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丽的街
2015-04-29
2013年夏天,我去北京市怀柔区学习,聆听了北京市发改委规划处的老师讲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方才知道北京有一条街,被老舍誉为“最美丽的街”。
这条街现已东延至朝阳门,西延至阜成门,叫做朝阜大街。在这条饱含历史与文化气韵的大街上,有闻名于世的故宫、景山、北海,有道教的东岳庙、天主教的西什库教堂、佛教的妙应白塔寺、儒教的历代帝王庙,有五四大街、北大红楼,有中国美术馆、国家图书馆、民俗博物馆、地质博物馆、鲁迅博物馆等等。这些地方在曾经的某个时候一定给您留下过美好的记忆吧。恰巧我每天上下班经过这条街,对这条美丽的街动了情。适逢“北京精神”的表述语发布,8个字——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条最美丽的街浓缩了北京精神,正在默默地向世人展示它历久弥新、博大精深的魅力。
“御河的水久已冻好,静静的,灰亮的,坦平的,坚固的,托着那禁城的城墙。禁城内一点声响也没有,那玲珑的角楼,金碧的牌坊,丹朱的城门,景山上的亭阁,都静悄悄的好似听着一些很难再听到的声音。小风吹过,似一种悲叹,轻轻的在楼台殿阁之间穿过,像要道出一点历史的消息。虎妞往西走,祥子跟到了金鳌玉蝀。桥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微明的月光冷寂地照着桥左右的两大幅冰场……树木微动,月色更显得微茫;白塔却高耸到云间,傻白傻白的把一切都带得冷寂萧索。”——老舍《骆驼祥子》
这是小说《骆驼祥子》里的一段描写,在文学家的神笔下,连紫禁城、景山和北海里的白塔都仿佛有知,感觉到了祥子内心难以言表的痛苦和复杂。而在最美丽的街上的所有景点亦仿佛有知,不知怎地,在这条不长的街上,凑到了一起,但却浑然天成,绝无牵强之迹。
这条最美丽的街全长不到10公里。东起朝阳门外的东岳庙,我们开始了文化之旅。东岳庙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庙宇,也是北京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虽经重修,但主体建筑仍保持元代风格。庙内神像、石碑、楹联众多。记得小时候常听奶奶念叨“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精豆子、不吃亏儿”,这是老北京的顺口溜,讲的就是东岳庙里的4块石碑。有个楹联很有意思,“道法长存,尧舜千秋不死;圣贤尚在,孔颜万古犹生”,尧舜、孔子、颜回是儒家动辄提到的,却出现在了道观里,这块小小的楹联体现了中国文化包容的特点。历史学家吕思勉著《中国通史》说,“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统”,我深以为然。那么,是什么使我中华文化“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冯友兰语),是什么使我中华文化未曾中断而一脉相承,又是什么使儒释道法墨等等兼收并蓄、和谐共存,我以为包容的精神是很重要的原因。“北京精神”之包容精神高度凝练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尊重差异、包容海纳,成就了北京大气、睿智、高远博大、盛大恢弘的城市魅力。
经过朝阳门桥,一直西行,就到了中国美术馆。不管外边狂风大作还是骄阳似火,美术馆里的温度和湿度绝对宜人。主楼建筑的蓝本是敦煌的莫高窟,黄色琉璃瓦大屋顶颇具民族风格。有学者曾说,能让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忘物与我的关系,除了美术(艺术)何足以当之?!然而我国人却沉溺于(痛苦)生活之欲,而乏美术(艺术)的知识。读到此,感到艺术与哲学竟然如此相通。
继续向西去,便到了五四大街上的“北大红楼”,即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这是一座近代建筑,建筑主体用红砖建成,故被称为“红楼”。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滥觞之地,它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新青年》北迁于此;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播撒中国革命火种在此;1919年“外抗强权,内惩国贼”、“废除21条”等口号由此传出,遍及中国,“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伟大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北京精神”之爱国精神铭刻在此。
