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雄鹰

2015-05-04刘明举崔民王长安

中国铁路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哈大机务段动车组

刘明举+++崔民++++王长安

2014年10月14日,莫斯科。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参观“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中国科技与创新展区集中展示了中国高速铁路机车等科研成果。在高速动车展台前,李克强和梅德韦杰夫听取项目负责人介绍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

梅德韦杰夫询问这种高铁是否能在高寒地区运行,李克强说:“中国高铁拥有在高寒地区运行的丰富经验,技术有保障。”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2012年12月1日。

那天是个滴水成冰的日子,哈大高铁正式运营通车,成为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寒地区高铁。这条消息震动了世界,世界的目光齐聚哈大高铁!

这一天,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机务段高铁司机邢云堂成了媒体追踪的对象,因为他在那天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高寒铁路“第一速”。

一位记者用手中的笔记下了他当时的心境:驾驶第一趟哈大高铁列车的邢云堂,在抵达大连后的站台上是那样的平静,当听说自己已经创造了世界纪录——高寒铁路“第一速”时,并没有一丝的得意之色,而是平静地说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司机,我只能用心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至于什么世界纪录,我们的伙伴换了谁都会做到的。”

时间到了2014年12月1日,哈大高铁已经安全运营了2年整,继续书写着令世人点赞的高寒高铁世界第一的辉煌。那么这条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寒高铁安全运营的背后,又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呢?

让我们把目光再一次聚集到被誉为“高寒雄鹰”的哈尔滨铁路局高铁司机邢云堂身上。

两年来,邢云堂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哈大高铁司机的岗位上,一丝不苟地驾驶着高铁列车飞翔在广袤的大地上。

邢云堂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他先后荣获过原铁总“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2013年,他带领的“高寒高铁团队”还在全国动车组司机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个人第7名、团体第3名的优异成绩。

一、邢云堂怀揣着梦想,当上了一名火车司机

邢云堂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如今这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已经在火车司机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8年。他打心眼里喜欢火车司机这个岗位,早在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暗自下决心,要把这项工作干得漂漂亮亮的。

邢云堂很小的时候不喜欢在暖暖的屋里,而喜欢到寒风凛冽的室外看大火车。

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来自铁路世家的邢云堂对课本中科学家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车产生了兴趣。他的家就住在火车站附近,最喜欢看身边飞驰而过的火车,好多次为了看经过的火车,都忘记了回家吃饭。在写作文《我的理想》的时候,好多孩子写要当教师、当医生、当科学家,而他却写了要当一名火车司机。老师问他:“你为什么要当火车司机啊?”一脸稚气的邢云堂回答道:“火车司机能把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货物拉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多神气啊。”

当小小少年邢云堂长成英俊潇洒的青年的时候,也到了他开始选择自己未来的时候,他的同学有的考大学,有的当公务员,有的去为了挣大钱搞起了买卖,只有他怀揣着开火车的梦想考取了火车司机学校。

三年的学习时光中,留下的最美好回忆是他到铁路机务段实习的时候。第一次登上内燃机的他,是那样的激动。望着机车内的各种设备,他感到是亲人般的温暖、是小伙伴般的熟悉。有一天晚上都已经到后半夜了,同在机务段实习的同学忽然找不到邢云堂了。大家找遍了食堂、学习室、宿舍的每个角落,可就是不见他的踪影。直到第二天凌晨,他才手脸油污笑嘻嘻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原来,为了真正熟悉和了解机车各部件的功能,邢云堂跑到了机务段检修车间,央求着修车师傅教他技术。那天晚上,他拿着一个小本子,在修车师傅旁边不停地问着、记着。几位检修工人看这个年轻人对机车这样痴迷,都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在不忙的时候就耐心地为他讲解、教授一些知识。他也很会来事,看到师傅们修车时,就主动为他们打下手,帮他们拿拿工具、跑跑腿。到了后半夜,修车师傅们让他回去休息,可他哪有困意。从那以后,机务段检修车间的修车师傅们,就收下了这个总是问这问那的小徒弟。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寒冷冬日,刚刚走出校门的邢云堂来到了实现梦想的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报到了。这一天,对于他来说终生难忘。在整洁的整备场上,他望着一台台整装待发的机车眼睛湿润了,儿时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开好火车头,当一名中国最优秀的火车司机!

