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施
2015-05-04赵红
赵红
小学阶段属于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可以展开案例式教学策略,以案例化抽象为具体、化单一为整体,引导学生深刻领悟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三维课程目标。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构建模式:“兴趣主导模式”“情境主导模式”“文本主导模式”,从这些角度与模式入手,有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完善知识体系,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案例教学模式构建实施策略一、构建兴趣主导模式,鼓励发散思维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逐渐深入,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现阶段教学的主导理念,由此为强化学生兴趣,鼓励思维发散,需要结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转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兴趣主导模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表达、思考与探究。由此构建兴趣主导案例式教学模式,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发散思维
案例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出发,探寻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针对性教学策略。例如,在三年级学习《李广射虎》一文时,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英雄人物的事迹与描写他们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查阅和整理资料,收集关于诸葛亮、张飞、吕布、项羽等描写这些英雄人物的段落,并组织展开“我最敬佩的人”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由以人为本,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强化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二)趣味原则,激发兴趣
小学生思维活跃,性格好动,他們对于未知和趣味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为强化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趣味案例的形式,鼓励学生找到案例与心灵的契合点,激发学生间的共鸣,由此增强教学效果。例如,《灰椋鸟》一文中“情不自禁”一词的教学,教师遵循趣味原则,鼓励学生收集关于形容高兴、快乐的词语,并运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为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句优美的句子、词语的意思,或让学生深刻领悟词汇的用法,引用案例进行说明,遵循趣味案例原则,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提升。
(三)语言形象,深刻易懂
案例教学过程中,为深化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结合幽默化、形象化的案例教学语言,让学生听懂、感悟、反思与发散,这样就能成功的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完善知识网络。例如,关于“情不自禁”一词的学习,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表示这一词的意思“感情不受控制,激动的完全被某种感情支配”,继而运用“不由自主、情难自禁”“无动于衷、不露声色”等近、反义词遣词造句,由案例深刻领悟和学会运用词汇。
二、构建情境主导模式,激励自主探究
基于构建情境主导的模式,创设案例教学的基础。情境主导就是教师巧妙挖掘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引出案例,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刻感悟案例,自主探究,激发学生说出自己所思、所想,由此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
(一)逼真情境,身临其境
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探寻教学目标,创设逼真情境引出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从自身真实情况出发,结合真实的情境,设身处地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教师问题指导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强化综合能力。例如,对于《月光启蒙》一文的教学,教师运用语言、图片等形式营造逼真的月光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析自身从月光、太阳、星星这些事物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由逼真的情境鼓励学生身临其境、思维发散,思考与想象。
(二)情感情境,产生共鸣
情感是深入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形象的基础,感悟作品情感的前提就需要通过情感情境设置法,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试图探究作者内心的情感、语言与内心活动,由情感“触摸”案例中的情感与形象,鼓励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升华文章感情的同时,丰富学生思维活动。例如,《大自然的文字》一文的写作目的是鼓励学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从自然中学习知识、体会自然的发展与变迁。教师创设情感情境,广泛收集关于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勇气与决心。
(三)影像情境,带来震撼
借助多媒体技术,采用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展示案例,通过设置影像情境,带来心灵的震撼。例如,学习《海底世界》一文,教师创设影像情境,展示真实的海底世界在学生面前,用图、声音、影像说话,引导学生感悟海底的奥秘和宏伟。继而引出“庐山瀑布”“日月潭”等案例,教师鼓励学生用词语阐述这些美景的美轮美奂,由此激发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升交流能力。
三、构建文本主导模式,完善知识网络
小学语文课本虽然是精挑细选和仔细编排的成果,但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强,仅仅学习语文课本是不够的,还需要收集大量课外案例资料,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用以辅助阐释课文思想、内容。
(一)注意联系,强调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理论结合实际,也要注意将文本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让学生就某个词语,联想起一系列相类似或相反的词语,一种思想感情的表述方式联想到一类感情的描写方式等。如:“黑云翻墨未遮山”“不畏浮云遮望眼”“碧楼帘影不遮愁”“梅黄雨细欲遮楼”等诗词中的“遮”用法各不相同,由文本联系的方法,有效整合与对比分析,强化案例教学实效。
(二)案例阐述,提升效果
案例教学有例子阐述的效果,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引入案例教学,进行案例阐述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化抽象为具体,化具体为形象。例如,为解析“生态和谐”一词,教师引入案例《走,我们去植树》《田园诗情》等,鼓励学生由课内外文本中探寻与发现环境保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重视案例阐述,分析人的盲目行为和自我行为可能导致自然界的生态不平衡,让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生活环境受到威胁。由此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四、总结
案例式教学策略使得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形象的事物具体化。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合作交流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互助探究能力的现代化人才,由此借助案例式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化课程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强化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案例教学策略也需要与其他方式相结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分析现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由此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杰.小学语文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2]万吉平.小学语文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4,(10).
[3]付英.小学语文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时代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