再往西走,便是故宫,中国5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这里居住过24个皇帝,拥有最高等级的建筑规格。如果在秋天,神武门前的银杏树叶便都黄了,映衬在蓝天下,煞是让人留恋。护城河水在红墙外的阳光下波光粼粼,引人无尽遐想。遥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于景山。那时的刀光剑影和金戈铁马早已不复存在,只是我在暗暗思忖,史家评价崇祯帝励精图治,说他既不好色,也不好酒;既不残暴,又不穷兵黩武,不但勤政而且节俭,可是,怎么就沦落到了杀自己的孩子然后自尽的结局呢?真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故宫两个角楼之间有个牌楼很值得注意,牌楼上方写着4个字——“大德曰生”。每次看到我都感到有所启发。这4个字出自《易传·系辞下》,原文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在我有限的理解中,我认为这几个字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涵义:天地没有索取报酬,但让“物”生长,出乎自然,长乎自然,让“物”按照它内在的本性自然地成长;大德是生,不是杀,所以要明德慎罚;大德是生,不是衰,所以要积极地、坚强地、富有生机活力地生活;生不只是生命,还包括自然、社会、人事,而大德亦不仅有天地自然的属性,还显示出一种人文意义上厚德的光辉,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生命、宇宙生命,是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这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北京精神”之厚德精神传承厚德载物并凝练成了北京人的精神品质,北京人以肩负使命感、责任感为德,以宽厚、宽容、乐观、豁达为德,以诚信、谦让、奉献、和谐为德,以坚韧、自强、平和、满足为德,以彬彬有礼、无奢求、简朴、从容为德,以尊重人、给人以人文关怀为德。
再往前,看到北海与中南海一桥之隔,北海里的白塔与中南海外半椭圆形的国家大剧院隔“海”相望。在桥上,透过栏杆,能看见小鱼游来游去;荡起双桨的小船,在夏天的夜晚换作了能发亮的荷花船。
接着向前,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方志馆),这个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中藏有镇馆宝物——《四库全书》。图书馆的一层可查阅地方志,顶层可查阅古籍。阅览室里的桌子古朴典雅,每个桌子上都备有绿色灯罩的台灯,使人安静且满足。自从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这种非凡的创造力便产生了一种影响世界的力量——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书籍曾经被一艘艘的“唐船”运往日本长崎,跋涉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亦曾把当时先进的印刷技术辗转传到世界。曾经的创新能力积累了举世瞩目的文化成果,这种能力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北京精神”之创新精神正是北京人利用这个伟大的时代契机,将创新精神传承光大,继往开来,创造新的、更大的光荣与梦想!
再往前走便到了西什库教堂。这个天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里的彩色玻璃非常漂亮,大堂正门两旁有两座中国式建筑碑亭。接着向西去,依次游走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历代帝王庙(吸引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场所)、妙应寺(即白塔寺,寺内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地质博物馆、鲁迅博物馆、金融街,最后到达阜成门桥。在桥头有家护国寺小吃店,若想体验京味生活,您可以要一碗豆汁儿、俩焦圈儿、一盘爆肚,再来碗卤煮火烧,肯定够“味”了。
至此,以东岳庙开始、护国寺小吃结束,整条最美的街便赏鉴完毕。您会感受到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中国文化内涵;感受到多种文化共存(皇家文化、平民文化、宗教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感受到北京风格、中国特色、中国人的性格。您更能感受到“北京精神”之所在——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是城市的文化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将不断提升首都文化竞争力和感召力。正是“北京精神”,使古老又年轻的北京城充满魅力、焕发生机。正如林语堂在其《大城北京》中说的那样,北京的魅力难以抵抗、不可名状。
最美的街,因为包容和创新而美,也因为爱国和厚德而不朽。它是哲学的;小说的、美术的;民族的、世界的、宇宙的。
(本文作者:蔡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