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边之城的大宅门

2015-05-04

云南画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商号和顺马帮

走在腾越这片土地上,古老而深邃的感觉扑面而来,似乎我随便推开一户人家的门,都会发现许多那些曾在人间留过的痕迹。每家每户的往事积淀出了腾冲厚重的底蕴,千百年的历史正在传承……

极边古城

随着张骞在大夏国的发现,雄才伟略的汉武帝终于确立了开西南夷地,打通前往印度的道路。大汉帝国的大军沿着蜀身毒道长驱直入,蜀身毒道这条民间的商道也变成了汉帝国的官道。公元69年,哀牢归汉,设永昌郡,这条古老的道路真正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大通道。中国的丝绸、蜀布、邛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等又输入,一直到近代,这条丝路都经久不衰。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段的终点的腾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称得上中国最早的口岸,在长达两千多年的荏苒时光里,维系着中国的对外贸易,而腾越商帮就是在这条路上运运而生。

腾冲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居住,而通道上的重镇腾冲,其城池的历史也已逾千年!就在今天的城西3公里处,西山坝收费站旁的坡地上,便有一个1200年前的南诏时期的城遗址。唐代以后,腾冲做为边关重镇的地位更加凸显,更为兵家必争之地,被形象地称为“三宣门户,八关锁钥”。筑于明代的腾冲石城,就是—座规模宏大、雄伟坚固的中心城堡。徐霞客来到腾冲后也为石城雄浑的气势所动,在其游记里写下了“迤西所无”的感叹。由于挟南方丝绸古道的要冲,文化和商旅异常发达,世界翡翠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此聚散,自明代以来五百年的经营,无数的财富与文化积淀,使这座古城变成我们国土上最美的一块宝玉,被称为“琥珀牌坊玉石桥”。

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对这条商贸通道极为重视,力求保证商道的畅通。清代中期以后,腾冲的对外贸易走向鼎盛,1826年,据一个在缅甸的英国商务官员的统计,缅棉由腾冲入滇每年竟达635万千克,价值228万英镑(布赛尔《东南亚的中国人,缅甸的中国人》)。而当时的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夕的1837年,入境的英国货物包括鸦片在内也才价值90万英镑。由此可见当时腾冲内外贸易的盛况,腾冲无愧为当时中国西南最大的商埠。19世纪中叶,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腾冲作为中国西南的桥头堡,直接和当时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从而迎来了“商旅往来不停,货物运输频繁”的商贸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年进出口货物达10万驮。1940年,仅腾冲一地的商号就发展到1239家,并在上海、武汉、重庆、香港和国外的缅甸、泰国、印度等地都设有商号。当年永昌古道上每天有近300支马帮穿梭在这条国际运输线上。这些马帮多为迤西三大商帮属地的马帮,以腾冲和大理白族人的马帮为最多,也有纳西族、藏族马帮和滇中一带的汉族马帮。

腾冲,由于挟南方丝绸古道的要冲,文化和商旅异常发达,世界翡翠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此聚散。那时的腾冲,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商埠、熠熠闪光的珠宝翡翠之城,是中原文化气息最为浓郁的边陲重镇,是“琥珀牌坊玉石桥”的歌舞升平之乡,是被称为高黎贡山之外的“小上海”的衣锦繁华之地;可它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人们用脚走出来的城池,一座靠无数的血汗和皮肉的搓磨换来的、用千万匹马背驮来的城市。

和顺顺和

初春,从山脚绵延而来的油菜花覆盖了整个坝子。蓝天、碧水、白墙、黄花,的确让人忆起江南的温婉。可是这里分明不是江南!到底是因为男人们一个个在清晨相继出走,使和顺从此变得阴柔?还是只剩下女人的和顺,让这个用高黎贡山最坚硬的石头砌出来的村子变得如此柔暖?和充满商业气息的丽江古城、时而热闹时而安静的束河古镇比较,和顺无疑更让人喜爱。在这里你会体会到真正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顺是明洪武年间军屯戌边而建,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一度名为“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

清晨信步走在宁静的小镇,浮燥的内心也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变得平和。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桥畔绿柳成荫,村妇在洗衣亭内捣衣之声不绝,洗衣亭由于和顺前辈“走夷方”,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地方,从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修建6座形态各异的亭子。桥下鸭鹅戏水,一派江南水乡的恬美风光。

对和顺历史的主线我是知道的:“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义,南州冠冕古名乡。(李根源《和顺乡居吟》)”我翻过许多记载这段历史的书页,也拜访过众多活的见证人,但对于构成这个古镇的名目繁多、内容庞杂的各个细节,我了解到的仅是一二个。面对着数以百计的老人,数以千计的房屋,数以万计的华侨,没有以年为单位的苦心经营,谁也不能去了解和顺,也不敢说了解了和顺。

