐形障碍的“玻璃门”、“弹簧门”和“表面迎进去、实际推出来”的“旋转门”阻碍②参见佚名:《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研究部署有效落实引导民间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的措施》,《人民日报》2013年9月7日。。由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中的民营企业与国有(控股)企业缺乏对等的话语权和公平竞争机制,民间资本很难进入,因此,国有化比重指标比较好地反映了行业的行政垄断程度。本文测度国有化比重指标采用行业内国有经济总产值占该行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用Gn表示。

对于产业集中度测度,本文使用行业内前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表示,企业市场份额的确定采用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计算公式式(3)中的就是“哈伯格三角形”和“塔洛克四边形”估计公式之和。即:②式中(p-p)×y为Harberger提出的垄断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哈伯格三角形”估计公式,(p-p)×y为Tullock提出的垄断mcmmcm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塔洛克四边形”估计公式,分别相当于本文图1中的为:

其中,CR5表示行业内前5家企业主营业务占整个行业主营业务的比重,Xi表示第i个行业的主营业务。产业集中度和国有化比重的研究样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采取39个工业大类行业的数据。国有化比重测度采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产业集中度测度采用工业大中型企业数据。工业行业中排名前七位的Gn、CR5测度结果见表1。

表1 工业垄断行业产业集中度与国有化程度测度结果

表1的7个工业行业中除了烟草制品业是以税收为目的而进行专卖的垄断性行业以外,其余6个行业的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都是重合的。2007年7个工业行业均在51%以上;2009年和2011年只有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降至44%左右,烟草制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均高达91%以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在68%以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为64%、69.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也分别为59.2%、53.6%,表明国有资本行业垄断现象依然严重。从产业集中度看,7个行业中只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在60%左右,其他行业的均很低,表明产业集中度并不高。因此,我国工业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势力主要不是来自产业集中度提高,而是来自政府部门行政手段支持的国有资本垄断。

(二)行政垄断导致的社会福利和管理费用损失估算

根据Arnold Harberger、Gorden Tullock、Cow ling and Mueller的研究①参见Harberger A C.,Monopol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American Econom ic Review,Vol.44,No.2,1954,pp.77-87;Tullock G.,The welfare cost of tariffsmonopolies,and theft,Western Economic Journal,Vol.5,No.3,1967,pp.224-232;Cowling K,Dennis C M.,The social cost ofmonopoly power,Economic Journal,Vol.88,No.12,1978,pp.724-748.,社会福利损失的估算公式为:

式(3)中,π=(pm-pc)×ym,A是广告成本,T是来自垄断企业的政府税收。其中π等价于销售利润率和正常利润率之差额与销售收入的乘积,其中销售利润率为销售收入除总利润。对于正常利润率,本文参照学界的一般处理方法,采用上市公司平均资本报酬率来代替①参见姜付秀,余晖:《我国行政性垄断的危害——市场势力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10期;胡得宝:《转型经济条件下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版,第76-85、93-95页。。由于上市公司是各行业中最优秀的公司,用其平均资本报酬率作为正常利润率是比较合适的,至少不会高估行政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但垄断行业的广告支出数据缺乏,实际上其垄断地位也决定了不需要太多的广告费用,因此本文将式(3)中的广告费用设为零。式(3)中的税收采用工业垄断行业的税收数据。

有的垄断行业并不能保证每年都能获得经济利润。Leibenstein指出,垄断企业因缺乏竞争压力而存在X-无效率,其行为可能偏离成本最小化目标,从而导致企业成本增大而出现亏损②Leibenstein H.,Allocative efficiency vs x-efficiency,American Econom ic Review,Vol.56,No.3,1966,pp.392-415。。这种亏损对社会而言是福利损失,因此,本文参照Cow ling and Mueller的处理方法,将亏损导致的净福利损失看作零,并将企业销售利润率低于平均资本利润率也设为零。然后,选取我国工业大中型企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与供应业等7个垄断行业作为样本,采用式(3)进行社会福利损失估算。

行政垄断使企业缺乏竞争而导致效率低下与寻租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增加,可以在垄断企业财务管理费用类支出增加中得到反映。假定同行业民营企业的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比值作为正常比值,则国有企业的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比值高于正常比值的差值部分乘以主营业务成本就是行业管理费用的损失。

由表2可见,经过以1978年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平减,2005-2013年每年工业内部7个垄断行业的社会福利损失估计达828.25亿-1850.1亿元,占我国GDP的比重为1.22%-2.89%之间。这些社会福利大部分没有被消费者和生产者得到,是纯粹的社会福利损失。同一时间阶段,工业内部7个垄断行业由管理费用增大导致的损失每年达192.65亿-378.64亿元人民币,其损失占当年GDP的比重在0.22%-0.86%之间。工业7个垄断行业中,有的行业即使在亏损年份,管理费用也大大高出正常值③例如,经过以1978年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进行平减后,2005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亏损额达52.42亿元,而同年管理费用则高出正常值22.42亿元。。

表2 2005-2013年工业内部7个垄断行业社会福利和管理费用损失估算

(三)收入分配差距估算

行政垄断使行业收入从消费者转向生产者,直接表现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垄断行业就业人员收入增加。这虽然不是社会福利的损失,但是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拉大了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扩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表3显示,2005-2013年工业内部行政垄断行业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普遍高于工业全部行业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