为了做一名最好的火车司机,邢云堂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很快就成了段里的优秀司机。每当有繁重的牵引任务时,邢云堂总是主动请缨,而每一次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21世纪初,我国铁路动车组列车的出现,带来了火车动力的一场革命,也让邢云堂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新篇章。

2007年,地处边陲的哈尔滨铁路局也迎来了这种有着“子弹头”之称的动车组。这在当时的冰城哈尔滨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哈尔滨铁路局决定在全局选拔一批动车组司机。此时,早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内燃机车司机的邢云堂第一个报了名。记得刚报名的时候,身边的伙伴们劝他:“当着内燃机车司机已经让你如鱼得水了,咱还碰那新玩艺干啥?”可邢云堂不这样想,动车司机的要求高不假,可必须要有人来碰啊,咱就是要碰碰这新家伙。

经过层层选拔,邢云堂和另外19名年轻司机被选中。这让邢云堂兴奋不已,走在大街上腰板都拔得溜直。这也让邢云堂有了更多的美好憧憬。

为了达到动车组司机的技术要求,邢云堂和伙伴们告别家乡,辗转到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地,轮流参加动车组司机技术培训。外出学习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逛大都市的好机会,可邢云堂却没有一点观赏灯红酒绿的心思,而是抓住一切宝贵时间,拼命地汲取着动车组新知识。

在上海学习的40多天里,邢云堂一头扎到动车库里,就连一个个双休日都是在动车组上度过的。伙伴们一次次劝他:“好不容易来到了大上海,出去转转啊。”他每次都是笑着说道:“上海什么时候都能来,可学习新技术的机会却不多。”直到要回家了,他才在火车站匆忙地为女儿买了一些她喜欢吃的大白兔奶糖。回到家里,女儿缠着他讲讲黄浦江、东方明珠的神奇,可他望着女儿只能惭愧地笑笑,因为他连黄浦江和东方明珠什么样都没看过。只有了解他的妻子才知道,他这40多天一直在忙着学习,肯定是哪也没去。

2007年,邢云堂和19个伙伴经过系统培训,终于拿到了动车组司机驾驶证书,成了哈尔滨铁路局第一批动车组司机。这一年,邢云堂也从哈尔滨机务段调到了担当客车牵引任务的三棵树机务段。

从这一天开始,邢云堂驾驶着动车组在哈尔滨、北京间飞驰着,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他感到了手中的闸把是那样的沉重,他深知自己手中的责任重于泰山……

凡是当过火车司机的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火车好坐,车站难过。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多么熟练的司机,都对进站后的停车打怵。也就是说都害怕停车出现失误,一旦提前制动,列车未到停车标就停下了,而制动晚了还可能闯过停车标,让火车司机丢面子事小,影响了旅客上下车就是谁也负不起责任的大事。尤其是在动车组停车上,没少让一些火车司机丢脸,因为当时最新型的CRH5型动车组,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车脸向前斜伸出去两三米之多,虽然其流线形的设计可减少运行阻力,但却给火车司机对标停车带来了挑战。加之司机室两侧窗体设计又影响瞭望,最终形成“5米的视觉盲区”,影响了司机对于何时下闸的判断。由于动车速度高,制动距离长,稍有一点点不甚,就可能有上百米的误差。因此,司机们对进站停车都噤若寒蝉。然而,在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中,唯独邢云堂可谓停车八九不离十,为此大家还给了他一个“神闸司机”的美称。

