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分析能力及文学探究能力
2015-05-05马丽丽
马丽丽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基本理念的提出,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读写分析能力及文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分析能力及文学探究能力呢?这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又一大课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再辅以适当引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分析与文学探究能力。
一、细抓课本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想象、探究、写作能力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故乡》一文。对于这篇文章,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并体会社会的炎凉,感受小说环境中的人情世故,从而理解当时的社会问题。这其中,作者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学习与探究的空间。例如,在写到少年闰土时,特别注重外貌的描写,写到了脖子上带着一根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而在写到中年闰土时,则对这根银项圈只字未提。在教学中,让学生仔细分析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特征时,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相比,脖子上的银项圈没有了,在孩子的身上也没有发现,到底弄到哪里去了?”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的教师或许认为没有多少价值。但实际上,在学生讨论后得出的“给其他的儿子戴了”“典卖了”“在繁忙的劳作中丢了”“人长大了,戴着让人笑话,取了放着”等诸如此类的答案中,教学中如果适当给予点拨,学生就可以更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很多问题。
这样的教学资源当然不能放过,这比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当时的社会经济如何,人情世故如何会好之百倍。不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与写作积极性得到增强,而且学生的阅读品析能力与写作交际能力也同样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挣脱教材教参的禁锢,还学生思辨释疑的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参为依据,依赖教材教参等资料,对学生大讲特讲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对学生思维空间的禁锢,这和山夫捆柴有何区别?不如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探究作者写作的目的,从而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无疑也是一种提高,而且又提高了教材的利用价值。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一文时,多数教师就本着教参上所述:作者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回避的表现,是作者对那种与世无争、人民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但话说回来,这也无非是后人对陶潜老先生思想的揣摩而也。谁能清楚地知道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的真实想法呢?既然都是揣测,那为什么不让学生也学着揣测呢?或许在他们的想法中,也会有不少的文学评论天才。在教学中,可以索性什么也不讲,给学生充分的探讨空间,让学生挖掘出“对言而无信者的嘲讽”“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等更多的思想主题。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能做到以理服人,这样的思想就不要禁锢。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空间就不会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如能长此以往地教学,学生当中也许会出现第二个华罗庚、鲁迅等,从而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造开放而活泼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探究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知识的发现与创新,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究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呢?这也是新课改中正在不断探讨的一大课题。对此,务必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改传统知识传授为探究能力培养,改传统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改单纯智能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平均教育为因材施教,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针对课后习题对文章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读课文时发现的疑问,自己尝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尝试教学分析,让他们过把教师瘾,让他们分析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问,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这样一来,整个课堂中教师只需注重课堂的引导,并把握课堂学习的流程,适时点拨即可。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发言比以往更为大胆,思维争辩更为活跃,语言交际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与文学探究能力均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教学实践,这样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不但参与的学生更多,而且课堂更为活泼,更为高效,更有实绩。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会随之改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但要在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中大胆创新,更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与广大同行交流,以期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探索一条更高效实用的语文教学之路。
(作者单位:湖北省阳新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