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理心视角下的师德建设

2015-05-04柯中明

中小学德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间操同理师德

柯中明

案例:校长,我很累不想做操!

“校长,我很累,真的不能做操了!”一次课间操结束后,刚刚调入我校的志辉(化名)老师一脸倦容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我一边擦拭着与学生一起做课间操时留下的汗水,一边请他坐下。

“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自己觉得很累?” 递给他一杯水后,我语气平和地问,且把重音放在了“累”字上。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把身子往椅子后部挪移了一下,说:“就是觉得周身不舒服。体检时,医生说我关节有些问题,心脏也有些问题。”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手放在了胸口上,仿佛已经感受到了心脏的不舒服。

“嗯,我能体会到你的不舒服,也觉得你人没有刚来时精神了!”我看到他那愁容满面的痛苦样子,便附和了一句。“校长,我真的很累,我不想下去做课间操!”志辉再次强调自己的诉求,只不过,这次把“不能去做操”说成了“不想去做操”。

我点点头:“身体不好,感觉一定不舒服,更何况我们做老师的。身体有病,还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真是有苦说不出。我知道大家不容易,大家都很难啊!”志辉此时坐直了身子,把双手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我再次给他添了一点水,示意他喝点水后再讲。

他轻轻地啜了口水,缓缓地舒了口气:“校长,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很简单,有病治病!千万不能拿身体开玩笑,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只有身体好才能工作好!”“校长,您讲得太对了!难怪我没有调进实验小学前就听说您特别讲人性,为人特别有爱心!”他一拍大腿,兴奋地表扬起我来!“谢谢你对我的鼓励!你准备什么时候请假去医院看看?”我笑着把选择的权利给了他。“专门请假倒不需要,我只是想请您给德育处打个招呼,做课间操时让我在办公室休息一下,不要记我考勤。”

最后,他还是用探寻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既不参加学校活动,又不想在师德考核上丢分。

分析:师德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

这个志辉,可是位非常有个性的教师。他在原来学校考核中就被认定有“师德问题”,为此,原来的校长还专门在我面前“关照”过他。

自从调入我校以后,相关部门反映,这位老师有能力,但是也有个性。“有个性”的潜台词就是,他对相关中层干部的蔑视,对学校制度的轻视,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的缺席。他这次找我,就是因为总是不参加课间操等集体活动,而被德育处记录在案,他担心“师德问题”再次发生。

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而管理者也往往习惯于从表象上去判断教师有无师德问题:对学生简单粗暴,就是缺乏爱心;经常迟到早退,就是缺乏恒心;不主动联系家长,就是缺乏敬业心;不参与课题研究,不撰写论文,就是缺乏上进心;对领导说长道短,就是缺乏敬畏心,等等。但是,深入探究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让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工作中那些普遍存在的,看似是师德,实则是心理的问题。

现象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人际关系不协调,缺乏归属感

教师队伍人际关系和谐程度,往往体现了学校文化穿透力和感染力。实际工作中,由于成长经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进校时间不同,承担工作任务不同,常常会有些老师游离于集体之外。假如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并将其拉入学校大集体之中,久而久之,一种被边缘感、被抛弃感、被排挤感就会在他们心中滋生,并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要么走向自我封闭,要么自我暴露过度。前者会让他们郁郁寡欢,独来独往,不合作,不融入;后者则会导致他们说三道四,成为典型的现代“祥林嫂”。

一位新调入我校的教师,内心深处非常渴望尽早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来,于是以“悄悄地讲知心话”的方式在同事面前说长道短,以博取大家的接纳。结果却是,她完全被集体所排斥,与同事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现象二: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工作过于繁忙,导致暴躁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道理上讲,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当然,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老师能达到这个要求,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约束自己的。

但面对一件又一件的工作,一项又一项的挑战,面对生性好动的几十个孩子,教师稍不注意就会把那种因烦杂工作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在学生面前表露出来。其结果就是,被认为没有爱心!