说起这个称号的来历,背后还隐藏着一段津津乐道的故事。在哈局开行动车组初期,很多司机都会采取“低速对标”的方法,在列车进站时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仅一两公里,心里默念着“1、2、3……”,摸索着向前走。其实采用这种方法停车效果并不理想。邢云堂却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心中暗自想到:这么高的科技,这么快的列车都研制出来了,几米的停车对标问题还解决不了吗?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摸索出个规律来。邢云堂根据每个车站的站场情况,选择列车停车标附近比较固定的建筑物作为停车参照物,把停车过程中看不见的实际停车标,在脑海中变成能够看得见的“代用标”,又经过10余天38趟动车乘务的摸索与实践,他不但熟练掌握了停车对标的方法,还将其整理成文字资料,供同行们学习运用。

2013年底,三棵树机务段按照惯例诞生了年度“十佳之星”,邢云堂蝉联“十星”中的“高铁之星”。而此时,取得高铁驾驶资格不久的8名司机,也即将上线担当京哈间高铁列车驾驶任务。为把他们都培养成“邢云堂式”的栋梁之才,陈欣段长带领着这些高铁骄子,在邢云堂不知情的情况下,专门乘坐了一趟他驾驶的列车。一路上,段长陈欣与他们一起感受邢云堂启车、运行中和停车时的技术运用,并随时准备品头论足,从中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列车刚刚在沈阳北站停稳,陈欣段长就下车掏出随身携带的皮尺,经过测量邢云堂停车后的对标误差几乎为零。段长陈欣高兴地对这几名司机说:“希望你们都能够成为‘邢云堂,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的‘高铁团队都打造成高寒高铁的‘雄鹰。”

现在,哈尔滨铁路局每日运行在京哈线上的动车组停车对标,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邢氏‘代用标零对标”停车技术。也正是这种“一闸对标”的停车方法,使得这条线上的动车组司机再也没有了对车站停车的恐惧了。

二、天寒地冻,高铁联调试验充满挑战,

邢云堂挑起大梁,成为挑战高寒高铁领军人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投入运营。哈大高铁的开通,意味着哈尔滨和大海越来越近,实现了“千里海滨一日还”。

邢云堂和伙伴们再一次倍受全局瞩目,因为他们又一次华丽转身,不仅成为哈局第一批高铁司机,更成了在世界首条高寒高铁运行难题发起挑战的首批勇士。

从动车组司机到高铁司机,邢云堂心里明白,这绝不仅仅是换挡加速那样的简单,而是意味着“责任+严谨+奉献+汗水=高铁”的更高要求。

哈大高铁所经地区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度,运输环境相当恶劣。当时我国乃至世界在高寒地区的高铁运行都是零,根本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邢云堂他们在高铁开行前,进行的联调联试就极其重要了。

谁来担当首趟试验列车的司机?哈局领导和段领导将目光投向了哈局首批20人的动车组司机。正在很多人犹豫不决的时候,邢云堂在人群中站了出来:“我来跑第一趟。”

面对即将来临的哈大高铁联调联试,邢云堂异常喜悦。因为他不仅仅即将成为奔驰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东北大地上的世界纪录创造者,更是对一名直面风险、创造奇迹高铁司机的一次巨大的挑战。

哈大高铁联调试验在2012年初的最寒冷日子里开始了。所谓联调试验,就是要按照正常列车的时刻进行运行试验,只是列车上没有旅客,但却装载着沙袋等物品让重量达到列车满员的重量,列车时速要超过300公里。这种试验,对于从未驾驶过这一时速列车的“哈铁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当时的哈尔滨已是天寒地冻,冷得让人不寒而栗。凌晨5时许,披着满天的星斗,迎着寒风的邢云堂大步走向了和谐号高铁列车。坐在驾驶台前,他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经过一番准备和设备调试,邢云堂按要求将列车缓缓启动,并逐渐加速,朝着远方飞速驰去。而这一高铁列车的启程,也瞬时开启了龙江大地从此有了自己高铁的历史。

