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式阅读

2015-05-04张绮璇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形象

张绮璇

【摘 要】本文从小说语言、人物形象、情节、时代背景、联想激读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批注式阅读,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涵养人文精神,知人论事,把阅读当成一种生命运动,发展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批注 语言 人物形象 情节 时代背景 联想激读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通常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这种读书方法,能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内容,读懂文章。笔者尝试在初中小说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批注,从而引领他们走上一条自主地阅读的道路,在阅读中学习并成长。这些引领,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批注学会欣赏小说,感受、理解小说的迷人之处;另一方面,将课堂上的课文拓展为课外阅读书目,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自主思想,鼓励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生命运动,并能在一种好的读书环境中自然地成长。

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小说为例,引导学生从小说语言、人物形象、情节、时代背景、联想激读等方面进行批注。在批注中培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涵养人文精神,知人论事,从而养成把阅读当成一种生命运动的读书习惯。

一、批注语言,微观把握,培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

我们都知道要达到对某一种语言的真正掌握,必须阅读过大量以这种语言写就的优秀文学作品。小说语言有其独特性,主要包括作者的语言和人物的语言。作者的语言是用来描述场景,描写人物,推进情节,它往往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思考水平。而人物的语言则必须合乎小说中所塑造的这个人物的身份地位,有他自己的腔调口气。所以在小说批注式阅读中,首要关注小说的语言。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节是引导微观把握语言的好例子。

该文语言是很丰富的。比如著名的三拳,打了三个比方——油酱铺、彩帛铺、水陆道场,写得淋漓尽致,这是调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与体会,并把它们聚集、收拢在一起,是文字描写的一个经典例子。在这里,我们引导学生批注,对语段的语言进行品析,除了关注到修辞的角度外,还要提醒他们:对一个动作与动作的后果的观察。在该段中是“五官开放”地进行的,而这种进行也对读者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因为读者的各种感官记忆与经验在语言的阅读中也被调动起来,并一同加到对这个动作、这个人物的感受中去。学会在观察中不仅仅用眼睛,还用耳朵,用鼻子,用舌头,这才能产生一种真正的“身临其境”的体会。我们在批注中就可以加上“五官开放、五官调动”之类的提示性词语,以加深理解。

再比如在三拳之间的一段:“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这一段描写也是《水浒传》中写动作的好段落。那它好到底在哪里,可以批注什么内容呢?此时的语言品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精准的动词入手。先圈画出段中的动词:“拿,揪,按,一脚,踢,踏,提,打”在写上对这些动词的直观感受:“像是一条脊椎骨似的,很顺溜。”然后再圈画出各种穿插在其间的修饰语:“左手便来、就势、赶将入去、腾地、再入一步、扑的只一拳”,从这些圈画中不难发现所有的修饰语都是很简短的,再联系这段话的整体看,全是短句,没有一个长句,短句产生了一种虎虎生风的快速的节奏感,就好像动作电影中几个特写镜头的快速剪切一样,使观众被吸引,并且沉浸到电影世界中去。语言是有限的,但想象是无限的,好的语言能带无限的想象。批注语言,从微观上把握语言,对学生语言的想象力的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批注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

在小说阅读中,除了对语言的批注外,常见的批注是对人物形象的批注。因为在阅读时,我们很容易沉浸其中,为小说中的人物或喜或悲。可见小说的人物形象魅力极其之大。如何对人物进行批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首先,这个人物的特征在哪里?他的思想状态是怎样的?他与社会环境形成了怎样的关系?甚至于作者为什么写这么个人物?其次,对写作方法进行探讨,这样写这个人物好不好?这种写法里有没有肤浅的地方?有没有浮夸的地方?人物形象的分析遵循的原则,是从人物到人物的写法,从小说的内容到小说的技巧。

我们以鲁迅先生的小说为例。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孔乙己是个经典的形象。我们在批注时,应该注意到这个人物是封建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更是一个没有反抗能力的受害者,在生活状况每况愈下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却始终被禁锢在那些陈腐的文字与教条之中,身体与思想都同样地失去了活力,只能为追求一些微末的享受而沦入到偷窃、乞讨的泥淖中去。在阅读时,就需将写他几个不同时期的外貌语句摘划下来,并标注上自己的感受,如“可怜、迂腐的受害者”等。除直观的感受外,还可以进一步思考,这种写法的技巧之处,在于卓越的观察与概括能力,没有它,不可能用寥寥数语就表现出一个人的状态。所以还可以批注出“要想生动地表达,就必须仔细观察,进而为你的观察结果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明确了这样的写作技巧,学生不难得出,技巧的获得来源于长期地练习。批注了主要人物,还可以想想次要人物,如主要人物形象旁的看客,当孔乙己成为这幅风俗画的中心时,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永远是不可缺少的点缀。我们可以批注上“在一个又一个走下坡路的人物(例如闰土、祥林嫂等等)身边,永远都有一群看客,他们都有冷漠的特点,而这一特点造成了小说风格如此黯淡悲凉。”

