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织舌尖上的“安全网”
2015-05-04邓卉李国君杨春华覃枝施晓光
邓卉 李国君 杨春华 覃枝 施晓光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李克强指出,要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自治区批准成立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为确保广西民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邕城“筷子消毒机”多是“电子筷筒”》《检验报告“自曝”筷子机消毒不达标》这两则新闻,是2013年3月《南国早报》对未获得卫生许可证的“筷子消毒机”在广西南宁市餐饮店大范围使用的连续报道,曾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当年3月18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全区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立即全面调查“筷子消毒机”使用情况,对消毒筷子、一次性筷子进行抽检。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承担63批消毒筷子及80批一次性筷子的检测任务,为监督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食品药品安全评价”的概念由此“深入”老百姓的视野。而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正是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以下简称“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牵头建设单位。
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于2011年11月获批成立,是第四批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广西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中心同为建设载体单位。3年来,三个单位聚集了多位国内外食品药品安全评价和检验检测技术科学前沿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大量技术人才,重点解决了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广西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守住”直抵舌尖的安全通道
“突击现场检查并抽取样品14批,3批检出脱氢乙酸不合格,不合格率21%,这场‘鲜湿米粉零点行动有效检验了我们的实战能力。”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广能说。
鲜湿米粉是广西人民非常喜爱的食品,米粉质量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2014年1月,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鲜湿米粉零点行动”在全区铺开,以切实掌握鲜湿米粉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着力解决鲜湿米粉产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以下简称“广西检验所”)根据自治区局部署,利用研制的先进技术实现对米粉中苯甲酸、水杨酸等十几种化学成分的定性检测,交出了一份有力的答卷。
从2010—2014年,在中国—东盟“两会一节”、中越大联欢、湄公河流域部长级会议等重大活动期间,广西检验所先后派出163人次完成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特别是2011年亚洲政党专题会议和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广西检验所应用快检技术,圆满完成33个国家65个政党、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部长级贵宾及企业家、客商近60000人的食品安全保障,快速检测4838个食品样品,发现并及时处理不合格食品10个。
2014年10月3日至12日,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广西南宁举行,为做好大赛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广西技术中心”)参与制定《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服务体操世锦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和各类技术细案,并承担大米、杂粮、腌菜等10个品种109批食品的安全检测任务,共检出不合格食品2批,确保赛事期间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参赛运动员不发生食源性兴奋剂事件。
依靠强有力的技术优势,广西技术中心近年来有效应对包括广西龙江河镉污染、日本核泄漏污染食品、转基因米粉、地沟油等各种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自治区副主席李康曾到广西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视察,对广西技术中心在有效应对各种质量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技术能力和“把关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在铬胶囊、麦当劳鸡肉、瘦肉精、毒血燕、染色馒头、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中主动出击,提供技术保障服务,“守住”直抵舌尖的安全通道,有力保障了广大民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不让“救命药”成为“催命药”
2012年年初,一场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席卷全国。广西检验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定检验方法,组织精兵强将,按时、准确地完成548批药用空心胶囊及胶囊剂中铬含量的监督检验,为及时处理铬超标事件提供了技术保障,不让“救命药”成为“催命药”。
2013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广东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涉嫌提供由山银花枝叶提取的干膏给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维C银翘片的问题,广西检验所根据相关部署对3批“维C银翘片”和5批“维C银翘干膏”样品依法定标准进行检验,按时上报检验结果。
近年来,全国各地医疗事故频发,因医疗事故导致的医疗纠纷数量显著增加。如何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广西检验所每年临危受命承接处理医患纠纷案件近10次,检验人员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创新检验研究方法,严把检验质量关,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为应对医疗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近三年,“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共检测食药监(检)部门抽检的案件查办、公安部门委托检验样品共141批次,涵盖了壮阳、抗风湿、减肥等种类,为行政监管提供了依法严肃查处假药的依据,在社会民众中树立了检验检测权威和良好形象。
