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零售企业的管理学习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①

2015-05-04谢伟张娜娜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管理工具吸收能力零售

谢伟,张娜娜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中国零售企业的管理学习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①

谢伟,张娜娜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选取了4家中国本土零售企业,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探索了中国零售企业管理学习机制及影响其学习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对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管理学习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管理学习;学习机制;零售企业

管理学习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机制[1],如表1所示。然而,由于管理学习(managerial learning)事件及其绩效难以观察和测量,因此在现有的学术研究中常被忽略。本文通过对4家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进行案例分析,识别中国零售企业的管理学习路径、关键影响因素和学习机制。

表1 中国零售企业管理学习事件的主要示例

续表

1 文献综述

1.1 管理学习研究现状

从对象来说,后发国家或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向领先企业学习,既包括对“硬技术”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对“软技术”(管理理念、方法及工具等)知识的学习。通常意义上,技术学习以硬技术学习为主,管理学习以软技术学习为主[2]。目前学术界在创新能力和学习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①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3-4]; ②学习机制[5]; ③学习行为与绩效的关系[6-9]。在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的提出是组织领域中的重要突破。Cohen和Levinthal指出,吸收能力是指企业识别、获得、消化、转变并开发外部知识的能力[10]。在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不仅探讨了组织学习中吸收能力的重要性,而且指出吸收能力在学习行为与学习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11]。

由于技术学习及其学习绩效具有易观测性和可计量性,因此目前关于后发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技术学习,主要探讨联盟企业之间、合资企业双方及单独一方与合资企业之间、母子公司之间的学习机制[12-14]。由于管理学习的绩效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且学习绩效难以量化,因此关于管理学习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仅有少数学者采用分析性写作方式探讨了社会中存在的管理学习现象及管理学习的重要性[15-16],缺乏对管理学习机制和关键影响因素的探讨。

1.2 述评

管理学习与技术学习一样,是企业提高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机制。但是,由于管理学习行为及绩效指标难以观测,目前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技术学习,而管理学习这一重要的能力提升机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在现实中,企业的管理学习实践急需相关理论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技术学习和管理学习在学习对象、行为及机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能用技术学习的相关理论解释管理学习行为和指导管理学习实践,因此开展以管理学习为主题的研究非常必要。

1.3 理论模型

Tornatzky和Fleischer[17]提出的TOE(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理论表明,企业发展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依据TOE理论,本文将影响中国零售企业管理学习的因素分为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企业在所处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决定了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学习需求。另外,这些因素还影响企业吸收新知识的能力。Cohen和Levinthal的研究表明,吸收能力是企业更新现有知识、获取先进知识的关键能力,是企业获取与维持竞争优势的保障[10]。企业在构建竞争优势时,首先要审视自身的知识需求,然后要建立基于吸收能力的学习机制,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行为和机制来获取、理解和应用先进知识。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管理学习理论模型以指导案例分析。

图1 中国零售企业管理学习理论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个研究命题:

命题1: 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企业的学习需求。

命题2: 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中国零售企业建立了基于吸收能力的学习机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有助于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18],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如下优势: ①便于研究者梳理复杂的社会现象; ②能够对现象进行厚实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19],便于研究者掌握现象的丰富性(richness)[20]; ③便于构建基于现象的理论模型。案例研究分为单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研究者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由于本文属于探索性研究,旨在通过多个样本管理学习事件的相互印证探索影响管理学习的关键因素和机制,因此笔者选取4家市场实力不同的中国零售企业作为案例研究样本。案例研究样本的基本信息见表2。

表2 案例研究样本的基本信息

注: “排名”信息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名单。

2.2 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影响中国零售企业管理学习的主要因素;第二,中国零售企业如何开展管理学习。

2.3 研究方案

首先,根据理论抽样原则,并综合考虑案例的代表性、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4家国内著名的零售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然后,利用各企业官网、新浪新闻、企业家访谈、书籍、杂志等追踪企业成立以来的管理学习信息,多来源的数据收集方式保证了研究效度;接着,撰写4家企业管理学习事件的单案例研究报告,对样本的主要信息进行梳理;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各单案例研究结论来撰写最终报告,并依此提炼研究结论。

3 案例分析

通过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笔者提炼了4家案例企业的管理学习事件,并从学习内容、影响因素和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鉴于篇幅,本文仅报告主要结论(见表3)。

表3 案例企业管理学习信息的提炼结果

续表

注: 资料来源于笔者的整理。“A”表示显性知识;“B”表示隐性知识。

3.1 管理学习的特征

通过对比分析各零售企业的管理学习内容,笔者发现管理学习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管理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工具(tool,如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管理理念(philosophy,如JIT理念、营销理念等)和管理实践(practice,如股权激励、连锁经营、自营模式等)。其中,管理工具具有显性特征,企业可从国外先进企业处直接引进并使自身拥有相似度较高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管理理念具有隐性特征,是指导企业完成某一具体管理工作的意识形态,如JIT思想、供应链思想、准时制思想等;管理实践具有隐性特征,是解决某一管理问题的具体方案,需要企业在运用一定管理工具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实施,如股权激励、连锁经营、同价经验、自营模式、会员制等。

第二,管理学习内容以隐性知识为主,难以通过示范、国外考察等进行简单模仿,需要企业借助培训、引进专家、与关联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其中,管理工具以信息技术和系统等基础性技术为主,具有显性特征,易通过复制实现学习;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以隐性知识为主,企业难以通过简单复制获取相关知识,其社会嵌入性加大了成功复制的难度。