“河顺乡,乡顺河,河往乡前过。”和顺起源于明代的军屯,最早来的是寸、李、尹、刘、贾五姓,守着这块小小的坝子生活。数百年的生息繁衍,到了清代中期,和顺人口已超过8000人,而耕地仅2000多亩,饿着肚子的和顺人要寻找一条活下去的路。和顺因为人多地少,形成了一个传统,男人到十四五岁就要出去经商,无商不富!第一批出去是乾隆年间,最鼎盛是咸丰到光绪年间。最初只为谋一处生路,谋几文娶妻生子的银两,谋一个光宗耀祖的未来。和顺人沿着这条数千年的古道,跟着古道上的马帮铃声,路伸向缅甸、印度、澳洲、美国,然后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书上说和顺乡路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出门的男人背回来的,和顺是不留男人的地方——“和顺男儿走夷方”。在某个夜里背着老娘的叮咛,背着娇妻连夜编织的草鞋,背着一个梦和一个家的寄托,拜完财神庙,翻过隔娘坡,从此无路可退,直到把异国银两变成和顺乡里一座座大屋华厦。还有许多人就再也没有回来,回不了家的男人把坟头向着北边,好让孤魂可以与和顺遥遥相望。

和顺人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走夷方”闯荡,造就了一批极负盛名的跨国商号与雄商巨贾、文化名人——哲学家艾思奇、教育家寸树声、缅甸四朝国师尹蓉、被孙中山誉为“华侨领袖,民族光辉”的寸海亭、护国讨袁秘书长李曰垓、翡翠大王张宝廷……和顺古镇成了云南的一颗明珠。和顺主村落坐落于坝子之南的黑龙山麓,民居环列山麓,延绵数里,蔚为壮观。主村落由水碓、尹家坡、寸家湾、大桥、李家巷、大石巷、尹家巷、寺脚、贾家坝、张家坡所构成,千余民居分布于各巷中。这1000多座传统民居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堪称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这些民居的创建者多为走夷方、下缅甸、游历世界各地的出门人,他们在建造自己的家园时,往往也借鉴了西方的建筑艺术,因而和顺民居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因此在这里既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又可以欣赏到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倩影,还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

和顺的大小宅院就像这里的名字一样,和谐顺势,没有建水朱家花园那样的奢华,这些民居多半随山势而建,顺应当地百姓信奉的和谐而为的信条,哪怕是大户人家的宅子,也是随山势见缝插针般地建于普通民宅中,紧凑而不张扬。和顺人就像门前那条小河一样,流入大盈江,流入伊洛瓦底江,流向全世界。

东董西董弯楼子

清末,腾冲进出口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常年有七八千匹骡马载货往来于腾冲、八莫、密支那的商道上。这些庞大的马队商帮,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这一时期,腾冲涌现了“洪盛祥”“永茂和”“茂恒”等众多跨国商号。其分号遍及川、滇、拉萨、上海、广州、香港,以及缅甸各城市,并远达印度孟买、加尔各答、葛伦堡和新加坡。腾冲民间有“东董、西董、弯楼子是富人家”之俗谚,这三家富人分别指的是三家曾经名动西南的大商号,东董指的就是“洪盛祥”,西董指“茂恒”,弯楼子指“永茂和”。

半个多世纪以前,“洪盛祥”三个字是名震西南和整个东南亚的,他们的石磺、翡翠珠宝、金银、棉花棉纱、茶叶、汇总等生意都做得非常红火。这个富得流油的国际大公司,不过是腾冲县洞山乡的一个家族商号,创始人董绍洪最初是个农民,少年时家里穷,不得已只好去“走夷方”,在缅甸做牛贩子亏了本,又到一家华人商号里当学徒。几年后挣下一点钱,开设了“洪盛祥”商号。

人往往在不经意间便与历史相遇,我们从县城出发,约十分钟的车程到达了县城西南边的洞山乡。“洪盛祥”的祖屋就像一个家族的历史博物馆,甚至还保留着距今150多年前董家还未发家前从事农耕时的小屋,低矮、黑暗,一看就可以想见一家人拥挤在里面贫困的情况;“洪盛祥”“发”起来后所建的“走马转角楼”“四合七天井”的大房子,房子依山朝南而建,为了百年基业的稳固,董家人在山坡上建起了4米多高的石头挡墙,那挡墙俗称“石榴米”,一块块石头镶拼得严丝合缝,不用任何粘接材料;站在山坡上可以看见“洪盛祥”几座四四方方的漏斗状的天井,每个天井下都正对着一棵摇钱树的眼,也称“钱眼”。七进院落的深宅大院,那气派在晚清时代的边地,也可算是富甲一方了。