雪芬(化名)老师在学校迎接省、市检查期间,承担的临时工作比较多,加之处于更年期,导致负责班级考试成绩不理想。一怒之下,她把十几个考试不好的孩子狠狠地“批”了一顿,结果被家长投诉“体罚学生”!这让她很是郁闷。

现象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家校缺乏沟通,缺少认同感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及时沟通、深度理解和相互支持。如果中间某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就很容易发生不愉快,产生所谓的“师德问题”。

慧怡(化名)是一位工作负责、敬业爱岗、责任心非常强的老师。但是,最近她却被“投诉”了!原来,她在教育一个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时,为了便于关注他,便给他调了一个位置。结果被家长看作是是打击报复,就到上级部门反映慧怡师德有问题。由于沟通不畅,原本是满腔热血地教孩子,反而被认为有“师德问题”!家长的不认同,让教师很“受伤”。

现象四: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教育激情消退,出现忧郁感

教师是一项需要激情的职业。但是有的老师面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忧郁症。这在更年期女教师群体中尤其严重。怀有忧郁感的教师往往会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在消极、感伤的心境下,工作热情下降,教学工作低效,对学生态度冷漠,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

陈维(化名)就是处于这样状态的一位教师。原本朝气蓬勃的她,自从进入更年期后,倦怠感和郁闷感十分强烈。工作失去了活力,班级管理松散,常规纪律和教学成绩出现了大面积滑坡。于是,家长联名到上级部门投诉她工作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不负责任。又是“师德问题”!

现象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屡次挫折后,缺乏上进感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很多老师开始时满怀信心,充满激情。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入,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挫折也随之越来越多。长期堆积在一起,便让教师的成就感、安全感荡然无存,情绪心灰意冷,挫败感丛生。

玉瑶(化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对原来整个小学课程已琢磨透彻,甚至不用备课也能把课上得很好。但面对新课程改革,却感到十分痛苦,因为旧的教学方式很难改变,新的教学方式又不能及时运用。更加令她无法接受的是,她的论文因理念陈旧无法发表,导致评职称时屡次无法通过。看着昔日的同学和同事在新课改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的失落和挫败感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她对工作、对学生自然就出现了应付心理,失去了上进心,甚至连学校常规工作都不能完成。

对策:运用同理心,鼓励教师树立职业认同感

上述教师的心就像上了锁的大门,如果将其当成“师德问题”来处理,即便你力大如牛,也无法打开他们紧锁的心门。

对此,我们就要掌握一把打开心理之门的钥匙——同理心。通过运用同理心的辅导技术,鼓励老师,激发教师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所谓校长的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教师的情绪和想法,理解教师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为校长,我们一定要明白,老师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聆听与了解的渴求,需要一些温暖,需要一些理解,需要一些陪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这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一,言语同调不抵触。一般而言,教师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遭遇了困惑,我们在言语上一定要保持和气,用和蔼的语气与他们交谈,而不能挖苦讽刺。对于志辉老师,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和他交谈,让他把心中的话说出来。

第二,体验同感不冷眼。教师说出心中的话后,我们要尝试站在他的立场上去理解其想法和选择。志辉老师不想做课间操,我能设身处地为他考虑,理解他拉不下面子的心理;并且,我没有用学校的制度去硬性规定他马上参加活动。

第三,举措同步不放弃。理解老师的感受,让他们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对于志辉老师,我理解他并不等于让他不参加学校的活动,恰恰相反,在和他交谈的最后,我从关心身体的角度,提醒他坚持锻炼身体。让他明白,和学生一起参加课间操,一来完成了学校的工作任务,二来给学生带了一个好头,三来还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四,坚守底线不能丢。运用同理心来处理教师的问题,让全体教师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目的是让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会职业幸福感和职业成就感。因此,常规制度就是学校工作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的。我们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就要带领老师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而不是放纵,更不能容忍的师德失守。

一旦校长掌握了同理心这门领导艺术,就会促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客观地估量自己,避免出现师德失守问题。而校长本人,也会在管理中少一些行政命令,多一份情感投入;少一些处罚,多一份奖赏;少一些批评,多一份沟通。教师置身其中,就一定能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广东广州 511400 )

猜你喜欢

课间操同理师德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疫”样课间操
“疫”样课间操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愉快的课间操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课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