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观—开放启智”教学
2015-05-04李春红
李春红
[摘 要]“直观—开放”教学法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个开放、自由的思考空间,老师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辅助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直观—开放教学法 启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44
参加小学数学“直观—开放启智”教学法在农村完小的实践应用研究一年多了,课题组开展了很多活动,我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反思,有了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兴趣促启智
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情绪,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学生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地、有目的、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兴趣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产生的,可能来自家长的殷殷期望,可能来自老师的真诚鼓励,或是同伴的赞许和羡慕。枯燥的内容、简单的说教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的。直观教学以实物、教学具、多媒体计算机为手段,老师营造欢乐愉快的学习环境,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的热情和潜能被激发出来,才可能在课堂上积极地探究和思考,最终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用这样的一个故事来导入新课:唐僧师徒4人在取经的路上,有一天口渴难耐,就化了一个大西瓜回来,孙悟空把西瓜平均切成5块,打算给师傅吃2块,他们3人每人1块。这时猪八戒不干了,嚷嚷着要吃2块,孙悟空说一声:“好办!”话声一落加切了几刀,把西瓜平均分成10块,猪八戒给2块。然后我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平均分成10块后分给猪八戒的西瓜多了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了,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促启智
多少年来,我一直以为:只要老师备课认真细致,讲课能够深入浅出,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就可以学到数学知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不错。“直观—开放启智”教法在农村完小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会那天,黄老师授课的“11-20各数的认识”,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直观可以使数学课堂这么高效。黄老师在这节课里使用的学具主要是小石子,每个学生准备一小堆石子(在农村,不石子很容易找到),一数让学生初步认识比10大的数,二数知道有不同的数数方法(知道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还可以五个五个地数),三数知道数的组成。其中还穿插着数手指、数小棒等活动,学生借助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快就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总体感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容量大,效果非常好。
听了这节课,看到如此好的教学效果,我深深为之感到震撼。小学数学老师,教了,认真教了,学生学了,也认真学了,可掌握不了该掌握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能算是有效教学吗?除了老师和学生本身的因素,我们能否在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方面做点文章,下点工夫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就做了实践。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必须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圆周长的关系,才能推导出计算公式,为此我煞费苦心:让学生分、剪圆的时候,注意观察圆周长的一半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同时借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圆分成若干等分,圆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半径就是宽。这样教学觉得效果还不错,通过观看课件的演示和教具的演示,学生总算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小学生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原理,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尽可能地借助教具和多媒体,让本来枯燥的数学上起来有一定的趣味性,老师的教具也可以让学生摸一摸、拉一拉,真正操作一下,以此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尝到直观教学的甜头后,接下来我又在“可能性”这节课上做起了文章,让学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我准备好的几袋乒乓球的摸球结果。老师事先准备了的,学生会说,那么反过来,老师说结果,让学生说该怎么装球呢?想让学生动手操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很多球,看来用球不实际,怎么办?如果凭空想象,学生的难度很大。我想来想去,要不用豆类来代替球吧,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颜色也够齐全,但这些豆太小了,学生装了想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用粉笔来代替球,每个小组发几种颜色的粉笔,让学生按要求往透明杯里装好,再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装粉笔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符合要求就是对的。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启发学生的智力,同时粉笔照样可以用,不会浪费。
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觉得“直观—开放启智”教学大有可为之处,老师要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做教具学具外,我想多媒体课件也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老师制作课件的水平也要不断提高。
(特约编辑 陈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