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2015-05-02黄骏敏杨文健

社会保障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供需器具残疾

黄骏敏 杨文健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1100)

一、引言

根据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南京市残疾人约有41.8万,占南京市人口总数的6.5%(按户籍人口计算),涉及1/5的家庭。2012年12月南京市政府发布的《南京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目前规划已经进入最后一年,南京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仍不够完善,残疾人福利的基础依旧比较薄弱,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残疾人福利层次较低,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残疾人群体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

残疾人福利对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中残疾人福利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选择残疾人福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京市残疾人福利供需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南京市残疾人对福利的需求和接受供给状况,利用供需差率指标和分福利项目的供需比较发现供需缺位,深入了解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状况,并根据供需对比结果提出缩小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的对策建议,为残疾人提供适度、符合其需求偏好的社会福利。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残疾人福利的相关数据供给比较匮乏,因此,对残疾人福利供需状况进行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于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相关的研究。例如郑功成认为残疾人是特别需要社会保障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残疾人保障应由国家、社会与家庭共同承担,走以一般性保障制度安排为基础、以残疾人福利为核心、以就业保障及其他措施为补充的官民结合的社会化道路;[1]侯岩在关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研究中认为残疾人福利根据其福利项目的不同,同时具有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性;[2]韩振秋在关于残疾人福利政策的研究中认为要把残疾人福利政策纳入到我国整体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中,形成基于政府主导性责任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体系;[3]韩君玲在关于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的研究中认为应科学构建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体系,明确保障残疾人福利权理念和维护残疾人的尊严之理念,贯彻残疾人福利保障的国家责任原则。[4]

目前学者残疾人福利供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如朱晓晓的《残疾人福利供需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分析》、[5]王利肖的《河北省残疾人福利供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6]研究中都基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并使用需求满足率指标分析了残疾人福利服务与扶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目前残疾人福利服务与扶助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供需结构不合理。而翟进通过对南京市白下区残疾人福利状况中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就业、无障碍设施、社会生活参与程度、受歧视感受和残疾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对残疾人福利发展的政策分析以及对残疾人福利的反思,包括福利理念、福利实践模式以及就业和教育这两个领域在残疾人福利实施中的重要性。[7]

三、残疾人福利供需调查

(一)调查样本的选定及调查方法

本次残疾人福利供需调查时间为2014年10月20日至2015年4月15日,以南京市建邺区、浦口区、江宁区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服务中心和康复站等的200个残疾人作为调查样本,实际共获得有效样本192份。在实地问卷调查过程中,随机选取10名残疾人进行个人访谈;同时走访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南京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与3位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并收集了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颁布或转发的与残疾人福利有关的文件和工作总结共29份。

(二)被调查残疾人基本状况

本次残疾人福利供需状况调查中,男性占55.21%、女性占44.79%,男女性别比为123.26%;被调查残疾人年龄集中分布在18-59岁年龄段,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0.83%,少年和老年残疾人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被调查残疾人的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54.17%。可以看出在被调查残疾人中已婚的残疾人超过一半。被调查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学历以下,共有168人,占87.50%。被调查残疾人的就业状况中,长期就业的残疾人主要都是轻度残疾人,就业方式大都为个体经营;无业的残疾人主要是没有就业能力或就业意愿的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残疾人。临时就业的残疾人工作方式主要是打零工;而已退休的残疾人中有一部分人是被企业强制内退的。

图1 被调查残疾人分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构成

图1显示了本次被调查残疾人分残疾类别的残疾构成。分残疾类别的被调查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所占的比例最高,有64人,占33.33%;分残疾等级的被调查残疾中,四级等级的残疾人有122人,所占比例最高为63.54%。而从分残疾类别的残疾等级构成来看,言语、精神残疾主要以的轻度残疾为主,听力、视力、肢体、多重残疾以轻度残疾和中度残疾为主。

(三)残疾人福利供需状况分析

1.按福利项目的福利供需状况

图2和图3显示了本次被调查残疾人接受不同福利项目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被调查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主要是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和贫困残疾人就业与扶持;而目前残疾人对不同福利项目需求主要是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因此,从分福利项目上看,被调查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和对福利需求集中于医疗和相关康复和辅助器。