此后的每天凌晨5点多,在天色一片漆黑、气温很低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一个身着深蓝色棉作业服,背着乘务包的人影裹着一团寒气,走进灯火通明的高铁列车值乘室,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在哈尔滨西至德惠间无数次地“转圈”运行,日复一日地驾驶着高铁列车,采集着极寒条件下运行中的各类耐寒数据。

在联调试验的20多天里,邢云堂昼夜兼程连续出乘,就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着,并采集到了多项高寒高铁运行的试验数据,也摸索出了许多更好驾驶高寒高铁的新方法。20多天里,他人虽然整整瘦了一圈,但却是精神抖擞的,按他的话说,这20多天里的收获,是能够装满一列车的。

邢云堂为了让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科学,他忘记了饥饿和寒冷,将采集到的每一个数据一一记下来,再与厂家提供的一些参考数据仔细地核对着。忽然,一组数据让他皱起了眉头。原来,他所摸索出来的一组高寒行车的数据和厂家的数据有微小的差距,他马上向上级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汇报。经认真核对,技术人员认为这一差异应该在允许范围之内,可邢云堂执拗地认为,现在仅仅是试验阶段就出现了差异,如果将来在更加寒冷的时候运行就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和安全。因此,他不顾一些“权威”人士的劝阻,又反复进行了试验,得出自己的数据是更加确切的结论。

很多人看到他这样地“较真”,就劝他:“厂家提供的数据还能有错?你就别鸡蛋里挑骨头了。”可邢元堂却说:“这不是小事儿,这是涉及到千千万万旅客安全的大问题,必须搞个水落石出,就是我的数据不准,我也要弄个明白。”为此,他反复与一些权威人士探讨,提出自己的数据更加符合实际的想法。终于,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厂家技术人员被他的执着精神和认真精神所打动,双方再一次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反复比较和论证,果然证明邢云堂摸索出的数据更加符合现场实际。从此,厂家的专家不但对这位刚刚接触高铁没几天的火车司机刮目相看,而且还专门聘请他为“兼职教师”,配合厂家对高铁司机进行培训。

为伙计们当“兼职教师”,虽然不多挣一分钱,可邢云堂却像一个专职教师一样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认真地为伙计们讲解、示范。当他看到厂家提供的一些技术书籍中的专有名词让很多司机很难理解时,他就把这些技术书籍抱回家,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地反复阅读和仔细思考,终将拗口难懂的这些技术书籍全部看懂弄通。邢云堂知道,仅自己弄懂还不行,必须得让身边的伙计们也都看懂,为此他主动当起“翻译”,把30余万字技术书籍翻译成了人人都能够看得懂的“通俗本”。

截止到目前,邢云堂在哈尔滨铁路局机务部门的支持下,已经先后为高寒高铁动车司机编出了“三书一册一卡”:《CRH380B动车组司机作业指导书 》、《京哈高铁应急处置指导书》、《CRH型动车组故障处理书》;一册为《京哈高铁CRH380B动车组司机操作手册》;一卡为《京哈高铁司机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这三书一卡一册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铁司机作业标准空白,在哈尔滨铁路局已经成为了高铁司机的必修书目,更是高铁在高寒地区安全行驶的教科书。

党委书记郭洪涛说:“邢云堂就是我们的高铁雄鹰,他带领着同事们学技术、长本事,也正是有了像邢云堂这样的雄鹰,才保证了我们所担当的每一趟高铁列车运行的绝对安全。”

三、在世界首个高寒高铁线路上,就要干出一番事业,这个信念支配着邢云堂的行动

当高寒高铁的动车司机不容易,这是真话。可邢云堂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每当坐在驾驶室里,驾驶着动车组在雪地里像雄鹰一样风驰电掣般飞驰的时候,他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在这个他深深挚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顺利开通。这不仅是龙江大地改写历史的时刻,更是对邢云堂和伙计们严峻考验的开始。

