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2015-05-04王海龙赵晓燕
王海龙 赵晓燕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手段结合,结合小学生的新奇感,让信息技术完美的视听、影音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去,让苦涩、单调的知识授受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MediaShow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7-0108-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高科技的信息手段也在不断地推动基础教学的发展,因此给教学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教学注入更为新鲜的活力。为让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潜心做好功课,掌握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快速地展示传播,让数学知识变得图文、声情并茂,更有生活有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在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取得更高效的教学效益。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巧妙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的众多便捷高效之处,使课堂收到较好的效果。
1 利用media show的便捷性,创设课堂导课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导课,很多时候是教师简单的三言两语直接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单一、重复甚至有点儿枯燥的课堂导入模式,让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新奇感,久而久之,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此,为了改变这种单一、僵化、死板、乏味的课堂导入模式,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情境中来,让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以此来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借助MediaShow软件,进行一个小情境的设计,导入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小猪唏哩呼噜》:“小猪唏哩呼噜要跟爸爸妈妈坐车去城里购物,它要选择一辆适合它的汽车。现在有三辆汽车可供选择,这三辆汽车的区别在于车轮不同——一辆车的轮子是圆形的,一辆车的轮子是三角形的,一辆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的。那么,小猪唏哩呼噜到底应该选择坐哪一辆车去呢?”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小猪唏哩呼噜肯定会选择圆形轮子的汽车,但是到底为什么选择这圆形轮子的车,学生却不知道。这时候几个好奇心比较强的学生会说:哪一辆都可以吧,要不就一辆一辆地试试?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见过三角形和正方形轮子的汽车,他们会因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动漫演示的方式,分别让小猪唏哩呼噜去坐坐这几辆车试试。结果发现,小猪唏哩呼噜坐上三角形和正方形车轮的小汽车之后,根本没法行走,可坐上圆形车轮的小汽车之后,小汽车就可以非常顺畅地开动了。可是,为什么汽车的轮子一定是圆形的呢?这时候,很多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就可以适当把握时机,导入这堂新课的学习。这样,教师就在紧紧抓住学生兴趣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导入新课这一环节。
当然,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导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牢牢把握住一个“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导课的时候,切忌太过花哨、本末倒置,从而影响教学效益的正常发挥。
2 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它的知识点呈现出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突出的特点,对于小学学段的学生来说,快速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是一件绝非容易的事情。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那种画面感强的内容,而对于太过抽象的东西就显得不那么感兴趣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形象性的特点,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直观化,降低学生的难学难度,让他们在形象的思维过程中,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如在学习车辆相遇以及相距问题时,很多学生在应用题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在寻找等量关系的这一重难点上,教师可以适时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引导。
比如: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北京站和上海站出发,甲火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乙火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两车在5小时之后相遇。请问:北京和上海相距多少千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习惯性地引导学生在演算纸上画线段,进行标注,然后在理解的过程中列出算式,得出最后的答案。当然,这种方法在不借助多媒体的情况之下,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但是,如果教师进行全班展示的话,画线段的这种展示方式还是显得比较单调、抽象,很多学生可能仍然理解不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演示为:甲乙两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甲火车比较乙火车行驶的速度稍微慢一些(学生会看到一个形象的速度差),然后它们两个相遇(PPT停止)。这时候,很自然地将速度相加之后,乘以时间,最后就是两地相距的距离。通过这个PPT进行形象的展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在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难点的基础上,完成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3 利用信息技术的针对性,高效完成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和相关小题目的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落实知识点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高效的课堂检测和练习能够对教学效果做出准确的反馈。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具有容量大、展示多的特点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相关题目搬到荧屏上面,让学生进行相关检测。如在练习“大数知多少”的过程中,为训练大数的读写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课件以及动画比赛的形式展示相关的练习。很多学生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都需要自己在演算纸上比划,这时候,教师可以在相关的题目旁边加上模拟的位数标记,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可以呈现出一个形象的轮廓,从而加深对各个位数的识记和训练。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便捷、形象,教师不但能够凭借其形象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凭借其良好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动态的情境中增加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在形象具体的画面中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中锻炼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些可被利用的优势,当然也要杜绝出现一些使用的误区。
一位教师在教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相关技巧和注意事项,然后在PPT上展示几道小题目,大家一起进行训练,之后就让学生针对练习册上的小练习进行训练。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完全依附于多媒体,黑板上只字未有,学生的笔记就出现空白,训练效果更是很不理想,课堂教学效益可想而知。
总之,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与之相结合,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克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开拓教学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