图2 被调查残疾人接受福利项目的供给状况

图3 被调查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需求状况

2.按残疾类别的福利供需状况

分残疾类别被调查残疾人接受不同福利项目的供给和及其对福利项目的需求状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和对福利需求迫切程度也不同。例如,听力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而对福利需求则集中于辅助器具、医疗服务与救助和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视力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生活服务等;而对福利需求则集中于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和康复训练与服务等。言语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就业安置或扶持等;而对福利需求则集中于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和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

肢体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等;而对福利需求则集中于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和康复训练与服务等。智力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医疗服务与救助、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等;而对福利需求则集中于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医疗服务与救助和康复训练与服务等。精神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康复训练与服务等;而对福利需求则集中于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多重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康复训练与服务等;而对你福利的主要需求则集中于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医疗服务与救助和辅助器具等。

3.按残疾等级的福利供需状况

分残疾等级被调查残疾人接受不同福利项目的供给及其对福利项目的需求状况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状况不同。例如:极重度残疾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辅助器具等;重度残疾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等;中度残疾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等;轻度残疾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等。

表1 分残疾类别的被调查残疾人的福利供需状况

分残疾等级被调查残疾人对不同福利项目的需求状况如表8所示。从表中可以出,不同等级的残疾人对福利需求迫切程度不同。例如:极重度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医疗服务与救助和辅助器具等;重度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和生活服务等;中度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辅助器具、医疗服务与救助和康复训练与服务等;轻度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和和康复训练等。

4.按残疾人年龄段的福利供需状况

表3显示了分年龄段被调查残疾人接受不同福利项目的供给及其对福利项目的需求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状况不同。例如:0-6岁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等;7-15岁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等;16-59岁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等;60-64岁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65岁及以上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生活服务等。

表2 分残疾等级的被调查残疾人接受不同福利项目的供需状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对福利需求迫切程度不同。例如,0-6岁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康复训练与服务、医疗服务与救助和文化服务等;7-15岁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和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等;16-59岁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和辅助器具等;60-64岁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和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65岁及以上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和辅助器具等。

表3 分年龄段的被调查残疾人接受不同福利项目的供需状况

四、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比较及原因分析

为了更好分析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本部分将使用供需率差这一指标比较分析被调查残疾人对不同福利项目的需求和接受供给的状况,发现分福利项目的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将供需率差设定为:(需求率-接受率)/需求率,其中需求率指被调查残疾人需要某项福利的总量与被调查残疾人总人数的比,接受率指被调查残疾人曾接受某项福利的总量与被调查残疾人总人数的比。

同时,就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年龄段的被调查残疾人对13项福利项目的需求和接受供给状况进行集中比较,分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位,并进行原因分析。

(一)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分析

1.分福利项目的福利供需差距分析

被调查残疾人对不同福利项目的供需状况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残疾人对福利需求方面,被调查残疾人对医疗服务与救助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占总需求的35.42%,其次是辅助器具和康复训练与服务,对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就业安置或扶持的需求量也较大,而对信息无障碍、文化服务、法律援助与服务等需求量不大。而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适用于教育年龄内的残疾人,有特殊年龄限制,因此残疾人对此项内容的需求也不是很大。从残疾人实际接受福利供给方面,被调查残疾人接受福利供给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其在所有福利项目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为44.33%,其次是康复训练与服务和辅助器具。从残疾人福利需求和供给上看,目前南京市残疾人福利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相关康复和辅助器具方面,主要是满足残疾人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需要,属于较低层次,而进一步的发展型福利服务与扶助较少。

本部分利用“供需差率”对各福利项目的需求和供给比例进行对比。供需差率为正数表示供给较匮乏,负数则表示供给较充足。通过计算得到,医疗服务与救助:-0.25;辅助器具:0.39;康复训练与服务:0.08;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0.61;职业教育与培训:0.14;就业安置或扶持:0.42;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0.18;法律援助与服务:-0.30;无障碍设施:-0.76;信息无障碍:-3.84;生活服务:0.27;、文化服务:-3.84;其他:-0.73。