董官村坐落在腾冲西山坝西端,村后有火山遗址马鞍山,林木葱郁,天高野阔,由县城经明光、滇滩出境缅北的马帮古道,从山脚擦边而过。腾冲历史上有名的“西董”就位于此,董氏家族故居保存完好,文化厚重,三道古大门浓缩了腾冲近二百年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来边疆屯垦的董氏祖先来此定居,董氏第十四代祖董汝让开始经商,数代人的努力,逐步创办了“茂恒”跨国商号,为世人留下了“西董”建筑群。

坐北朝南的“西董”门楼上有周钟岳题写的“高节林立”门楣,跨过门楼进入董官村,走进去约20米的西面就是“西董”的庄园的大门,门坊上悬挂书写“小桃园”的匾。“小桃源”俗名大巷道,是“西董”家族的定居之所。据说当年董家从国外回董官村盖房子时,马帮驮回来的是他做翡翠生意赚来的40驮白银,当时堆放在家里破旧的木楼上,楼板都压得整日里“嘎嘎”作响。他用这笔钱给六个儿子盖了六大院房子,形成了一个占地近20亩的大庄园,在庄园的门口竖起了一座门坊,上书“小桃园”,取“世外桃源”之意。

当年,董氏兄弟团结一致,兄弟各管一项,生意上的利润共同分享。年轻的董南轩在家负责管理家事,建造新居。年仅25岁的董南轩最先建造了自己家的两院房子,为四合两院,后院四合,前院三方一照壁,有花厅,有园林,虽没有奢华的雕梁画栋,但却也有古雅恬静的韵味。这间两进四合院坐西向东,高大、宽敞、光线充足,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一色的楸木,木材的纹理隐约可见。板壁是黄心楸木。高雅脱俗的富贵中彰显着大气。前后两个四合院分别从北边开了两个大门,右厢房后面有一个清幽的小花园。几株怒放的山茶花把小花园衬托得生动盎然。厢房双合门上“至乐无如读书,养心莫善寡欲”的竹楹联显示主人的品味。正房后面的后花园更加宽敞,还有漂亮的照壁。精细雕刻的插梁头上,出自剑川木匠之手的木雕“下山狮子”“象鼻吹花”“一把抓香草”“松鼠摘葡萄”以及传说中的翼翅飞扬的鳌鱼等。雕刻工钱是“一两木楂一两银”,可见雕刻工艺之精湛。

“弯楼子”深藏在和顺古镇的寻常巷陌中,虽然是首富之家,“弯楼子”不以其奢华气派,而以其隽秀典雅,成为和顺侨商富而不奢、贵而知礼的典范。宅院顺着巷子的弯曲走向而修建,外观上给人随遇而安的感觉,当地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创始者李氏三兄弟携手闯天下,从和顺到缅甸,创办了“永茂和”商号,鼎盛时期,昆明城里正义路上一半的铺面都是属于李氏家族的。一杯清茶弥散着淡淡的馨香,古色古香的清代家具和摆设,雕刻精美的圆窗,木格子门,房檐上精致的雕花和动物造形显得古朴典雅,两侧的木柱上悬挂着字迹苍劲的对联,遮掩不住一种士大夫的儒雅气派。墙上是德国、意大利的挂钟,院子里种着兰花的是日本的花盆,铸铁的花窗是英国制造的,德国的铁盆、手摇压面机、捷克的玻璃油灯、美国的烤炉、日本的碗,一个约一米六高的锈迹斑斑的曾装过金条银锭外钞的德国保险柜……活像一个家庭用品的万国博物馆,到处是一个国际商家的遗迹。

“东董西董弯楼子”只是腾冲人“走夷方”取得成功的一个缩影。在夷方路上去去来来的腾冲人早已把自己在路边的家作为采购杂货、转运货物、销售国内外进出口货物品、囤集物资及兑换外币的中转战,每个老宅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如今,深深浅浅的马蹄里已经长满了青苔,悠悠长长的古驿道上已没有了山歌,斑斑驳驳的夕阳里只留下断壁残垣上黑黑的影子……留下的只是稀疏松动的牙缝里流淌出的片片断断的故事……

猜你喜欢

商号和顺马帮
疯娘
山区乡村步班邮递员唐和顺:12年翻山越岭22万公里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浅议我国商号(字号)法律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商号权的界定与保护
浅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
腾冲口岸的商号和商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