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管理探析
2015-05-04杨晓芬
杨晓芬
摘 要:对于机械设备而言,故障诊断和维修管理的意义重大。阐述了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原则,提出了机械设备具体的维修管理技术,希望能提升设备维修管理的质量,为后续设备的使用奠定基础,使机械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关键词: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设备维修;便携式仪器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6.057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正向着智能化、集成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机械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出现故障,则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还会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工作和确保日常的合理维修对机械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1 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
在诊断机械设备故障时,一般采取机械设备生产状态监测或采用诊断工具监测。一般而言,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主要用于生产,都有计算机自动化监测系统与之配套,同时,也具备智能化的诊断仪器。在日常生产环节中,只要工作人员及时地查看监测数据,不要疏忽大意,基本上都可以在不耗费大量人力的前提下监测机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且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目前,机械设备监测主要包含计算机在线系统、离线监测系统和便携式仪器测量等。具体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①在监控关键设备时,由于关键设备发生故障时很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停滞,进而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所以,通过计算机在线系统可进行关键设备的监测。利用计算机在线监测,不仅可使监测具备准确性和高灵敏度,还能保持24 h的全天候监测。②对于重要设备而言,一旦其发生故障,则会造成大面积停产的现象,也会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监测时可以选择一般的在线系统监测,相比而言,虽然其不具备计算机在线系统监测的智能化,但对于重要设备而言,这种程度的监测已足够。③对于一般设备而言,可以选择便携式监测仪器或使用离线监测系统,这样不仅不会耗费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还能满足监测的要求,性价比较高。
2 维修原则
只有在找准故障原因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故障维修。维修机械设备时,应“先静后动”,尽可能地在设备静止状态下维修,从而可避免进一步加剧设备故障;应“先外部维修,后内部维修”,这样可以避免故障复杂化;应“先机械,后电器”,在确定机械部分没有任何问题后,再检查电气部分;应“先公用,后专用”,等确定整个机械设备公共部分具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后,再对专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查;应“先检查简单部分,再检查复杂部分”,从简单的原件入手,再维修复杂部件;应“先一般,后特殊”,先对一般的元器件进行考虑,这样能简化故障维修。
3 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措施
3.1 预检
一般而言,机械设备预检由主修技术人员负责,并在机械设备使用单元的维修人员与机械操作人员的相互帮助下得以执行。实施机械设备预检不仅可验证机械设备的劣化部位和劣化
程度,还可以通过预检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深入了解设备,再配合上对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的及时掌握,从而制订出可行性较高的修理方案。在开展设备预检后,设备大修的间隔应短,否则很容易加速设备劣化,降低预检的准确性。
3.2 编制相关的设备修理的文件
在开展预检和分析后,应对机械设备做好相应的修理,而修理工作的开展无法离开技术文件的指导。这些技术文件主要是对修理的作业计划、材料、配件和修理作业等指导,并为验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3.3 准备工作
在维修机械设备前,不能忽视相关物质准备这一过程,其为维修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物质方面的基础。在具体操作环节,如果配备物资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则会对正常的运行和修理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在维修机械设备时,需要强化物质方面的管理工作。一般而言,通过主修技术人员编写修换物件明细表,并将表格交给材料管理人员,经过核对后,就可以根据库存情况开展订货处理。
3.4 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通过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才能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有章可循,避免发生事故。同时,还需要养成制作维修状况的日报表习惯,具体如表1所示。
4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中,机械设备直接关系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故障诊断,是生产高效性和安全性保障的基础。由于机械设备本身的结构复杂,所以,只有找准故障位置和了解故障原因,并通过合理诊断,才能确定维修技术,从而确保设备运行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邓昌进.机械设备故障的诊断方法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0):42-43.
[2]杨超,李亦滔.机械设备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05):23-28.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