这一年的冬季,对于高铁司机来说,是雪上加霜。邢云堂和伙伴们每一次出乘都是一次挑战的开始,都是续写中国铁路奇迹的一步步求索的开始。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这是北方冬季最寻常的情景。可这样的情景对于邢云堂和伙计们却意味着是一种不寒而栗的折磨,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北国的冬季昼夜温差大,这无疑给高铁列车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考验和难题。高铁列车从库内驶向室外的过程中,别看只有短短的几百米距离,可却足以让列车的动力系统出现巨大变化,一热一冷机车的闸盘就会挂上一层白霜,而这层白霜会造成机车刹车困难,对于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意味着什么,人们不言而喻!

此种情况下,如何操纵列车确保制动安全的难题,再次摆到了邢云堂和伙伴们的面前。当时出现这一情况时,在全中国、在全世界都没有人经历过。因此说,邢云堂和伙伴们遇到的这一难题是世界性的。一时间,高铁专家、厂家的技术人员都犯了难,甚至都束手无策。

这时,邢云堂向车间和机务段领导提出,让我试试看。

为了破解这一世界难题,邢云堂一连几天吃住在机车上反复试验,为获得气温最低时的操作方法,他专门在“鬼龇牙”的最寒冷下半夜,跑到机车上亲自操纵机车进行转线作业。

有一次,为了查看白霜厚薄对机车制动力的影响,他在风雪中一蹲就是两个多钟头,等他站起来想离开的时候,竟因双腿冻得麻木,一头栽倒在冰雪地面上……

经过一连十几天不间断往返机车检修库和存车线,进行了数千次的制动试验,邢云堂终于总结出了防止冬季高铁制动力弱的措施。这一措施经过高铁专家的鉴定后,一致认为邢云堂解决了一道世界性难题,为高寒高铁的安全运行立了大功。

在外人看来,高铁司机的工作环境和飞行员一样,坐在舒适的司机室内只要看好各种仪表、按钮就可以了。可高铁司机肩上的责任和付出的辛苦却是不为人所知的,神经衰弱、胃病、肠炎几乎是通病。尤其是在东北高寒的气候下,由于久坐加之饮食不规律,很多机车乘务员患上了痔疮,邢云堂也不例外。在哈大高铁联调联试初期,超常规的工作使得邢云堂的体力严重透支,体重减少了20多斤,病情也愈发严重,已经从痔疮发展到了肛漏。虽然这样,邢云堂对担当列车低温试验、参加春运、培养高铁司机等工作一样也没落下。实在难以忍受疼痛时,他就吃一些止痛药和头孢消炎药顶一顶。

2012年4月3日,在哈尔滨西出勤点退乘时,同事发现了他外裤上的一片“印迹”,一问才知道是肛漏又严重了,隔着毛裤渗出的脓血污了裤子。同事都劝他赶紧去医院,他却说:“等第一期高铁司机班结束吧!再说我明天还有‘交路呢!”后来在车间领导的催促下,他才不情愿地前往医院治疗,医生看到如此严重的病情后责怪道:“怎么不早点来!你不要命了!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经历手术后,他于4月27日出院了,主治医生一再告诫他:“到家一定要静养一周以上,千万记住喽!”前来接其出院的党委副书记孙培武也下了命令:“必须在家好好养病。”可28日他就出乘工作了,直到现在手术刀口都还没有完全弥合,丝丝阵痛和时常的针刺般疼痛一直伴随着他。而他每次工作时都随身携带着个小游泳圈,臀部坐在游泳圈上,将手术部位腾空,完成了一趟又一趟高铁乘务任务。

在同事眼中,他就是一个“铁人”,永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可是说起家人,这位硬汉子也露出了柔情的一面。由于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到家人,邢云堂内心深处一直怀有深深的愧疚。邢云堂的爱人王金娣在哈尔滨机务段上班,每日的工作也是“脚打后脑勺”。岳父母为让他们俩安心工作,一直帮着他们带孩子。岳母每天不到6点就从自家出门,坐四站地公交车到邢云堂家楼下接孩子上学,晚上再坐四站车到学校接孩子,到邢云堂家把饭做好再回自己家。