图4 被调查残疾人各福利需求与供给占总量的比例

数据显示医疗服务与救助、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法律援助与服务、无障碍设施、信息无障碍和文化服务等是供给相对较多的项目,而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仍然是供给比较匮乏的项目。这也体现了目前残疾人福利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从分福利项目上看,需要增加辅助器具、康复训练或扶持、职业教育与培训、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福利项目的供给。

2.分残疾类别的福利供需差距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出几乎所有类型残疾人的福利需求都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各类别残疾人福利供需存在差距,数量上不平衡和结构不匹配。

听力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辅助器具、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对比需求量和接受量也可以看出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供给和需求存在缺位,需要对听力残疾人增加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等方面的供给;

视力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方面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而生活服务供给较多。同时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康复训练与服务等方面的供给没有按照需求迫切程度进行供给,需要对视力残疾人增加这两方面的供给;

言语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而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供给较多。同时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没有按照需求迫切程度进行供给,需要对言语残疾人增加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的供给。

肢体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辅助器具、康康复训练与服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等方面供给不能很好满足需求;而医疗服务与器具、生活服务供给较多。同时就业安置或扶持等没有按照需求迫切程度进行供给,需要肢体残疾人增加就业安置或扶持的供给。等等。

因此,应根据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对福利需求迫切程度有针对性的增加相对应福利供给,提高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福利需求满足度。

3.分残疾等级的福利供需差距分析

通过对分残疾等级被调查残疾人福利需求和供给状况分析。本文得出随着残疾等级的加重,残疾人对福利的需求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和相关康复和辅助器具以及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和生活服务等方面。各等级残疾人福利需求都没有得到完全满足,供需之间存在缺位。

极重度残疾人福利供需存在差距,供需不平衡:其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是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和康复训练、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和生活服务等方面。从供给上看,残疾人接受福利的供给也集中在这些福利项目,但是其福利的需求满足度并不高。应针对极重度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迫切程度增加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方面的供给;重度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辅助器具等方面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同时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辅助器具等方面没有按照需求迫切程度进行供给。应针对重度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迫切程度增加医疗服务与救助等方面的供给。

中度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辅助器具、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就业安置或扶持等方面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而生活服务供给较多。应针对中度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迫切程度增加辅助器具等方面的供给;轻度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就业按照或扶持、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方面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辅助器具、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方面没有按照需求迫切程度进行供给。应针对轻度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迫切程度增加就业安置或扶持等方面的供给。

因此,应根据不同等级的残疾人对福利需求迫切程度有针对性的增加相对应福利供给,提高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福利需求满足度。

4.分年龄段的福利供需差距分析

通过对分年龄段被调查残疾人福利需求和供给状况分析。本文得出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对各福利项目的需求不同,其接受福利供给状况也不同。各年龄段残疾人福利需求都没有得到完全满足,供需之间存在缺位。

0-6岁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在康复训练与服务、医疗服务与救助、文化服务等方面供给不能很好满足需求。应针对该年龄段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迫切程度增加康复训练与服务等方面的供给;7-15岁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康复训练与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方面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而辅助器具等供给较多。同时应针对该年龄段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迫切程度增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供给。

16-59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就业安置或扶持等方面供给不能很好满足需求;而教育供给较多。应针对该年龄段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迫切程度增加就业安置或扶持等方面的供给。60-64岁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等供给方面不能很好满足需求。应针对该年龄段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迫切程度增加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供给。

65岁及以上残疾人福利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辅助器具、生活服务、康复训练与服务等方面供给不能很好满足需求。应针对该年龄段残疾人对福利项目的迫切程度增加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方面的供给。

因此,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对福利需求迫切程度有针对性的增加相应的福利供给,提高不同年龄度的残疾人福利需求满足度。

(二)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的原因分析

通过使用供需差率指标和分福利项目的供需比较对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年龄段等的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目前南京市残疾人福利供需存在差距,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即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匹配。通过分析,认为残疾人福利供需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1.残疾人福利属于准公共物品

