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成人养成教育之系列活动主题指导
2015-05-04宫世振吴振凯李莉
宫世振++吴振凯 李莉
“立足节日主题,完善系列教育”的谋划思路,是我们开展成人教育特色创设“五结合”德育实践的第二步战略设想,即:以节日为主线,依据节日的内容设计,结合校、班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适宜学生年龄特点的富于针对性、目的性、可接受性的系列主题活动方案。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节日的编排前后有序、思路清晰,在德育主题的系列安排上,不至于出现设计重复、教育重叠、内容重合的现象;二是任何一个节日的设计编排,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化内涵、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导向,因此,立足节日的文化主题来编排设计德育的系列教育,这在德育教育的总体系列安排上,其立足点、引入点、针对点、侧重点等方面的目标性更清晰,教育导向上更明确,内容上更完善,这种将传统的节日文化与现实的德育教育相融合的主题系列模式的安排,对学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无疑是一个促进与推动。
下面仅以上半年节日主题系列安排为例对学校的“立足节日主题,完善系列教育”的谋划思路开展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节日实例与主题设想:
三月份
借助节日: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尊严尊敬日、世界森林日。
主题口号:尊重与关爱。
系列活动:一是开展服务社区,服务老人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二是开展走近心灵、聆听自然的“尊重他人,关爱生存环境”的活动。
四月份
借助节日:清明节、世界卫生日、世界地球日。
主题口号:珍惜与回报。
系列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好烈士陵园等市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开展好宣传讲述革命先烈事迹活动。二是通过开展植树绿化、沐春踏青、调查、撰写“地球资源专项调查报告”(如:水源、土地、煤炭等)等活动,提升学生对我们生存环境、生存空间的危机意识。三是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开展校园内爱国卫生义务劳动,对公共环境进行清扫,清除卫生死角,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文明的校容环境,提升学校文明形象。
五~六月份
借助节日:劳动节、中国青年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国际家庭日。
主题口号:享受与奉献。
系列活动:一是开展尊重劳动、自理能力竞赛、义务洁净美化校园、无私奉献主题活动。二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家庭做一次家务、购买一份纪念性的物品;为父母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写一封信、说一句祝福的话……通过这些融注温暖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会感恩、报恩的过程中,凭借爱的传递,达到促进家庭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目的。
七月~八月份
借助节日:建党节、国际合作节、八一建军节、中秋节。
主题口号:讴歌与和谐。
系列活动:一是开展心向共产党、热爱共产党,永远跟党走主题,开展相关活动。二是举办爱军人、唱军歌、学军人活动,讲述雷锋、黄继光、董存瑞以及现代军人抗灾抢险等事迹,唤起孩子们热爱解放军、学习解放军,长大要做解放军的内心情感。三是开展以“互助友爱、共度佳节”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如:开展敬老助残、扶贫帮困、清洁环保、文明护绿等内容的相关主题活动;开展中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秋故事会、书法、绘画比赛、组织开展上网文明寄语、手机文明短信传递等活动,其目的:营造欢乐喜庆、温馨祥和、文明和谐的中秋节日氛围。
二、节日主题系列开展案例
【活动月份】五~六月份。
【借助节日】劳动节、中国青年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国际家庭日。
【主题口号】享受与奉献。
【系列活动】一是开展尊重劳动、自理能力竞赛、义务洁净美化校园、无私奉献主题活动。二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家庭做一次家务、购买一份纪念性的物品;为父母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写一封信、说一句祝福的话……通过这些融注温暖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会感恩、报恩的过程中,凭借爱的传递,达到促进家庭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目的。
【节日确定依据】
这两个月在日历的节日设置上,总共有31个,我们之所以确定上述六个节日,其目的就是立足一个“爱”字,把握一个“恩”字,让学生通过“五四”仁人志士的呐喊,端午节传说中屈原的抗争,学会爱国,让学生通过“五一”劳动者的付出,学会尊重,让学生在母亲节、父亲节、家庭日的温馨感悟,学会报恩,在这六个传统性的节日中,蕴含着中国的忠、孝、礼、义等众多的民族传统文化,对成长中的学生,就精神层面的成人而言,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
【主题确定缘起】
如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地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我们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会“知恩”,在奉献中学会“报恩”,基于这一想法,我们设计开展了五至六月份的这次以“享受与奉献”为主题的“感恩”的系列活动。
【活动主题】常怀感恩之心。
【活动学年】高二学年。
【活动内容】
(一)感恩理性体悟环节
1.召开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估算一笔养育账,完成:
(1)了解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培育、养育情况,包括母亲从怀孕到分娩过程付出的辛劳;了解父母一天工作的情况,理解父母挣钱的不易。endprint
(2)计算自己一年中的学费、杂费、生活费和零花钱,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3)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将花多少年才能还清父母给自己的投资。
⒉讲述一件关爱事(感情付出)。
⒊牢记四个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的生日)。
⒋设计一项感恩作业(为父亲捶捶背、为母亲洗洗头、给父母一个拥抱等)。
(二)感恩实践体验环节
⒈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整理房间等。
⒉在活动月期间,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并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主题,每个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激“养育”之恩的信,力求真情实感,话语感人。
⒊结合感恩节开展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卡片,动手制作一个小礼物等,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并号召学生亲自尝试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⒋学唱感恩歌曲:各班级利用音乐、自习课等时间,教学生唱一首感恩歌曲。推荐歌曲:《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绿叶对根的情意》《世上只有妈妈好》《童年的小摇车》《白发亲娘》《儿行千里》《父亲》《母亲》《常回家看看》等。
⒌观看《暖春》《背着爸爸上学去》《妈妈再爱我一次》《我的父亲母亲》等感恩影片,提升、完善自我对“感恩”内涵的感悟与体味。
⒍请学生母亲在阅读完给父母写的感激“养育”之恩的信后给自己写一段回信,然后,请结合母亲的这封回信,谈谈如何“感恩父母”。
⒎为班级设定一个“感恩日”,并写出设定的理由,同时,编写出班级的感恩誓词,以作为班级感恩日宣誓之用。
⒏踊跃参与学年“爸妈,我想对您说”主题征文活动和手抄报比赛活动。
⒐制定“我的感恩八项承诺协议”(内容包括报国、报校、报父母、报家乡、报同学你……)目的达到在今后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时刻牢记:感激祖国和人民的关怀;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辛苦教诲;感激同学的真诚相助;感恩自然的伟大赐予。真正把感恩作为一种品质、一种习惯、一种成人成长过程中永远不能割舍的情感。
【活动效果】
通过此次“感恩理性体悟”“感恩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年整体学生的“感恩”素养水平,进一步融洽了亲情关系、师生关系,完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家庭和睦,提高了师生的文明素养,不仅使全学年学生做到了“说感恩话、唱感恩歌、干感恩事、做感恩人”,而且,让学年的全体学生懂得了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真正实现了学生由“享受爱”向“奉献爱”的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立足节日主题,完善系列教育”的这一谋划思路,正是借助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浓浓人情以及渗透于其中的民族精神、爱国大义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题策划的,这样的德育教育的理念构想,不仅可以加强高中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对成长成人中的高中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传统教育、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等,无疑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受益终生的宝贵资源,可以说,节日文化构成的德育教育是我们在德育主题的系列活动中,促成学生与自然交融,促成学生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的精神纽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