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兴核助梦腾飞

2015-05-04袁瑄

军工文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原子能核工业加速器

袁瑄

核之源头 国之重地

1950年5月19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的前身——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在东皇城根甲42号成立。原子能院是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重要的核科学技术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是支撑国家核科技和核工业发展重要的科学思想库、技术储备库和人才库,被誉为“中国核事业的发祥地”和“中国核工业的摇篮”。65年来,原子能院的事业造就了60多位两院院士,输送出上万名科技人才,先后派生或援建了10多个核事业骨干单位,获专利授权465项。

建院初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原子能事业开拓者们艰苦创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核科学技术骨干,研制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建立了核科学技术的重要学科,并于1958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简称“一堆一器”),为我国核工业和核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的核科技事业从此起步。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原子能院攻克了六氟化铀生产、钚-239生产、氚生产、点火中子源的研制、氢弹理论探索、中子测量、核反应数据测量、核潜艇动力堆设计及验证等多项难关,为“两弹一艇”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原子能院贯彻“保军转民”方针,走上了以核为主、多种经营的新阶段,不但开展了基础科学研究,完成了国家指令性任务,还进行了重水反应堆改建以及串列加速器、钴-60强辐照实验室、百万次计算机、强放废液玻璃固化处理工号等大型设施建设,开辟了核安全、加速器、强激光等新领域的研究,开发了放射性医用同位素等一批支柱性民用产品和技术,也开展了反应堆出口的对外工程和面向核电站需求的核电技术服务。

科技创新 再创辉煌

进入21世纪以来,原子能院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核工业发展需求,坚持“国家核科技研究基地”和“中核集团公司研发中心”两个定位;以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实验快堆、北京放射性核束设施、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为新的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同位素技术、测量与分析技术、辐射安全和电离辐射计量等八大学科和保军五大专业;继续开展国防军工、核基础及共性技术、先进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发,科技兴核、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研基地,努力建设现代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原子科学城,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基础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在核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核数据、放射性核束与核天体物理、加速器质谱分析技术、准分子激光技术、先进堆工程技术、核材料管制技术、核化学基础研究、中子散射技术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核数据研究在完成了中国评价数据库第三版的建立,并自主研制了一系列相关的模型程序系统和评价手段等。中国评价数据库已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列为国际五大核数据库之一。

2010年,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主要技术指标位于世界同类研究堆前列的中国先进研究堆实现首次临界。该堆建成极大地增强我国在核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以及核工业的综合实力,推动并促进我国核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它不但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核能材料辐照考验平台,也使原子能院可以建成世界级水平的中子散射实验中心。同时,通过该反应堆和加速器结合的国际先进的核科学平台——北京在线不稳定核素装置(ISOL)项目也正在向国家进行申请。

2014年7月,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调试出束,结合已建成的HI-13串列加速器,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在线同位素分离型放射性核束科学平台的国家之一,为核技术、核物理、材料科学和航天辐射效应等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核天体物理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宇宙中重元素合成恒星中子源13C(α, n)16O反应的高精度测定,澄清了国际数据间高达25倍的分歧。原子能院的锦屏深地实验室的核天体物理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批准,该项目将开展恒星演化过程中关键核反应的直接测量,使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先进核能开发形成能力。开展的快堆工程技术、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洁净能源等研究课题,对我国大力发展环保、清洁的核能,改变能源结构,满足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自主研发、设计、建设中国实验快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了高达70%的设备国产化率,获得专利授权98项,培养了人才,形成了快堆电站设计、技术服务能力。目前正在进行的示范快堆电站的研发、设计,将为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发展再立新功。

随着核能的发展,核电站核燃料后处理问题备受关注。2014年,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较先进的后处理工艺研发核心设施。作为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实验研究的基地和放射化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将为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确保核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核技术应用领域实现领跑。瞄准核应用技术的前沿领域,坚持市场为导向,选择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项目作为目标,加速实现产业化,已初步形成以放射性同位素制品及技术、反应堆和加速器与辐照技术、核探测成像技术及系统集成,相互配套支撑的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格局。

作为国家核反恐技术的依托单位,为我国核技术反恐研制了多项创新型装备,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提供了放射性和爆炸物检测反恐技术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MeV/15kW电子辐照加速器、10MeV医用小型回旋加速器已经建成;配合秦山三期核电站靶件辐照,实现了高比活度钴-60的国产化生产,可完全满足我国辐照装置钴-60辐照源的供应;UEOM-1型铀丰度在线监测仪通过检验合格后安装到铀浓缩厂运行,取得很好的效果;原子能院开发出来的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检测系统,具有射线能量高、辐射水平低的特点,可用于道路关卡、机场、车站等场所的中、大型客货车快速安全检查;自主设计建造的医院中子照射器(BNCT)为开展肝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疾病提供创新性治疗手段,并于2014年成功治疗首位病人;2014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首批DT-25型密封中子管正式投放市场。

为促进专业化,2001年成立了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并将放射性体内药物、体外免疫分析试剂盒、放射源、放射性医疗器械、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及示踪剂等300余种产品的业务整合注入原子高科;2006年,原子高科进入中关村代办转让系统,迈出了接通资本市场的第一步;2010年,顺应中核集团公司“集团运作、专业运营”的理念,原子高科并入中核集团同辐产业板块。

目前,原子能院拥有7个国家级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中国核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核数据中心)、国家能源局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工局放射性计量一级站)、核工业核保障重点实验室、国家禁产核查中心及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核集团公司挂牌设立的多个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同位素分会、北京核学会、核工业研究生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等均设在这里。

继往开来 励精图治

“十二五”伊始,原子能院提出了“5431”的发展构想,即:力争取得五个方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相应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四大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构建以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核心的核科技基础能力体系;努力实现人才、管理和效益三个提升,支撑可持续发展;建设好一个基础性、综合性、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

面向未来,原子能院将坚持“以军为重、科技兴核、安全第一、人才强院、精益管理、深化改革”的发展原则,坚持“探索前沿、强化基础、集中研发、加快转化、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科研方针,开展“特种材料、特种动力、示范快堆、先进燃料、反应堆退役、强流质子加速器”六大科技工程,构建“放射性束流应用研究中心、先进研究堆应用中心、安全研究中心、快堆研发中心、后处理研发中心、加速器研发中心”六大科研平台,拓展“辐照加工、同位素制品、加速器产品、安检产品、核电及退役技术服务、能力配套产品及服务”六大产业发展,努力建设成基础性、综合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为国家核力量建设和核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原子能院将继续以推动国家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我国核科技的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在实现中国核科技事业跨越发展中续写辉煌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原子能核工业加速器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中核集团发布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
杜鲁门的胜利:1945年华盛顿会议与联合国管制原子能的缘起
原子能及其和平利用
等待“加速器”
贺核工业60周年
头脑体操
试析毛泽东研制原子弹、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思想
关闭WindOWS 7下IE8中无用的网页加速器
回旋加速器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