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作文,提高写作兴趣
2015-05-04黄昭娣
黄昭娣
写作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小学阶段,因为老师拔高要求或者出现太多的命题作文,导致孩子怕写作,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写作。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讓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拓宽选材范围,让学生自主拟题,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写作兴趣。习作指导时,要淡化中心思想、淡化写作技法、强化想象作文,让学生自由表达。作文评讲重在激励,多就少改。教师还可以通过内部发表、外部发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主拟题自由表达评改激励自主编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见,让学生自主作文、自由表达是提高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怎样引导学生自主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写作的过程谈几点做法。
一、自主拟题,选题激趣
《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选题上下功夫,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决定作文的体裁,少写命题作文,通过自主拟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标准》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实际上是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凡是实际应用的作文都是先有写作的动机然后才有作文的内容和题目的,都是不需要由别人来命题的。学校里的作文是为学生以后的生活服务的,它完全应当与生活中的作文一致,应当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和拟定作文题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师授作文变为学生独创作文,才能培养学生满足生活需要的实际作文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拟订作文范围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文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宽选材范围,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1.可以写学生最为熟悉的事物,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的家又各不相同。提起自己的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写下来。”这道题选材范围广,可以写家里发生的事,可以写家里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写家里人的特点等,孩子们有话可说,更感兴趣。
2.可以将专写某类事件或某类人物的训练题,改为泛写事件或人物的训练题,允许学生选写任何一件感兴趣的事件或任何一位感兴趣的人物,降低写作难度,易于动笔。
3.可以针对学生天真率直的特点,引导他们写抒情式散文——“我能不……吗”“我最讨厌……”“——,我想对你说”等。
4.可以针对儿童发现、研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写研究式作文,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指导他们自主探索,并把探索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如“早市的利与弊”“为什么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店价格不一样”等。这些题材接近儿童实际,是学生习作的首选。此外,老师还可以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如果学生有更想写的内容,允许他们写其他内容。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内容和体裁上没有太多的限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自由表达,开阔思路,写中激趣
《标准》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所谓“自由表达”,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或创造写作方法,无拘无束地写出要表达的内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快乐地写。只有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淡化中心思想
学生的写作是一种练笔,写下来都是给自己看的,其目的是使他们懂得“人的生活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作文”的道理,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让写作成为他们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练笔,我们就不要在“有中心”这一项上苛刻要求。诚然,写作过程是一种自然情绪的体验过程,它可以陶冶儿童审美情趣,激发求知欲,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但是,对小学生而言,写作过程更是一种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过分强调写作的思想性特征,而忽略其工具性特征,显然不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曾几何时,学生写垂柳就要写出垂柳能屈能伸的主旨,写蜡烛就要赞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否则主题不明确,作文不能得高分。长此以往,学生在作文时为了赢取高分,讲大话、套话,言不由衷。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允许学生写与正统观念不一致的观点。淡化中心思想,让学生自由表达,激发写作兴趣。
我们曾对一篇名为“我的老师”的作文进行统计,发现学生大都写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带病坚持上课;热爱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受伤或生病的同学……老师们除了长相不同,其余都一致,文章千篇一律,没有孩子个性化的体验。究其原因,除了题目的限制,更多的是中心思想这一指挥棒起的副作用。学生为了体现老师“尽职尽责”这一中心,努力挖掘老师日常生活中的感人事例,忽视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忽视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更为感人的一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在每个孩子眼中的形象不尽相同,怎样让孩子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呢?我们拓宽了选题范围,建议学生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与老师说说心里话,对中心则不做要求,让学生自由地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鲜活的、情感真挚的作文:“老师,您听'窗外的鸟儿叫得多欢呀!那是它们对我们发出的邀请。让我们放下没完没了的练习,一起到绿荫场上,呼吸新鲜的空气,聆听鸟儿的歌唱,玩起有趣的游戏。您会发现,我们是多么可爱;您会发现,休息之后回到教室,我们学得更轻松,更主动。而您,也不用再为我们的心不在焉而烦恼。”“老师,少留一点作业,让我们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动手、多思考,我们肯定会学得更好。”“老师,我们发现您笑起来很美,可在我们面前,您为什么总是那么严肃呢?我们多么希望经常看到您的笑容啊!”“老师……”由于不受中心的限制,孩子们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关注、热爱与期望。老师不再只是严师、慈母,更像是伙伴、是朋友,在文章中,我们拾回了久违了的童真。淡化中心思想,孩子们自由表达,写自己之所想,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2.淡化写作技法
