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2015-05-04沈玉侠
沈玉侠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把作文的过程理解为认识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作文教学也将打开新的局面。
小学生语文教学习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说,最难写的也是作文。那么如何打破这样的局面呢?我认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力。那具体要怎样做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是前提
1.要多用表扬激励的方法,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在作文训练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很好地使用激励机制,多表扬、多鼓励,把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指导中鼓励。指导课上,教师以真挚的情感、热情的目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每当学生拟出一个好题,找出一个好材料,想出一条新思想,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批改中鼓励。批改中多写一些鼓励性、启发性的评语,尽力去捕捉其中的闪光点。讲评中激励。讲评中贯彻主体性原则,让学生自评、互评,成为讲评的主人,多讲作文优点,委婉地指出问题,着力诱发作文的火花。可同时采用评分制度批改作文,根据字迹的工整程度进行加分,最多加3分字迹分,这样做,进一步提高了作文的质量。
2.要保护和增加学生的作文成就感。实行高分鼓励。对写得好的作文可以打九十以上的分数。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推荐到校园广播站或者各类作文报刊中,让更多的人享受快乐。指导学生自批、互批作文,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作文总体质量。小学生写完作文,常常不太会仔细看,仔细修改,但是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总喜欢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喜欢挑剔同学的毛病。学生们互相修改,互相评议,作文水平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做老师的感觉,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灵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培养观察能力是保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好文章,拥有材料是第一步。平时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下功夫。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通过视觉对客观事物取得比较细致的、深入的了解,是從生活直接摄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有时要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能力。老师想让学生写什么,就事先让学生观察什么,从观察中获得真实感受。再把这种感受加以引导,就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感性基础。例如,在《秋天的树叶》的教学中,让学生走进自然界,亲身去观察、体验,在此基础上酝酿、整理后形成书面文字。事后证明这样的作文,显得更真实、丰富,更有价值。另在观察过程中,我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技巧。观察要讲究顺序。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观察总是从一定的位置,一定的角度,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实践证明有顺序的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时言之有序,层次清晰。
2.课外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应多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各类报刊、杂志,还要了解一些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同时,对一些短篇佳作,不但要熟读成诵,还要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多思,以便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和班级的图书角,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能力。
三、勤练多写是保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文也是如此。我们平时要指导学生多写日记。日记是学生每天耳闻目睹所思所感的记录。篇幅可长可短,内容灵活,形式多样。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利于对写作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每周要求学生写日记,周周检查,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还可以利用所学课文进行听写、扩写、改写、仿写等活动,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机会,锻炼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平时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
四、与生活结合是生命
作文是表情达义的,这就离不开生活,那就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作文是一个人思想、认识、情感、语言的综合体现。写作大家鲁迅先生十分厌恶把学生关在深宅大院里,如井底之蛙,见识短浅,敬慕劳动人民的孩子知识丰富,阅历深广。的确,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他怎能写出那么多名篇佳作。现实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源活水,学生周围的现实世界首先是包罗万象、至善至美的大自然,它呈现出多少神奇的景象!那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雨后的彩虹、青山绿水……无不让人们激动、震惊。同时,生活中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应该把他们引向平凡而又不平凡,平静而又瞬息万变的生活,让他们的心和着时代的脉搏生机勃勃地跳动。正如一句诗说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课外。”成功的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作文本身,而应该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引他们走向神秘的大自然。春天,我积极组织学生春游,感受家乡秀丽的自然景观;秋天,我发动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野、果园,目睹秋收的景象,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冬天,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体会冬天大自然的独特的美。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增加生活积累,贮备作文材料,而且有利于锻炼思想,提高认识、学会做人,意义非同小可。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记录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大量有生命力的写作素材。
五、与教学结合是引领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特别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形成符合学生实际自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航标,是牵引学生步步掌握知识的范本,是指引学生走向知识海洋的擎灯。课本里有无穷的宝藏:优美的语句,奇妙的构思,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推陈出新,举一反三。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在阅读教学时要适当渗透有关写作技巧,首先,要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帮助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逐步分析,然后再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回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实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其次,要对写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可以询问学生课文开头告诉了我们什么,使学生明确写事的文章开头一般要交代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在教完全篇课文后,还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每部分进行比较,看看作者是将哪部分作为重点来写的,这样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在记叙一件事的时候,要能够分清主次来写。最后,要进行作文实践或运用练习。让学生练习写一个小片段,要求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的高兴、愤怒或伤心。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把作文的过程理解为认识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作文教学也将打开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