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2015-05-04隋井华
隋井华
探究性学习,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体参与、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加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新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传统教学照本宣科、机械灌输,学生只是在重复和再现教材上的结论型知识,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与储存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接受式学习方式。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也是现代教学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来实现探究性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探究
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试想,如果教学枯燥无味,学生消极情绪占主导,自然会降低探究热情,探究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有激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爱,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才会把学习当件一种爱好,自觉参与、主动思考,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让学生展开快乐探究。
1.生活导入。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自然学科,其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植根于现实生活。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教学,既能体现生物的学科特征,同时也可以就此来拉近学生与生物学科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的强烈动机。
2.多媒体导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运用于生物教学中可以体现生命学科的生动与活泼,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中,动态而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专注于知识本身,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3.问题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会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此时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问题
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是问号,让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更为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动力,真正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去发现,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初一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很容易对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总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课堂上学生提问的声音越来越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日益降低,究其原因就在于对立的师生关系。教师以高高在上的教者自居,根本不容学生挑战与质疑,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认为教师和教材就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畏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再提问。要激起学生提问的激情,就要转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与学生一样平等的学习者,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走下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群言堂,这样学生有问题才能勇于提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的专制,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要相信书本与教师,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样课堂上才能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盲目追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而一统课堂,没有学生思考与参与的余地;而是适当地放慢脚步,停下来,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教材与主动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自身在学习中的地位,感受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探究的过程,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探究中来,提出更多的问题。
3.多表扬与鼓励。著名儿童教育学家曾说过,孩子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和鼓励,而禁止、惩罚、抑阻等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學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必要的表扬与鼓励,这毫无疑问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但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价值,甚至是错误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与指责,那么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勇气,而让学生对生物丧失兴趣。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也要给予必要的表扬,肯定其提问的积极性,给予必要的启发,让学生重新思考,以修正问题。这样才能逐渐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勇于提问,乐于提问。
三、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
1.实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实验既是学习内容,同时又是学习手段。我们不仅要重视演示实验,更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要让学生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根据主题提出各种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中认真观察、验证,不断地否定假设,不断修正,最后顺利地完成探究。对于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我们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设计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如“辨别食盐水和纯净水”“生长素的发现”等。
2.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局限于实验这一种,调查活动同样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形式,同时这也是实现生物教学开放化的重要手段。设定调查主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的探究拥有更宽广的平台,这样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直接感受生物与生活的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增强,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要着重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开展多种探究入手,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地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学生探究意识与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