表3 2005-2013年工业全行业与垄断行业城镇就业人员平均收入

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扩大更加显著。《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工业制造业中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最低的纺织业为6398元,最高的烟草加工业为16591元,两者比值为1:2.59;到2013年,最低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为34303元人民币,最高的烟草制品业为118011元人民币,两者比值高达1:3.44。伴随着行业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行业居民财富差距的累积效应也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富有者更富有、贫困者相对更贫困的“马太效应”现象,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垄断行业就业人员所取得的较高收入,主要不是靠市场竞争中采用高新技术、革新管理手段、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而产生的,而是主要靠行政垄断取得的。一些垄断行业即使经营绩效不好,但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也远远高于竞争行业。这是对社会福利的不公平分配,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劳动贡献和风险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把沉没成本变量引入可竞争市场进入障碍模型,并将自然垄断行业区分为自然垄断环节与非自然垄断环节,克服了可竞争市场理论关于沉没成本为零假设不符合自然垄断领域现实状况的缺陷,也拓宽了自然垄断行业行政垄断危害的理论研究,为民间资本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竞争的经济合理性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在自然垄断行业的非自然垄断环节,只要不存在限制行业准入的行政壁垒,潜在进入企业就能对在位企业形成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寻求改进效率、增加产出的方法,提高全行业绩效;行政垄断则严重损害效率和社会福利。在自然垄断环节,当规模经济效益递增、市场需求曲线处于平均成本曲线递减区域时,在位企业具有阻碍民营企业进入的定价机制,这时为防止在位企业以垄断高价损害效率和社会福利,就要实行政府激励管制。而当自然垄断环节市场需求扩大、规模经济效益递减、市场需求曲线处于平均成本曲线递增区域时,不再存在在位企业阻碍潜在进入企业的条件,只要撤除行政垄断障碍就能制约在位企业以垄断高价损害效率和社会福利的行为。经验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内部7个垄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国有资本比重畸高下的行政垄断势力则很强大。这表明,自然垄断行业形成垄断的根源主要不是不可逾越的技术原因或规模经济等因素,而是行政权力构成的进入壁垒。行政垄断使在位企业缺少竞争压力,导致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并出现初次收入分配不公及财富累积差距持续扩大的“马太效应”现象。因此,自然垄断行业提高绩效的关键是突破行政垄断,改革政府部门以行政手段渗入自然垄断领域的制度安排,降低潜在进入民营企业的沉没成本,为自然垄断行业的可竞争性创造条件。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实行政企分离,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竞争机制。一方面,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与自然垄断企业分离,彻底割裂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消除不合理的行政保护和行政特权,同时推进在位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广泛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加快培养在位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打破地区、行业市场分割体制,清理和修订限制民间资本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纠正地区性歧视待遇和部门性差别待遇的行政举措,严格制裁在位企业的垄断高价、掠夺性定价、搭售、串谋等限制竞争的行为,形成民间资本跨省区、跨行业流动及公平竞争机制。

第二,进行多层次的制度变革,降低民营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竞争的沉没成本。首先,进一步从自然垄断行业中剥离出竞争性强的非自然垄断环节或业务,制止垄断企业在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间采取交叉补贴(Cross-subsidies)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使自然垄断行业中具有竞争性潜质的市场结构充分发挥作用,形成潜在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机制。然后,根据自然垄断行业市场需求状况、预期经济利润与沉没成本的大小,积极为潜在进入企业进入竞争创造条件:一是对于市场需求扩大、预期经济利润大于或等于沉没成本的自然垄断环节,解除政府不当管制形成的行政垄断障碍,降低由于政府行政干预所致的进入成本,同时通过减少交易成本、为投资形成的资产转化和出售创造条件等途径降低沉没成本;二是对于市场需求扩大、预期经济利润小于沉没成本但并非全部投资形成沉没成本的自然垄断环节,将行业中主要的沉没成本与其他成本隔离,由政府负责其形成主要沉没成本部分的投资,或对这部分形成沉没成本的投资采取财政、税收、土地、价格、信贷等政策支持措施;三是对于规模经济效益递增、市场需求量处于平均成本递减区域,或者规模经济效益递减、市场需求量处于平均成本递增区域但成本次可加性特征显著的自然垄断环节,民营企业确实因沉没成本过大而难以进入或者不适宜进入直接竞争时,则由管制机构对在位企业实行价格和产量“双控”,采取激励管制或间接竞争的方式,如利润分享管制、价格上限管制、标杆管制、垄断经营权招投标等等;四是对技术进步、管理方式改进和市场需求变动等因素引起的自然垄断特性趋于消失、沉没成本等进入障碍因素不断减少的自然垄断环节,政府管制政策及时做出调整,重心逐步转向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体制,降低就业人员收入差距。在突破行政垄断和引入民间资本竞争的基础上,改革垄断行业在位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和分配机制,健全其营运成本特别是管理费用监督制度,降低垄断所形成的不合理的经济利润和成本,控制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同时以政府税收、财政补贴、价格补贴和政策性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促进低收入但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行业就业人员的收入增长。这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式的变革。从短期看,它会产生社会消费群体受益总量高于垄断行业既得利益群体受损总量的效应,改善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就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和财富累积差距;从长期看,它会形成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增长机制,促进社会各类群体福利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石洪斌)

F423.3

A

1007-9092(2015)05-0071-08

2015-08-20

陈时兴,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博士,“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金融、民营经济。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间投资发展机制、路径与政策研究”(编号:10AZD018)。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竞争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感谢竞争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