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大数据:任重道远
2015-04-30喻亮星
喻亮星
奥维云网(AVC)2014年初发布了大数据战略,并提出了三步走的实施计划(建立数据转化能力、挖掘用户价值、开放式大数据平台)。通过一年的实践努力和观察分析,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家电大数据,依然任重而道远。
大数据的产业链从整体上可以分为四大层:I T基础层、数据基础层、数据安全层、数据应用层。在这四大层中,目前家电行业整体都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当数量企业的I T基础层建设尚不完善,设备以及带宽还不能支撑海量大数据的处理,大数据处理工具处于缺失状态;数据的标准化和流程的标准化都还没有建设完成,即使是在一些较大规模的知名品牌企业中,各产品品类和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也还没有完全共享共通;而在数据应用层,几乎所有企业的应用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绝大多数的应用还集中在互联网的市场营销场景,基于企划、生产指导、物流预测、用户运营等还难以找到有效的应用模式,整个大数据应用呈现发散状态,远没有形成燎原之势。
但大数据的发展也并非没有成就,行业单点的发展依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
海尔的“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转型思路集中在组织架构的变革,把资源集中到平台主、小微主上,企业文化从执行力向创造力转变,而平台主、小微主、创客三种人都围绕着用户转;
2014年美的启动用户社区建设,通过引进外部专业互联网企业合作并委托运营,开始了用户社区的运营。去年年底与小米的合作,更是希望在用户运营和互联网经营上借鉴小米的成功模式;
2014年6月长虹集团的软服中心和数字营销产业集团成立,从组织结构、具体行动和手段上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CHiQ系列产品和蜂鸟平台的建立,让长虹的互联网之路更强调用户、效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同样,创维和TCL等其他家电企业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在智能家电领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渠道商也开始了变革之路。例如南京的汇通达通过自建供应链管理平台,打通金融、IT、物流三大领域,洞察客户需求,整合多方资源,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中间费用全面提供商品组合、便捷物流、网络金融、售后和信息等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功能,让大数据应用有了一个发挥价值的舞台。
各大家电品牌商和渠道商虽然在大数据思考和转型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就奥维云网(AVC)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和业内各企业的交流观察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家电大数据应用推进还是略显缓慢。多数企业都有一种“一入互联深似海,从此回头是路人”的沧桑感。电商企业如京东、阿里、小米甚至乐视等目前确实金光闪闪,但对于大多数的传统家电企业而言,甚至对于其他的一些还在互联网模式转型道路上努力前行的企业如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等,目前依然还有许多困难期待跨越。
家电行业大数据应用还不成熟,时而狂热、时而消沉,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互联网的应用依然集中在电商营销模式的推进和用户交互模式的探索上,而基于两者数据的积累还需时日,分析应用业务还不明朗;
2、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依旧难以打破,各企业的大数据应用都是自给自足,尚未能形成开放的交易平台和机制;
3、大数据技术难度大,大数据人才极度欠缺,导致企业内部的大数据只能以改善现有业务和产品为主,多数应用仍然使用传统分析流程和工具,只是扩大了数据的来源、增加了数量。在相关性分析上还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4、更多新技术和企业之间的需求存在差异,不能很好的契合,目前的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来源当前都难以支撑。
家电大数据之路虽然还存在诸多坎坷,但家电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品类型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相对也完善,家电行业聚集的人才也很丰富,家电行业的互联网思维同样也非常活跃,所以,家电行业的大数据之路在未来2-5年内必将有一个高速的发展,这些发展将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地方:
1、家电企业内部数据的标准化和流程的标准化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企业将会在更高层面进行需要的大数据顶层设计;
2、企业数据多维度实时数据呈现,基于海量结构化数据系统的敏捷型BI系统需求将会在企业逐步推广;
3、企业自己内部用户数据与消费数据、售后数据贯通,相关分析价值凸现,数据应用模式将会从营销端向产业上下游渗透;
4、传感技术和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宽以及基础设备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设备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应用模式探讨将落实为可行的业务流程;
5、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研究,营销继续加强,并把用户研究结果应用于企划、创新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幅度提升;
6、基于全流程的行业大数据分析以及业务将会逐步得到解放,第三方的大数据应用服务提供商将会以颠覆者的姿态,在没有厂家和商家明确需求的情况下释放不可预估的价值输出,而这种应用将会在各个流程节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