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感,成就精彩课堂
2015-05-04曹婷芳
曹婷芳
[摘 要]数感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关键词]数感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50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它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要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立足生活,用直观事物感知数感
学生的一种能力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传授而形成的。即使是简单的“数感”教学也是如此。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幼儿园时,教师分饼干、拔河比赛、妈妈买菜……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感知和发现,明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到处有数的存在,很多地方要用数来概括和表述,这样让学生明白学习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去把握数概念、实质、实际应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如了解数量“千”时,教师可以出示实物1000颗红豆、500张纸,千字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000的事物到底有多少。这种把具体可感的事物带进课堂,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协同的能力,还促进知识的消化,更重要的是可观、可感地了解了数量的多少,体会到数量的大小,并且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学生的数感,内化数的概念,又为生活和数学之间搭建了桥梁,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和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动手实践,在直观操作中建立数感
数感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概念认识较为模糊,抽象思维很弱,具体形象思维活跃。他们主要通过对实物及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并对数产生亲切感。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动”才能有所感,有所思,直至有所知。让学生去“动”,适当地“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学生“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到的结果更形象、更深刻,并在“动”中体验了数与数之间关系,也增强了数感。如设计下列拨珠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这个数吗?(学生拨珠,再出示236~243)
师:同桌合作一人拨珠,一人数。哪一组能展示一下?
师:我发现他数到239时,就跟不上了,为什么?(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你能再演示给其他同学看看吗?(生演示)
这一环节都以学生的操作在计数器上拨珠为主,从236开始数,巩固了拐弯处的数法,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数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这样做更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
三、迁移类推,在读写结合中发展数感
所谓迁移,也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教学数的概念可以设计相似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回忆在原来求知的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启发他们自主地运用到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积极的思维,从而扩展对数的认识。再通过读一读、写一写、议一议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巩固,进而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理解,培养数感。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已知9添1是十,99添1是100,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旧知识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也就是在数299到300、999到1000时,教师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起拐弯处数的概念,也为掌握重点和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基础。再让学生按着顺序读一读、写一写,增强数感的培养,而内化为一种基本技能。
四、培养意识,在估算训练中强化数感
在数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种有利时机,利用并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常进行估算训练,并且与同学多交流,在活动中增强估算意识,感受估算魅力,从而提高估算能力,强化了数感。
就如何估算训练,可以设计这些活动: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先让学生估人数,再准备好一些小棒让学生仔细观察、圈一圈、议一议、再估一估、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这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获得一个直观感觉,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逐步建立一个较稳定的“大约有多少”的理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重估另一组小棒的根数。这样反复练习,提高数量的感知水平。最后,可按规律去整理小棒: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再让学生动手数一数,来验证估计的数跟实际相差多少。通过这样的感知与体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数量的多少,有效地训练了的估算能力,强化了数感。
总之,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深对数的感悟和理解,养成良好的数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特约编辑 熊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