第三,有效的管理学习需要企业引进配套的管理知识体系,需要企业在管理工具与管理理念的共同协助下实施管理实践,企业引进不完整的管理知识难以取得满意的管理学习绩效。

3.2 学习路径

通过统计4家案例企业的主要管理学习路径(见表4),可发现管理学习路径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途径多元化,其中示范、国外考察、与管理工具直接相关的企业合作是案例企业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这源于经济全球化加快、航空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一种管理方式等有利环境。

第二,海外并购是本土企业获取国外市场、品牌和优秀人力资源的一种快捷途径,也是本土企业获取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方式的实施基于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能力。国美、苏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海外并购有效获取了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

第三,在4家企业中,苏宁的管理学习手段最全面,其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效提升了其管理学习绩效——这是苏宁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4 案例企业的管理学习路径

注: “√”表示各案例企业采取的学习途径。

3.3 影响因素

通过归纳4家案例企业的管理学习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管理工具、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三类管理知识以及它们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见表5),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管理工具、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的学习都离不开基础技术的支持,这体现出管理知识的技术依赖性。

第二,管理工具的学习主要受技术因素的影响,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相关知识的学习受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普遍影响。

第三,企业战略对管理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引和保障的功能。案例企业学习管理工具、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的行为与其战略相一致。因此,企业若想获得良好的学习绩效,必须要制定指导管理学习的企业战略。

表5 影响案例企业管理学习绩效的关键因素

注: “√”表示每类管理知识对应的影响因素。

3.4 管理学习机制

根据对中国零售企业管理学习事件的分析,笔者认为: 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管理工具、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根据吸收能力理论,企业管理学习过程可分为引进、理解和应用3个阶段,每一阶段管理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具体见图2。

图2 中国零售企业的管理学习机制

由图2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管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随着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升级、竞争加剧,管理知识不断更新,企业为了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必须保证管理学习内容与时俱进。

第二,每类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循环、试错的过程。

第三,管理学习过程分为引进、理解和应用三个阶段,其中引进阶段以学习管理工具为主,理解阶段以学习管理理念为主,应用阶段以实施管理实践为主。

4 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与技术知识不同,管理知识是多维的、具有技术嵌入性特征,主要包括管理工具、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

第二,与技术学习中以R&D和建立合资企业为主的正式化学习方式不同,管理学习以示范、国外考察以及与相关企业合作等非正式化机制作为主要学习途径。

第三,中国零售企业建立了基于吸收能力的管理学习机制,管理学习阶段分为引进、理解和应用三阶段,每一阶段管理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4.2 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指导现阶段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的管理学习实践具有一定启示,主要包括:

第一,企业在进行管理学习时应明确管理学习所处的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管理学习。

第二,管理学习的成功需要企业构建集管理工具、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为一体的支撑体系。因此,企业在学习管理知识时要注意查漏补缺,尽可能地保证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第三,目前中国本土零售企业与国际零售巨头的竞争区域主要在中国市场。作为本土企业,中国零售企业应平衡先进管理知识与本土知识的学习,注重基于学习的创新,以此构建零售巨头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1] 李薇.正在影响中国管理的十大外资企业[J].北京: 经理人,2007(1): 56-59.

[2] 谢伟.管理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0): 179-183.

[3] Schildt H,Keil T,Maula M.The temporal effects of relative and firm-level absorptive capacity on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10): 1154-1173.

[4] Veral D,Crossan M.Strategic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2004,29(2): 222-240.

[5] Lam Y L J,Pang S K N.The relativ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inter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ase of Hong Kong schools under reforms[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03,10(2): 83-97.

[6] Lane P J,Salk J E,Lyles M A.Absorptive capacity,learning,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12): 1139-1161.

[7] Wong S S.Distal and local group learning: performance trade-offs and tension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6): 645-656.

[8] Cavaleri S A.Leverag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or knowledge and performance[J].Learning Organization,2004,11(2): 159-176.

[9] 张明,江旭,高山行.战略联盟中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4): 868-873.

[10] Cohen W M,Levinthal D A.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ly,1990,35(1): 128-152.

[11] Fernhaber S A,Patel P C.How do young firms manage product portfolio complexity?The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ambidexteri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13): 1516-1539.

[12] 周建,周蕊.论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5): 84-89.

[13] Kogut B.Joint ventures and the option to expand and acquire[J].Management Science,1991,37(1): 19-33.

[14] Ambos T C,Ambos B.The impact of distance on knowledge transfer effectivenes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09,15(1): 1-14.

[15] Tsang E W K.Managerial learning in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of China[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1,41(1): 29-51.

[16] Villinger R.Post-acquisition managerial learning in Central East Europe[J].Organization Studies,1996,17(2): 181-206.

[17] Tornatzky L,Fleischer G M.The Process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Lexington,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s,1990.

[18]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周海涛,译.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9] Tsui A S.Taking stock and looking ahead: MOR and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7,3(3): 327-334.

[20] Weick K E.The generative properties of richn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1): 14-19.

Managerial Learning Mechanism and Its Key Influencing Factor of Retail Firms in China

Xie Wei,Zhang Na’na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four Chinese retail firms,to explore managerial learning mechanisms within them. Based on the multiple cases-studying,it identifies key factors determining learning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of it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local firms on conducting managerial learning.

managerial learning;learning mechanism;retail firm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2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71421061)、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0002110047)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630013)资助。

谢伟(1967— ),男,安徽无为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战略管理和创新。张娜娜(1986— ),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管理学习和创新。

C93

A

猜你喜欢

管理工具吸收能力零售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聚好”电商 赋能新零售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hosts文件管理工具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现代企业与管理工具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