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核工业60年60件大事

2015-05-04

军工文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铀矿原子能核工业

1955

1月15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发展中国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

1月和4月

中苏两国政府先后签订援助中国进行铀地质找矿和开展核科学研究的两个协定,后又于1956、1957、1958年陆续签订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三个协定以及改变地勘援助方式的协定。

4月

成立地质部三局,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支铀矿专业地质队伍。1956年8月,在铀矿地质勘探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开始筹备铀矿山和水冶厂建设。195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二机部上报的五厂(衡阳铀水冶厂、包头核燃料元件厂、兰州铀浓缩厂、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三矿(郴县铀矿、衡山大浦铀矿、上饶铀矿)选点建设方案。

1956

5月26日

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原子能研究所动工兴建;1958年9月27日,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建成并交付使用。它们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跨进原子能时代。

11月16日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1次会议通过决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简称三机部),主管我国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宋任穷任部长。1958年2月2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决定,将第三机械工业部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

1957

2月

成立三机部设计院,后组成建工部北京第三工业建筑设计院,并于1958年9月正式划归二机部。

1958

1月8日

三机部党组决定设立第九局(后定名为北京第九研究所),负责核武器研制和基地建设工作。

3月和 8月

经中共中央批准,组成三个建筑公司和一个安装公司承担兰州铀浓缩厂、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和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建筑安装工程任务。

1958

6月27日

毛泽东批准了聂荣臻上报中共中央的《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报告提出:“原子动力堆由二机部负责”。任务落实到原子能研究所,开始组织专门队伍,进行潜艇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

1959

6月20日

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拒绝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1959年7月,周恩来传达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12月23日,二机部制定出原子能事业八年规划纲要,提出“三年突破,五年掌握,八年适当储备”的奋斗目标。

1960

7月16日

苏联政府片面撕毁同中国签订的所有协定和合同。8月9日,二机部发出《为在我国原子能事业中彻底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而奋斗》的电报指示,并于12月召开部工作会议确定“自力更生,过技术关,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指导在苏联毁约断援后我国原子能事业建设的各项工作。从此中国核工业建设和发展走上完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1961

7月1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为了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术,加速原子能工业的建设,中央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缩短战线,集中力量,加强有关方面对原子能工业建设的支援。

1962

9月11日

二机部党组正式上报党中央,提出“力争在1964年或1965年内实现核武器爆炸试验”的目标。毛泽东11月3日在罗瑞卿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领导问题的报告上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11月17日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加强对核工业的领导。12月4日,中央专委会讨论批准了二机部制定的《1963年、1964年原子武器、工业建设、生产计划大纲》。

1964

1月

成立反应堆工程研究所,担负核潜艇动力堆和其他堆型的研究工作。

1964

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核武器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1965年5月14日,我国成功实施第一颗用飞机空投的原子弹试验,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1966年10月27日,我国成功在本国领土上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标志着我国已经具有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武器化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67

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在世界核武器国家中是发展速度最快的。

9月23日

我国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1978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进行第一次地下竖井核试验。

1970

2月初

周恩来听取上海市工作汇报时指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用电问题,要靠核电。”2月8日,上海市组织传达了周恩来关于建设核电的指示精神,并研究了落实措施,我国首座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工作正式启动。1982年11月2日,国家经委批准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定点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

1971

9月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1974年交付海军正式服役。

1979

12月27日

我国首座热功率为125M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反应堆建成并实现首次临界。

1980

2月25日

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作为核工业对外经济贸易窗口。1983年4月25日,为适应承包对外工程的需要,核工业部又成立了中国中原对外工程公司。

1981

2月12日~13日

二机部、国防科委召开联席会议,提出应在优先保证军用的前提下,把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济服务上来。3月25日,国务院总理在国防科委《关于调整原子能工业发展方针的请示》上批示:“同意原子能工业逐步转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

1982

5月4日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将二机部改名为核工业部。

10月12日

中国首次潜艇导弹核试验成功。

1984

1月1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

9月21日

585所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顺利启动。2002年12月2日,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HL一2A)开机成功。

1985

3月20日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开工。1991年12月15日,成功并网发电,从此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历史。

