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片衰老相关保护性酶特性研究
2015-05-04张伟玮魏镇泽
张伟玮 魏镇泽
摘要:以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富农1号和中单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衰老类型玉米衰老过程中保护性酶SOD、CAT、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富农1号与中单2号相比,叶片衰老过程中SOD、CAT活性下降较慢,POD活性较低且升高幅度小。
关键词:衰老;酶特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9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富农1号、中单2号。
1.2 试验方法
取0.5克剪碎的样品,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入适量提取介质和石英砂,研磨提取(冰浴),匀浆于4℃条件下,置入10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上清液即为酶提取液。用此酶液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NBT)光下还原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使用紫外吸收法[1],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使用愈创木酚法[2]。
2 结果与分析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在植物对膜脂过氧化的酶促防御系统中都是重要的保护性酶[3]。在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3种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不尽相同。
2.1 不同衰老类型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SOD活性的变化
研究表明,SOD活性高则抗膜脂过氧化及衰老能力强,其变化随叶片衰老进程产生应激反应而增加,当叶片衰老进程达到一定程度,SOD活性则开始下降,衰老程度越高,SOD活性迅速下降。本试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用氮蓝四唑光下还原法(NBT),结果显示,玉米棒三叶中SOD活性在开花10天后呈下降趋势。品种间比较,富农1号叶片中的SOD活性显著地高于同期的中单2号,且下降幅度较小。
2.2 不同衰老类型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CAT活性的变化
CAT可以清除植物在衰老时由于体内活性氧代谢加强而积累的H2O2,在衰老过程中,其活性变化趋势与SOD相同,也表现为下降。本研究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两品种玉米棒三叶中CAT活性在开花或开花10天后均呈下降趋势。品种间比较,富农1号叶片的CAT活性显著地高于同期的中单2号,且下降幅度较小,而中单2号CAT活性在开花后即呈下降趋势,说明富农1号具有较高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利于维持光合值持续期,是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
2.3 不同衰老类型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
普遍认为,POD可以清除活性氧化物代谢中活性氧的积累,防御活性氧的伤害,叶片功能得到延长和提高,在叶片生长的一定阶段内叶片的抗衰老能力随POD活性增高而加强;研究表明,POD活性在植物衰老时呈增强趋势。本试验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后,两品种棒三叶中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着叶片的衰老而缓慢增加。品种间比较,富农1号叶片的POD活性显著低于中单2号,说明衰老过程中的玉米叶片POD失去保护作用,或许有反向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3.1 SOD活性的变化
玉米棒三叶中SOD活性在开花10天后呈下降趋势。品种间比较,富农1号叶片中的SOD活性显著地高于同期的中单2号,且下降幅度较小。李柏林等关于燕麦连体与离体叶片衰老的研究表明,衰老叶片SOD活性下降,本研究结果与该结果一致。
3.2 CAT活性的变化
两品种玉米棒三叶中CAT活性在衰老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单2号CAT活性在开花后即呈下降趋势,富农1号CAT活性则在开花10天后开始下降。品种间比较,富农1号叶片的CAT活性显著地高于同期的中单2号,且下降幅度较小。于振文、张炜等在1996年关于小麦光合作用和衰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衰老过程中,叶片CAT活性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与此结果一致。
3.3 POD活性的变化
研究指出POD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其一可以清除H2O2作为保护酶系统的成员之一;其二参与活性氧的产生、叶绿素降解并引发膜脂过氧化,从而产生伤害效应。也有研究指出,因植物器官发育和衰老程度不同POD活性变化有差异。本研究表明,POD活性在玉米生育后期随叶片的衰老呈上升趋势;参试的两品种相比较,富农1号叶片的POD活性显著低于同期的中单2号,且增加幅度很小,说明POD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可能参与了活性氧的产生,但具体生理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张治安.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6-137.
[3] DUAN Y X(段咏新),LI S Q(李松泉),FU J R(傅家瑞).Effects of calcium on delaying senescence of leaves in hybrid rice[J].Hybrid Rice(杂交水稻),1997,12(6):23-25(in Chinese).
作者简介:张伟玮,硕士,甘肃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
网络出版时间:2015-4-3 10:32:40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2.1186.S.20150403.1032.001.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