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主要策略
2015-05-04罗素玲
罗素玲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即应用题)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要注重文字语言的教法,选择补充条件的应用题,重视一题多解的练习,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确定开放的题型等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 应用题 策略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最难教的。应用题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问题类别较多,内容也比较分散。在实际教学中,都是通过对不同类问题例题地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然后再做大量的习题进行巩固。这样的教学是以提高分数为目的,单纯为了解题而练习,而不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很累,积极性不高。因此,应对其中的应用题教学进行改进,切实解决好教学问题,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作为重点。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现在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觉得应用题不易教,小学生也觉得应用题不易学,普遍对应用题的学习有种反感的情绪, 而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 则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教学内容陈旧, 结构封闭, 使得学生缺乏创新和追求创新的意识。二是数学练习比较单一,数学教学过程千篇一律, 没有创新意识。三是教学仅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 简单地把实际问题处理成了一个纯数学问题。数学式子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较好地体现,学生只能程序化、机械化地接受。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得本来饶有兴趣的应用题教学失去了活力, 变得越来越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越来越郁闷困惑。久而久之, 就使学生陷入一个厌学、怕学、逃学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改进
(一)注重文字语言的教授
学生要想解答出应用题,首先得明白题目的内容, 这也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基本条件。若学生对数学应用题中的文字语言都不能够很好地理解, 那么就会出现数学与语言知识断层, 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 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
(二)选择补充条件的应用题
所谓补充条件的应用题,就是指应用题的条件不够完整,需要补充相应的条件才能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为此,事先设计好了应用题中的数个条件,让学生自己参考题意来选择补充条件再将应用题解答,这样做就会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的差异,他们在补充应用题中的题设条件时,可能因人而异。已知条件的变化,就会出现解题方法的不同和解题结果的差异。
(三)重视一题多解的练习,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如有这样一道题:一些工人进行水管安装,在安装过程中的速度始终是一样的,前224 米用了6天时间安装,之后,又用了15 天时间安装完全部水管,求这条水管的总长?
解法1:用归一法解。先求出15 天安装水管的长度,再与已装水管长度相加:224+224÷6×15
解法2:用比例解。因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成正比例。
设:15 天安装水管为x 米,224÷6=x÷15,水管全长为x+224
解法3:用分数应用题解法解。先求出安装水管用的总天数,再求6 天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水管总长度:224÷〔6÷(6+15)〕
解法4:列方程解。设:水管全长为x 米,( x-224)÷15=224÷6
这样做,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四)教会分析题目结构
老师教会学生分析题目结构对增强其解题能力有很大地帮助。有关学者发现: 学困生的解题困难很少表现在解题比例上, 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 学困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 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 就是在问题与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 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 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 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尽可能用可观察、可表述的行为进行形象化的应用题教学,使教学更加形象,最大程度地将我们的思维过程简单明了地显露在学生面前。
(五)设定开放的题型
为了增强学生解题的分析力, 我们要设定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开放思维的题型。所谓开放型的应用题, 就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 不是出示一道完整条件的应用题, 而是抽取应用题中的某些条件, 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题意的理解补充条件并且解答的应用题, 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的差异,他们在补充应用题中的题设条件时,可能因人而异。已知条件的变化, 就会促使解题方法的不同和解题结果的差异。
结语
综上,应用题教学策略有许多,在策略的选择上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使教学策略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郭术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2):41-42.
[2]许冬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7):206-206.
[3]苗海涛.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分析[J].学园,2013(16):140-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