1986

12月27日

我国与阿尔及利亚签订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建设合同。1993年11月21日,工程通过最终验收。

1987

6月

核工业万吨级铀矿石地表堆浸项目取得成功。该项目在工艺上填补了我国铀矿石万吨级堆浸技术的空白。

1987

8月7日

采用法国核电技术、两台单机容量为98.4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的我国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2月1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5月6日,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1988

10月24日

我国建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地实现了电子正负对撞,并精确测定了τ轻子质量。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9月16日

国家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经国务院批准,核工业部改名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9月29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中子弹试验。1999年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我国在掌握了原子弹、氢弹技术后,经过不太长时间的努力,已先后掌握了中子弹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

1990

2月26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调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管理体制,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2000年12月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批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国务院计划单列单位。

1991

12月31日

我国与巴基斯坦签署出口30万千瓦核电站合同。1993年8月1日,采用中国核电技术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2000年6月13日,巴基斯坦恰希玛30万千瓦核电站一期工程首次并网发电成功。2011年3月15日,2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1994

4月6日

宜宾核燃料元件厂大型核电站燃料组件生产线投产。2014年6月30日,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生产线400吨扩建技改工程全线正式投产,实现了年产金属铀从400吨到800吨的跨越,产能跻身世界前列。

1995

5月15日

新华社发布消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

1996

6月2日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包括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的浙江秦山二期核电站开工。2002年 4月,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04年5月3日,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商用核电站全面建成。

7月29日

我国成功进行第45次核试验。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

2月22日

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铀同位素分离一期工程建成投产;1999年1月5日,二期工程建成投产。2001年7月10日,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铀同位素分离工程建成投产。2012年12月,中核集团公司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在兰州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

1997

7月10日

“中核苏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我国“核工业第一股”。

1998

6月8日

采用加拿大坎杜-6核电技术、包括两台728兆瓦机组的我国首座重水堆核电站一一秦山三期核电站开工。2002年12月31日,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03年7月24日,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1999

7月1日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9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决定授予23位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吴自良、陈能宽、周光召、钱三强、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11位核科技专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0月20日

采用俄罗斯核电技术、包括两台106万千瓦机组的江苏田湾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5月17日,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8月16日,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2000

5月22日

在保留一支精干的核地质队伍的前提下,核工业完成了涉及22个省(区、市)、77个地勘单位共5.8万名职工的属地化管理工作。

5月30日

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7月21日,中国实验快堆首次成功临界,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快堆技术的国家之一。2011年7月21日,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

12月21日

国家“863”计划重点能源项目——我国第一座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在清华大学建成。

2001

12月21日

我国第一条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在包头核燃料元件厂建成,每年可生产200吨燃料元件,实现了重水堆核燃料元件国产化。

2002

8月26日

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3月1日,中国先进研究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目标。

2005

8月9日

可用于现场快速探测地下核爆炸的“移动式Ar-37测量原型系统”通过验收。该系统填补了国内核查系统的空白,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可用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现场视察的37Ar探测设备。

2006

3月2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9月28日

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成功完成放电实验,2007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2006年11月,我国和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谈判的各方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特权和豁免协定》及其他相关文件。

2007

11月23日

我国首台第二代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神光Ⅲ原型装置(TIL)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后世界上第三个系统掌握了第二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技术的国家,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备独立研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2008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等单位承担的《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首次发现我国第一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探明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田。

2009

4月19日

采用西屋公司AP1000技术的首个国家核电建设自主化依托项目——三门核电一期工程1号机组开工,同年12月15日2号机组开工,功率均为1250兆瓦。

2010

12月21日

我国第一座核电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程——中核四〇四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

2012

11月4日

我国在内蒙发现国内最大规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2014

11月3日

国家能源局发函,同意将福建福清5、6号核电机组工程调整为“华龙一号”技术方案。“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公司和中广核集团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机型,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猜你喜欢

铀矿原子能核工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中核集团发布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
杜鲁门的胜利:1945年华盛顿会议与联合国管制原子能的缘起
史前核反应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
原子能及其和平利用
贺核工业60周年
试析毛泽东研制原子弹、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