2012年5月的一天,岳母病倒后,邢云堂本打算请几天假,在病床前尽尽孝心。然而,那时也正是哈大高铁联调联试,为正式开通运营做最后准备最繁忙、最关键的时刻。这天,岳母病危了,妻子给他挂来电话,说了岳母“不好”的情况,正在车上联调联试的邢云堂对妻子歉意地说道:“我这里离不开啊!我的工作如果换了人就可能前几天白跑了,你告诉咱妈,我做完这次试验就回去孝敬她老人家!”说完就放下电话继续投入到了试验之中。不料,几天后岳母撒手人寰。一直帮着邢云堂两口子带孩子的岳母临终前嘱咐自己的女儿,别打扰云堂的工作,他做的事都是正事。一直到现在,邢云堂每每想起这件事就感到非常内疚,他说自己愧对已经逝去的岳母。

四、在高寒高铁动车司机的岗位上,邢云堂奋力扬起高飞的翅膀翱翔,成为高寒高铁上的一面旗帜

高寒地区进入寒冬数九天,用老百姓的话说,那就叫贼啦啦的冷。天气越冷,对高速运行的高铁动车组越是个严峻考验。有旅客说:“寒冬数九天那么冷,那高铁列车是不是像人在冰面上跑啊?”这话说得有道理,旅客除对高寒高铁新奇外,还有对安全的担忧。为了让高铁列车在“冰面”上跑得快、跑得安全,让每一位旅客都放心地乘坐高寒高铁列车,邢云堂开始了他的新航程。

2012年12月,哈大高铁运行后,如何在规章制度上为高铁在高寒天气下安全运行提供支撑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这不仅难倒了一些专家和学者,机务段和路局领导也是寝食难安。

邢云堂再一次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主动找到段领导,提出为加强高铁列车在高寒情况下的运行安全,结合气候特点对高铁高寒天气运行安全风险点进行排查。段领导让邢云堂担任了高铁规章研讨小组组长,尽快完成填补高寒天气下高铁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空白。领到任务的邢云堂又开始了昼夜奋战,他利用休班时间组织有经验的司机,对当时铁道部和路局的一些高铁基本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逐字逐句排查并研判分析影响高铁安全的风险点,并逐项分析安全风险点产生的原因和预判后果,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控制和应急处置措施。经过努力,由其牵头制定了《高铁司机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和《动车组非正常行车控制表》。同时,还根据各车站、线路平面图,对运行径路、安全关键点进行梳理后,整理出了35项的《安全控制措施》,特别是还针对东北高寒地区高铁开行特点,制定了《冰雪天气运行限速规定》《冰雪天气高铁操纵办法》《冰雪天气非正常行车办法》《暴风雪行车控制措施》 《大面积晚点机务应急预案》等18项措施和行车办法。一位厂家的专家在看了这些资料后,感慨地说道:“想不到哈尔滨铁路局的火车司机里竟然有这样的高人啊!他提供的一些数据是我们在书本中找不到的,这些资料真是特别难能可贵啊!”后来,这位专家来哈尔滨的时候,说什么也要看望这位填补了世界高铁空白的火车司机。当看到一脸憨厚的邢云堂时,紧握着他的手说:“了不起,了不起!”