过去,我们在作文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主义倾向,指导课上大谈谋篇布局、写作方法,如何审题、如何立意,甚至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如何照应、详写和略写等,不一而足。书店、图书馆也不乏这类作文指导书。结果是学生学会了教条化、概念化的写作方式,却失去了生动活泼、情文并茂的文风,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就应该在内容上、形式上、数量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淡化写作技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如平常说话一样轻松,愿意随时把自己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写下来。没有了太多的拘束,学生写作兴趣更浓,表达更有创意。
3.强化想象作文
《标准》鼓励五、六年级学生写想象作文,这大大拓展了小学生习作训练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训练想象作文,有利于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写作兴趣。结合小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这一特点,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由写童话入手,将作文内容由单纯的“人”“景”“事”解放出来,向宇宙、自然开放,让学生突破文体、内容、中心等条条框框的限制,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尽情释放想象力,写出想象新奇的文章。可以根據动物的外形特点编故事,如《兔子三瓣嘴的来历》:可以任选几种动物编故事:可以续编课文的童话故事,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也可以任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想象,如《恐龙复活》《外星人访问地球记》《克隆古代皇后》……天文、地理、宇宙、人间,无一不成了学生想象的对象,在自由的想象中,学生心情愉快,写作兴趣特别浓。
三、自主批改,重在激励,评改激趣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多批少改,多就少改,引导自主批改,在自主批改中,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具体流程如下:
1.教师批改以鼓励为主
尽量做到多批少改,多就少改,不求全责备。批改作文时,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鼓励学生自主批改,让修改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在创造中体验快乐。如“这段话中错别字较多,请一一啄出。”“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写下来,或许更好些。”教师留给学生修改的自主权和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快乐地再创造。同时,教师的评语要以激励为主,变“生硬刻板”为“情感交流”,变“训斥指责”为“谈心鼓励”,变“鉴定总结”为“指引导向”,让学生在老师的平等对话中释放心灵,在鼓励性批语中树立自信,激发写作的兴趣。
2.小组评改以欣赏为主
教师引导习作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欣赏同学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修改别人的作文,得到美的享受;学生的作文被别人所欣赏,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作文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专门针对评改作文设立改作奖,有的学生习作没有获得优秀,改作却获得了认可,这对他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3.集体评改,互相切磋
将学生的习作摆放到班级图书角或张贴于学习园地,随时供全班学生欣赏阅读,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是他人习作的阅读者和鉴赏者,在互相切磋、品评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体验写作文和批改作文的快乐。
在修改这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互批自改、师批生改,让学生的作文在互相批改、互相欣赏中趋于完美,让学生通过双向互动或多向互动得到提高,体验作文成功的快乐,不断提高写作兴趣。
四、自主编辑,展示成果,成果激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竞争欲,他们渴望能发表自己的习作,他们更会珍惜每一次发表的机会。为此,可以通过“内部发表”和“公开发表”两个途径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维持其写作热情。
内部发表主要通过口头发表、习作园地、班级作品集、个人专集等形式搭建发表平台,让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发表的机会,让学生对每次习作都有成功的体验。在学生自主修改完作文后,我有时让孩子在班上念自己的成功之作,有时鼓励孩子们将自认为满意的作品贴于学习园地,有时鼓励孩子们编辑出版班级作品集,出版前,先给集子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名字起好后,再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给作品集配上一些漂亮的插图,设计一个精美的封面,还可以请老师或家长为作品集写序言。这样,一部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就“问世”了。大家在互相传阅的过程中,品味师生合作的快乐和激情,体验创作带来的成功和自信。学期结束,我鼓励孩子们将一学期来自己感到满意的作文、日记编辑成个人成长集,也给集子起个有创意的名字,亲手绘插图,设计封面,比起孩子们订阅的杂志,不免稚嫩、粗糙;却能真实地反映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四十几个学生,四十几本集子,在编辑、传阅、互相欣赏中,孩子们的快乐不言而喻,进一步提高了写好作文的兴趣。
如果说内部发表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推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外部发表更可以起到催化剂的功效。为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将其成功之作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播种美好的希望,获得意外的惊喜。一人发表作品,往往带动很多同学,习作发表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了。
总之,只要老师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注重作文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并适时地进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需求,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