在阅读中,批注、分析经典、精彩的人物,可以让学生看到一个审美的标杆,感受到作者的人文情怀。

三、批注情节,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涵养人文精神endprint

小说吸引人,离不开情节的设置。阅读中,对于情节的批注同样必不可少。要讨论对情节的批注,《我的叔叔于勒》是很好的例子。

在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里,有一个对于“故事”与“情节”的著名的定义:“故事是关于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个个事件的叙述。情节也是关于一个个事件的叙述,但是它所强调的是其间的因果关系。‘国王死了,然后王后死了,这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因哀伤而死则是情节。因此,小说家必须得具备的是一种“编织”的能力,在编织过程中,人物的性格、欲望、生活环境,往往成为使情节“合情合理”的原因。

莫泊桑无疑是编织情节的行家里手。《我的叔叔于勒》以一家人整齐的散步为开头,接着引出了于勒叔叔。作为一个大的悬念,这时我们可以批注对情节的猜想:“他真的发大财了吗?他真能改变哥哥全家现在的状况吗?”然后,在于勒叔叔给了大家无数美妙的幻想并起了实际作用(促成了姐姐的婚事)后,忽然在一次寒酸的旅行中,他们遇到了穷愁潦倒的于勒叔叔,这时我们又可以批注上“父母会怎样表现呢?”当此前父母对于勒叔叔的颂扬与此后父母逃之不及的厌弃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照后,以至于一个孩子鲜明地感受到这是不体面的,不道德的,他不自觉地用十个铜子做了某种救赎。在情节转折处,给人物留下了表现的宽裕空间:父亲认出来了,不相信,要母亲去看;母亲又认出了,赶紧带着孩子们离开,让男孩去付钱;这时我们可以批注“男孩有了余裕来慢慢观察与描写这个老人,他的看法如何?”通过这些批注细读,我们会发现在小说这个漂亮的段落里,怯懦、冷酷、同情等各种不同的人性轮番上场,作者所要褒扬或贬斥的情感也就溢于言表。

批注情节,特别是批注作者对情节的转折点的处理,在变化发展的动态情节中,我们就更容易把握住小说中所要表达的人文精神。

四、批注时代背景,知人论事,明确小说的社会文化心理积淀

在小说阅读中,通过对语言、人物、情节的批注,基本上也就整体把握了小说,接着就可以进一步理清小说与它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小说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它是如何表现当时社会文化的心理积淀的。这也就是对于整体的时代气氛的理解,也就需要对时代气氛进行阅读批注。

就以我们熟悉的闰土为例吧。对这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深重的悲观感,但是最后他又说:“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如果把整篇文章通读下来的话,会觉得这个结尾颇为突兀,因为从现实里,作者并没有看到希望,那么非常勉强的希望,要从哪儿找呢?我们批注上“从逻辑中去找寻找希望。”——“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是的,虽然现实这么痛苦了,但逻辑上说,还是不能说完全没有希望,于是我们可以从鲁迅先生的推导“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帮它批注上“悲观的故事就有了一个带上乐观色彩的结尾”。

难道能就这样总结出鲁迅先生的思想的落脚点是乐观的吗?显然是不足够的。这就必须从时代背景入手,知人论事。于是我们的批注可以再加上“这个铁屋子里的呐喊者,一辈子都在绝望的边缘不让自己掉下去。”而且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也并不愿意自己成为一个悲观派,影响到整个青年的斗志,所以他还在《药》的结尾,在坟地里加了个花圈。这是鲁迅先生的复杂与深刻之处,他看到并描写了悲观的现实场景,却又有一种启蒙者的责任感,不让自己先行堕入绝望的深渊,而鼓足劲头来当一个先行者。这是非常伟大的,他的伟大正在于他的矛盾与复杂之处。”

有了这些源于时代背景的理解与认识的批注,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明确小说的社会文化心理积淀。

五、批注中联想,以读带读,以读激读,引导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生命运动

在小说阅读中,我们触碰到了精妙的语言,经典的人物,精彩的情节,博大精深的思想,这一切容易激起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欲望。于是,每一处精彩中,我们可以批注联想,拓展阅读篇目,在课外进行,以读带读,以读激读,把课堂精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比如,读过了鲁迅先生《故乡》《孔乙己》,我们可以在旁批注上相关联的作品,诸如《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等。这样在持续不断地阅读中,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目的。这好比给学生吃一颗糖后,通过批注联想,引导学生寻找糖盒,还有哪些既好看,又有价值的书,鼓励学生去读适合自己程度的东西,引导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生命运动。

如果通过小说批注式阅读,学生能喜欢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养成读好小说的习惯的话,那么,这个意义绝不止在于提高语文成绩,而且能够培养出真正意义上、有独立思想与审美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E·M·福斯特,朱乃长译.小说面面观[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