作为一名年富力强的高铁司机,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为了让自己的驾驶技术更加适合旅客舒适度的需要,邢云堂想到了享有“中国高铁司机第一人”称号的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全国劳动模范李东晓。

2012年初冬的一天,大名鼎鼎的李东晓手机突然响了,打来电话的正是邢云堂。这个满口东北腔的同行一开始没怎么引起李东晓的注意,只是邢云堂问什么,他就回答什么。可没想到,邢云堂总是打来电话讨教,问题也越来越深奥,于是,李东晓开始重视起这个东北同行来。随着邢云堂探讨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同时也被他的真诚所打动,李东晓渐渐地理解了这位同行孜孜以求的上进心,就将自己多年的行车经验和体会向他敞开了心扉,甚至有时候自己遇到了一些问题,还主动给邢云堂打电话共同来探讨,一起享受共同攻关的快乐……现在,邢云堂已经和李东晓成为了好朋友,两个人并约好在高铁战线上并肩战斗,为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加油鼓劲。

2013年夏日的一天,一位伙计在线上行车时,突然遇到了难题而束手无策。邢云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找到车间领导,谈出了在车间设立“值班中心”的想法,并主动提出自己休班时就来车间值班中心“坐台”接听电话,为在线上的伙计们出招破解难题。随即,车间采纳了他的这一建议,从那以后只要一休班,他就来到车间的值班中心,像当班一样接听伙计们的求援电话。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好多“手把高”的伙计,也纷纷加入到这个“遥控指导”的行列中。喜上眉梢的车间主任关志军对邢云堂的评价是:“决胜千里”的邢将军。

2014年7月2日上午,在繁忙的哈局高铁运行中枢“三棵树机务段行车指挥中心”,我们见到了邢云堂。

此时此刻,刚刚退完乘,还没有换下工作服的邢云堂,面对我们的采访,没有了在高铁上的潇洒自如。他显得有些害羞和不善言辞,总是说着自己没做什么,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无论我们怎么样 “循循善诱”,他总是说不出让我们眼睛一亮的东西,总是回避着我们的提问。甚至在谈到他编写的那些书的时候,一再地用手擦着脸上渗出的汗珠。

然而,在我们“艰难”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邢云堂的又一面。一位工人师傅对着他耳语了一番,他抱歉地对我们说:一个伙计开的高铁在外面出了故障,要我去处理一下。此时的他和刚才的嗫嚅、笨拙判若两人,如释重负一般“逃离”我们谈话的房间,飞也似地奔向了车间“值班中心”。为了看个究竟,我们也立刻跟随而去。只见邢云堂快速地操起无线电话,高声询问那位火车司机遇到的困难,并沉着冷静地指导着他如何操作、注意哪些问题,不到一分钟,对方的电话里就传来了 “一切OK”的声音。邢云堂刚刚放下电话不久,电话铃声再次骤然响起,又一个在线上运行的伙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邢云堂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一字一句地果断下达着命令,字字句句都能够让人感受到他无比的自信和娴熟的技术技能。他的声音在值班室狭小的房间里传出,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了千里之外,传递到了动车、高铁司机需要在线帮助的每个角落……

这就是邢云堂,一位在工作中生龙活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的高铁司机。

如今的邢云堂是我国铁路机务系统内,除早已被淘汰的蒸汽机车外,能够驾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和高铁列车的“全能型”司机。是他驾驶着试验动车组在哈大高铁上创造着一个个零的突破:300公里、350公里,而最高运行速度甚至达到了385公里。

参加工作的18年间,邢云堂共发现并及时处理各类故障828件,安全行车203.13万公里,在高铁“值班中心”指导在线司机处理各类行车设备故障180余次。

简洁明了的数字背后是默默的付出,是成熟司机胸膛内一颗火热的心。也许在邢云堂自己看来,他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在别人眼中,他是一面旗帜,一面飘扬在高寒高铁线路上永远向前的旗帜!

猜你喜欢

哈大机务段动车组
广州机务段生活小区唐代砖室墓M30的发掘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动车组BTM带内干扰的排查与整治
电子联锁在机务段综合管控系统中的应用
贯通式机务段加油产生火花原因分析及解决
CRH3型动车组轮对压装曲线研究
高速铁路动车组站内对标停车难的研究
机务段在调整列车运行图中的运用组织
哈大高铁12月1日正式开通北车长客为哈大高铁特制高寒动车组列车
哈大高铁全线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