残疾人福利属于准公共物品。就残疾人福利供给来说,其具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双重特点:一方面福利供给具有私人物品的特点,若由市场进行提供,则受到福利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等的影响;另一方面福利供给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若由政府进行提供则受到残疾人福利保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等的影响。

因此残疾人福利的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是双重的,不能简单增加财政投入就可以提高福利供给和供给效率。

2.残疾人对福利的需求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通过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分析可以看到,残疾人因受到自身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年龄段等的不同对福利项目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就分残疾类别上看,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多重残疾倾向于选择医疗服务与扶助服务,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更倾向于选择辅助器具和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服务,肢体残疾和多重残疾更倾向于选择进行康复训练与服务,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则倾向于选择相关职业发展类服务,肢体残疾对生活服务的需求程度更高。

从分残疾等级上,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的残疾人更倾向于选择医疗服务与扶助服务和辅助器具,除重度和极重度障碍以外,大多数残疾人更倾向于选择接受职业发展类服务,其原因也在于生活有重度和极度障碍的残疾人不适合工作,生活自理能力越差,越倾向于选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而残疾等级越低,越倾向于选择医疗服务与扶助与辅助器具。

从分年龄段上分析:年龄段为0-6岁的残疾儿童对福利的主要需求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预防等;年龄段为7-15岁的残疾少年对福利的主要需求为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等;年龄段为16-59岁的成年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就业安置或扶持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文化服务等;年龄段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残疾人由于年老对福利的需求主要为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

而目前残疾人福利的供给并没有具体根据残疾人群体内部差异合理进行福利供给,因此残疾人福利供需存在差距,结构不匹配。

五、缩小南京市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南京市残疾人福利供需调查分析,本文认为南京市残疾人福利供需存在差距、且结构不匹配:残疾人福利立法不够完善、残疾人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残疾人的总体生活水平总体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对策建议缩小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实现残疾人福利供给均等化的目标。

(一)健全残疾人福利法律体系

虽然目前我国重视残疾人福利的制度建设,制定了相应的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总体上讲,现有的残疾人福利法律法规存在临时性、滞后性等特征,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残疾人福利法制建设滞后于残疾人福利需求的发展。因此健全残疾人福利法律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制定具体执行政策,能有效的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和需求,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使残疾人福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首先,要加快针对残疾人特殊教育、医疗康复、劳动就业、老年残疾人、福利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让残疾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能与健全人一样,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创造自己财富,实现人生的价值。

其次,要制定残疾人福利具体实施办法,加强残疾人福利刚性的规定,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救助标准、福利服务设施项目等内容,使所有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法律赋予的权利。

最后,应该提高残疾人福利的立法协调性,促进各项法律、法规和实施办法之间的衔接,保证各项制度的覆盖范围和政策具有良好的协调性,让每一项残疾人福利的政策都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防止各福利管理机构相互推诿,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考虑建立残疾人福利津贴制度

目前,南京市对残疾人基本保障主要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代表的社会救助为主,建立在受收入审查的基础上,覆盖面较窄,难以保障所有残疾人的生活。在分析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时得出残疾人对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的需求仅次于医疗服务与救助和相关康复和辅助器具,居于第四位。因此要提高残疾人福利供给,让更多的残疾人真正受益首先应当设立残疾人福利津贴。残疾人福利津贴与社会救助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残疾人津贴制度应不受其影响单独立项实施。[8]

1.非调查型残疾人津贴

非调查型残疾人福利津贴与受助残疾人收入高低和贫困与否无关,只要符合相应的条件,就可以申请领取。非调查型残疾人津贴完全以残疾人的残疾等级为发放依据,以普遍惠及全体残疾人为目标,按月发放。按照目前我国残疾等级分类,可针对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标准,即从轻度到极重度(四级至一级)设立从低到高的津贴标准,极重度残疾的津贴标准最高,轻度残疾的津贴标准最低。

