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癌肿病的防治

2015-05-04张虹霞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防治马铃薯

摘要:癌肿病是为害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一般在高寒阴湿的地区比较容易发病,有扩大发展的潜在危险性。癌肿病可大幅度降低马铃薯块产量,并使块茎品质劣变,失去食用、种用和饲用的价值。

关键词:马铃薯;癌肿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38

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块茎、匍匐茎和地下茎。在高度感病品种上也为害叶、花、茎、根诸器官。发病部位组织增生,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柔软肿瘤。

块茎上多以芽眼为中心,产生多个豆粒大小的肿瘤,外形像花椰菜的花球,有的整个块茎变为一个大肿瘤。肿瘤初为白色或淡黄色,后期褐色,破裂后呈现泥块一样的表面,被杂菌污染后腐烂发臭。茎基部也生出花椰菜状的肿瘤,并不断像周围扩展,以至包围整个茎基部,有的露出地面,变为绿色。肿瘤腐烂后留下凹凸不平的疤痕。匍匐茎上长出成串卵形癌肿,有的生在一侧,有的环绕匍匐茎,严重时匍匐茎枯死,不结块茎。

感病病株地上分枝处、叶腋处、枝尖、幼芽都可长出密集的卷叶状肿瘤,初绿色,后变褐腐烂。叶片、花梗、花萼、果梗上长出无叶柄的丛生小叶,像鸡冠,叶背最多,使叶片变黄,进而变黑,最后腐烂脱落。有些品种的根端和根的中部也产生肿瘤。根上肿瘤小的如油菜籽,大的直径可超过1厘米,白色半透明,似水疱,后期变褐色。一条根上可以产生多个肿瘤,连成一串。

2 病原物

马铃薯癌症病病原为内生集壶菌,是一种低等真菌,菌体简单,但生活史复杂。在发病马铃薯膨大细胞内,病原菌先后形成原孢囊堆和孢子囊堆,每个孢子囊堆分割产生成4~9个淡色、近球形的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吸水膨胀,寄生细胞破裂。孢子囊逸出马铃薯细胞而萌发,生出200~300个有单鞭毛的卵圆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侵入健康马铃薯细胞,形成肿瘤,又在被侵染的细胞内形成原包囊堆和孢子囊堆。在春、夏两季,不断重复以上过程,可发生多次再侵染。天气低温干旱时,出现外形与游动孢子相同的配子,两性配子交配,产生双鞭毛的结合子,结合子也能侵入马铃薯细胞,引起细胞膨大,但在其中形成褐色、厚壁、近球形的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越冬后,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侵入寄主细胞,引起当季第一次侵染,即初侵染。

癌肿病菌的主要寄主是马铃薯,但也能侵害其他茄科植物,有多个形态相同、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

3 发病规律

病原菌随病薯远距离传播,并引起田间初侵染。马铃薯抗病品种感病后不产生明显的肿瘤,但体内也生成病原菌的休眠孢子囊,潜在带菌,不易辨识,传病的危险性较高。

在发病田块,病原菌的休眠孢子囊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休眠孢子囊抗逆能力很强,一般在土壤中存活5~6年,有的存活16~20年,最长的甚至达到30余年。休眠孢子囊经过牲畜的消化道也不死亡。病田的自生马铃薯苗,混有病残体的农家肥料,病区马铃薯加工厂的污水、废料等都可能成为初侵染菌源。

病原菌的休眠孢子囊越冬后,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释放出大量游动孢子,趋向并侵入马铃薯表皮细胞。该菌主要由伤口、皮孔、气孔侵入,也可以穿透马铃薯表皮细胞直接侵入。低温、高湿、土壤通气性好,适于休眠孢子囊萌发和侵入。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菌多次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反复进行再侵染,使病株增多,病情加重。

如前所述,癌肿病菌主要通过引种与调种,随病种薯远距离传播,进入无病地区。附着在种薯表面的带菌土壤可能造成远距离传播,带有病土的农机具、带菌农家肥、农事操作和流水等都可使病原菌在田块内近距离传播。

在栽培感病品种的地区,气象、栽培条件、地形地势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决定了癌肿病的轻重。病原菌休眠孢子囊、孢子囊的萌发,游动孢子的释放、扩散和侵入,都发生在温度适宜,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在马铃薯生长季节中,雨量600毫米以上,低温12℃~24℃,土壤pH3.9~8.5,最有利于发病。

海拔高的地方,气候冷凉湿润,适于发病。山区坡向对发病也有影响。一般阴坡病重,阳坡病轻。阴坡日照较短,温度较低,土壤湿度较高,非常容易发病。马铃薯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自生马铃薯较多的病田发病较重,清除了自生薯的田块较轻。

4 防治方法

4.1 使用无病繁殖材料

使用不带病菌的健康种薯和其他繁殖材料,不由病区引种,不使用病区来源的种用块茎和其他繁殖材料。严格执行《马铃薯产地检疫规程》,建立无病种薯生产基地,生产无病种薯。

4.2栽培防病

病田停种马铃薯和茄科作物,改种麦类、玉米、油菜、向日葵、白菜、萝卜、亚麻、豆类等非寄主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彻底清除病残体和自生薯,高厢畦植,增施钾肥,酸性土壤适当施用石灰。发现病株后立即拔除,挖出已形成的种薯,深埋或烧毁。

4.3 药物防治

于出苗70%至齐苗期,应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浇灌,如果水源困难,可分别在苗期和蕾期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喷雾一次,每亩喷对好的药液50~60公斤。另外,还可选喷505多菌灵磺酸盐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作者简介:张虹霞,本科学历,克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北联农业技术指导站,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马铃薯种植中常见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