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活动情境中引领学生感悟经典

2015-05-04黄小菊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典文化

黄小菊

[摘 要]诵读经典古诗文就是用民族文化的精品来打造学生的精神世界,打造学生的文化气质,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应着力创设活动情境,引领学生感悟经典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

[关键词]活动情境 经典 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19

现在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古文化基本功相当贫瘠。作为教师,只有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领悟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才能让他们喜欢经典、爱读经典,用经典的智慧、先哲的风范陶铸优美的人格。

一、读一读,悟一悟

培养学生古诗文的阅读能力,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多读。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当前的阅读教学强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通过读来理解﹑揣摩﹑品味﹑感悟,从读中懂其义﹑明其理﹑悟其情。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读书训练,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整体理解,让学生走进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在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课外,教师也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可以自读,也可以和同学、家长一起读,在班里开设古诗文诵读专栏,营造诵读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诵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使学生走进经典,亲近圣贤。

二、想一想,画一画

“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诗画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有机结合体,学生从具体的画面更容易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中,对那些仅凭再造想象难以完成转换的诗词,可借助古诗“诗中有画”之长,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由画入境,据诗作画。如《鹿柴》一诗,描绘了鹿柴附近黄昏时分的景色,以空山传语、林中夕照突出它的幽静,意境空灵,兴味悠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用笔把它画下来,再根据画面,唤起合理的想象。学生领略到诗人那种以动写静的匠心,从而获得了更丰富的意蕴美。学生作画的过程也就是感悟诗意、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同时生成的画面也为学生走进凝练、简约的古诗词搭起了一座美丽的桥梁,加深了他们对诗歌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三、唱一唱,乐一乐

音乐是最通人性的,它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经典古诗文大多是朗朗上口的韵文,读起来抑扬顿挫。音乐和经典古诗文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人们心中的感受,调动以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感情。因此,可以借助音乐的外衣学习经典,给经典的古诗词配上节奏,将古诗文的内容插上音乐的翅膀。如《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歌声就是李白好友汪伦踏着音乐节拍唱送别诗的声音,深深打动了李白。在歌声中,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古人分别的场景,不仅给诗文的背诵带来了一缕春风,还开发了学生的音乐智能。这样的氛围,使学生在接受经典文化陶冶的同时也能受到音乐的感染,为课堂注入无限的艺术魅力。

四、品一品,演一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认知结构都依赖于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成为有效的知识。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将学生带入角色的意境中,使学生在体验中加深理解,既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品味词句的好习惯。如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在学生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再引导学生演一演垂钓中的儿童,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多元的体验﹑感悟和理解,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直观的动作,让诗意动态地展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诗的内涵,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这样的表演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五、仿一仿,写一写

积累是前提,但学以致用才是诵读的目的。因此,让学生进行古诗文仿写、改写,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大多写景叙事,教学中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如学了《寻隐者不遇》后,让学生按诗的意思进行改写,提示学生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并要扣住“问、言”等词语进行想象发挥,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诗改成了一篇篇生动的短文,并写上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这样,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将想象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情感流于笔尖,让古诗的诵读更有效,让古诗教学更有味。

总之,教师要创设多种活动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经典的魅力,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融知识、能力和情感于一体。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经典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