2.严重残疾津贴

从上述分残疾类别、残疾等级的福利供需差距分析中可以看出,多重残疾和重度、极重度残疾人对福利的需求更多,且集中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和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方面。因此,应该重视这类残疾群体的福利供给问题,给予多重残疾人和重度、极重度残疾人更多的帮助和服务。对这类残疾群体可以考虑发放严重残疾津贴,严重残疾津贴的获得只以残疾人类别和残疾等级为审核条件,该津贴与非调查型残疾津贴是不同的种类,该类残疾群体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即可获得两类残疾津贴。

3.生活津贴

从上述分福利项目的供需差距分析中得到,就业安置或扶持的供需差率为0.42,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的供需差率为0.18,生活服务的供需差率为0.27,可以看出这三项福利项目在残疾人福利供给中的匮乏,残疾人因为身体或精神残疾丧失工作能力造成失业或者就业困难,导致收入严重减少造成生活贫困。因此在残疾人福利津贴中可以考虑为没有正规工作的残疾人设立生活津贴。该津贴的发放需要对残疾人残疾等级和劳动能力进行鉴定,并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个不同等级进行支付。

4.护理津贴

护理津贴的设立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即:为19岁以下未成年残疾人提供护理津贴:需要护理19岁以下的未成年残疾人的父母,可以根据未成年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和需要情况申请领取护理津贴,该津贴按月补助;同时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残疾人提供护理津贴: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提供照料帮助的老年残疾人提供护理津贴,按月补助,让其用于购买护理服务。

(三)根据各类残疾人福利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增加残疾人福利供给

1.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残疾人福利项目的供给

残疾人福利作为准公共物品,其供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受产品生产成本、生产技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等。在分福利项目的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中,可以看到目前残疾人福利项目在医疗服务与救助、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法律援助与服务、无障碍设施、信息无障碍和文化服务等福利项目上是供给相对较多的项目,而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仍然是供给比较匮乏的方面。

因此,提高残疾人福利供给,在维持原来供给较多的项目外,加大财政投入,增加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生活服务等发展型福利项目的供给,促进残疾人福利供需平衡,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建立残疾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在财政预算上为残疾人做好物质保障,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

2.根据残疾人福利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增加相应福利供给

通过实地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残疾人对福利的主要需求在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年龄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残疾人的需求偏好有针对性的增加福利供给,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存权利的同时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别、等级、年龄段的残疾人的供需差距状况,并结合其福利需求偏好,有侧重的增加相应的福利供给。例如:对听力、视力残疾人应增加辅助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等福利项目的供给;对言语残疾人增加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方面的供给;对肢体残疾人应增加就业安置或扶持等方面的供给;对智力、精神残疾人应增加康复训练与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供给;对多重残疾人应增加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医疗服务与救助等方面的供给。

同时,考虑到轻度残疾人对就业安置或扶持这一福利项目的需求较为迫切、中度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需求量较大、重度残疾人对医疗服务与救助的需求程度较高、极重度残疾人更偏好于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等需求状况,增加相应的福利供给。

此外,从分年龄段上看,注意残疾儿童、少年的年龄特征和需求状况,增加康复训练、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的供给;对成年残疾人增加辅助器具、就业安置或扶持等方面的供给;而在对60岁及以上的老年残疾人提供福利供给时应考虑这一群体由于年老对医疗服务与救助和生活服务的需求偏好。

总之,在增加财政投入时不仅要考虑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年龄状况,还应注意不同残疾群体的特征(性别、婚姻、家庭收入状况),并借鉴发达国家在残疾人福利各项目的成功经验,分门别类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残疾人对福利的需求满足度;同时要积极做好残疾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残疾的发生。从而优化对残疾人福利供给的财政投入,提供残疾人福利供给的效率,促进残疾人福利供需平衡。

[1]郑功成:《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发展思路》,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

[2]侯岩:《关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载《宏观经济研究》,2001(29)。

[3]韩振秋:《中国残疾人福利政策的路径选择》,载《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11)。

[4]韩君玲:《关于我国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构建之思考》,载《河北法学》,2012(4)。

[5]朱晓晓:《残疾人福利供需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分析》,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王利肖:《河北省残疾人福利供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翟进:《城市残疾人福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8]张秀兰、王振耀:《2011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报告》,192~193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供需器具残疾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古代器具灌农田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科学确定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