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的设计探讨
2015-05-03周骥平张惠芹
周骥平,张惠芹,周 俊
(扬州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江苏 扬州 225009)
高校实验室是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大有作为[1]。在现代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中,实验室的管理就是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有利作用,以最低的消耗、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佳的效果和状态。
1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效能内涵
效能是管理的内在要求。效、能两字的结合可以解释为:
(1)有功能或成效的性质;
(2)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功能;
(3)事物所蕴藏的有利作用。
在英文里,效能用Effectiveness的含义为能产生显著影响的能力与作用[2]。由此可见,效能是功能和效果的结合,内隐和外显的统一。因此,实验室管理效能应表现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和最佳的组织配合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较为充分的物质条件,并取得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效果。
以提高管理效益为中心,发挥科学管理主体功能,是实验室管理效能的出发点和落地点。因此,构建实验室管理的效能体系,必须站在科学的高度来做好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积极钻研、设计、构建和落实切实可行的效能方案。以实验室硬件管理为纵轴,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是提升实验室管理效能的基本砝码。一方面通过信息化系统和科学的论证流程把好仪器设备的购置关,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购置的设备结合学校专业的状况积极搭建校级实验平台,同时努力推进大型仪器的共享和共性设备的公用,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降低浪费,做好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努力提升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建立一种科学、高效、多方受益的管理模式,提升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
2 建立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的必要性
实验室管理是集思想性、物质性和专业性的统一体。思想性主要取决于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一般都纳入高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体系之中[3]。这里主要涉及实验室管理的物质性和专业性。现有的很多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是在国家高校体制改革之时由多所单科性地方高校组建而成,虽然经过多年的融合调整,形成了校院系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但过于庞大的校区和院系结构,教学、科研设施与资源的分散和使用归属的壁垒,造成了教学科研资源的重复投入,使用效能较低,运行监管难以到位,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管理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以扬州大学为例,作为全国高校体制改革的先行示范学校之一,经过20余年的综合改革和发展,已在6所单一学科地方高校的基础上融合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各项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综合实力得到了稳步的提升。随着新时期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发展要求,学校的校区功能调整也已经基本到位,但目前学校发展的战略布局、学科特色和校地合作等要求,均已经受地域、财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也就是说地方综合性大学单纯依靠扩充资源配置的总量,短时间内实现配置总量的外延式扩张是难以实现的[4-6]。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能,提供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运行质态和水平,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实验室管理所面临的现实课题。因此,探求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3 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的总体设计
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硬件条件和科技研发条件的载体,在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扬州大学多校区办学、各校区学科专业分类明确、教学科研资源相对集中的实际,走内涵式发展、积极探索实验室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已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初步设计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的总体构架[7-9],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总体结构
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主要由校级教学实验平台效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效能、实验室建设管理跟踪效能、设备资产配置比对效能、实验废弃物集中处理效能和实验室安全防范监控效能等6个功能子系统所构成。由于各功能子系统覆盖各校区、学院、学科(专业),涉及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各功能子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建立分类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和基于校园网络管理的支持系统。
校级教学实验平台效能,主要是通过建立面向全校公共课实验教学或大学科公共专业技术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平台,改变不同学院类同实验室的设置、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实验师资力量分散、实验教学水平低下等现状,发挥校级平台的共享性、专业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效能,主要是通过集中财力购置学科与科研急需的大型仪器设备,建立共享、共用实验平台,改变共性技术分析仪器设备因人员、课题、学科专业而设置,使用效率低下,缺乏专业管理等现状,发挥高、精、尖大型仪器对提升科研与学术水平的支撑、辐射与推动作用[10];实验室建设管理跟踪效能,主要是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跟踪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采购、使用和管理的流程,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设备资产配置比对效能,主要是通过建立基于学校设备资产管理数据库的仪器设备数据比对平台,全面掌控学校仪器设备现有状况,便于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效避免仪器设备的低水平重复购置[11];实验废弃物集中处理效能,主要是通过建立服务于全校各类实验室尤其是学科专业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废气、实验动物尸体、化学药瓶等集中处理设施,改变实验过程中废弃物随意处置所带来的实验环境、校园环境的污染从而影响师生人身损害的现状,确保教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12];实验室安全防范监控效能,主要是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体系和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改变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责不明、意识不强、措施不力和手段不高的现状,提高实验室的安全防范管理力度,为全校实验室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障[13-14]。
由此可见,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的构建是现阶段高校深化内部管理改革的现实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教学与管理的诸多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提升服务和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有效举措。
4 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实施效果
高校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的设计是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实践教学运行、充分挖掘现有资产潜力、提高经费投入成效的基础。通过效能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取得了初步效果。从总体上看,理顺了高校实验室资产配置、使用和管理的关系,明晰了实验室管理的责任和目标,增强了实验室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教学科研活动开展的作用。从先期建立的工科类技术基础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和生命科学类技术基础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来看,校级教学实验平台的建立取得的实际效果较为明显,表现在:
(1)突出了集中管理,节约了空间资源,缓解了学校教学用房紧张的矛盾,提高了实验用房和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
(2)整合后的实验课由原来的多学院多位教师带多门实验到定人、定点、指定课程的有针对性课程指导,提高了实验教学指导的力度,加深了课程的思考深度,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中心资源充分利用,使设施更加完善,使用效益更高,促进了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
(4)加强了环境保护,实验室废液处理中心的建立,年处理废液量已达200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教学、科研事业的可续性发展,同时,污水处理中心硬件设施的设计和研发、积极探讨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以及污水处理的过程都为环境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科研探索和实践的经历,并成为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
5 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的建立,其成效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将根据高等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分析专业论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对实践条件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中各效能子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模块之间数据共享和贯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支撑保障功能,使其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4-9.
[2]孙绵涛,洪哲.学校效能初探[J].教育与经济,1994(4):1-6.
[3]孟庆繁,程瑛琨,逯家辉,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综合改革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80-81.
[4]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4):11-14.
[5]方月善.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加强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5):9-10.
[6]杨小云,黄元国,谢燕,等.浅议多校区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J].中国大学教学,2011(7):67-68.
[7]瞿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2-21.
[8]牟蕾,李辉,吴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效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3):46-48.
[9]章文伟,李育佳,张剑荣,等.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77-80.
[10]张慧娟.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14.
[11]陈航,陈建冰,周俊.仪器设备比对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科研应用,2014(11):104-105.
[12]张键,周骥平,周俊,等.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体系的初步建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232-235.
[13]黄三伟,周熠.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安全监控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78-81.
[14]岳学军,陈润恩,洪添胜,等.农业大学工科类院校实验中心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