以科研成果促经济发展
广西的甘蔗、木薯、马蹄、仙草、菠萝、罗汉果等多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这些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的处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2014年起,广西技术中心技术团队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酶促生物技术的解决思路,经过反复研究和5000多次试验,研发出针对各类废渣(液)不同的酶促方法处理技术。该技术使得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变废为宝,可循环再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技术效益,保护了环境、“美丽”了广西、清洁了乡村。去年4月18日,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了解到该项研究成果后,在有关要情信息上批示:“这项技术很有意义,建议通过专家鉴定后进一步放大和推广。”
随着科研水平持续增强,3年来,广西技术中心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对种植(养殖)基地的水质、土壤以及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及其他化学投入品实施监控检验,帮助企业跨越国外技术贸易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目前,广西已建成3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出口马蹄罐头、热带水果果汁分别占全国出口量的70%、60%,年进出境水果近1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出境水果口岸。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的载体单位广西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广西研究中心”)在科研成果促经济发展方面同样“用力”,仅2014年,广西研究中心获得“广西巴马长寿老人饮食结构与肠道微生态群落特性相关方式探索”“2013年广西保健食品风险监测任务”等国家级、区级立项项目19个,先后发表《基于FTIR和理化性质的乳粉溯源技术研究》《宰前二氧化碳麻醉对罗非鱼肉品质影响的研究》等论文25篇,申报或授权“一种芒果冷冻干燥方法”“高效灭酶护色加工果蔬饮料的方法”等专利17项。
而从2011年至今,广西检验所先后建成国家食品复检机构的实验室、广西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资质,顺利通过CMA-F、CNAS食品复评审及扩项评审,积极参与国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承担《中国药典》及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品种起草、修订、复核工作,参与《中国现代瑶药》《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等著作的编撰与出版工作,结束了壮药“有医无药”的历史,《广西壮药法定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4年中国药学科技三等奖。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成立以来,科技创新年年上新台阶,先后完成国家公益项目《进出口果蔬检验检疫关键技术标准及风险分析研究》、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特色农产品高通量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铜对肝细胞硫氧还蛋白系统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对水果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等,科技成果《食蟹猴检测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获201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新增省部级以上课题2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出版《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广西壮药质量标准二卷注释》、《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指南》等8部专著,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有力地促进了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行业的发展。
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建设以来,先后引进、培养食品药品安全评价高层次人才35名,选聘“食品生物技术”八桂学者1名、“中药质量与安全标准研究”特聘专家1名。
目前,广西研究中心正积极筹备引进“双聘院士”“学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已引进的八桂学者赵谋明教授,正带领9名团队成员致力于食药检测攻坚技术。
开班“传艺”、学术交流也是小高地的“常规”动作——广西研究中心先后开展学术交流、专家讲学或举办培训班26次,如开设全区婴幼儿配方乳粉细则学习班、协助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广西检验所举办“食品安全检测高级人才培训班”等,力求提升全区食品企业、院所及高校学生、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承办2014年轻工食品领域院士论坛,4位院士参加会议并做精彩报告,来自全国100多位专业人士参加论坛,取得很好的效果。2014年10月,广西研究中心的团队成员13人到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提升师生的业务素质。
2014年6月,广西技术中心协办了由商务部牵头的“2014年亚欧国家投资与贸易合作研修班”(工作语言为俄语),来自8个国家的23名政府官员和科研机构管理人员参加此次研修,为今后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建立中意食品安全中心,3年间派3人次赴意大利留学、1人获得博士学位,组织出访意大利3次共30人,学习欧盟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技术,邀请意大利专家7人次赴南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托斯卡纳大区及比萨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继续开展各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开拓了广西在食品安全及风险预警等方面的视野。
三年来,“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举办学术论坛5次及高级研修班、学术交流等45次,培训食品安全人才600多人,为广西的食品药品安全评价行业打牢“人才基础”。
“要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嘱托,将成为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