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家华的创业之路

2015-04-29陆新之等

现代阅读 2015年6期

2009年夏天,由于一个收购案,一位亚裔企业家成为美国媒体追踪的焦点,他就是谢家华。

当时,谢家华用10年时间创建的网上鞋店美捷步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被电商巨头亚马逊相中。一向谨慎的亚马逊斥巨资收购了美捷步,交易额约合12亿美元,这是亚马逊成立以来最大一笔收购。作为美捷步的创始人兼股东,35岁的谢家华因这笔收购跻身美国亿万富豪之列。

往前追述,谢家华也曾经历失败,但更多的是成功。在他30多年的人生中,浓缩了太多的创业精华。

9岁时,谢家华有了一个与年龄不相称的宏大梦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蚯蚓经销商。他在一本书上看过,如果将一条蚯蚓拦腰斩断,那么不久后两段蚯蚓肢体便会长成完整的蚯蚓。尽管这有些残忍,但这实在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点子。谢家华说服父母花了33.45美元,买来一个装着100条蚯蚓烂泥的盒子。当然,他没有将蚯蚓切为两截,而是将它们放在一个盛有泥巴的盒子里,每天将蛋黄倒在上面,希望蚯蚓快速成长。然而,一个月之后,当他翻查泥土,发现盒子里的蚯蚓都通过盒子底部的网眼跑掉了。谢家华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谢家华迷上了旧货生意。他将自家车库的旧货拿出来兜售,卖完后,他又说服朋友将家里的旧货拿出来卖。为了促销,他们还想出一个主意:自制柠檬水与旧货一起卖,让朋友穿上小女孩的衣服做促销。结果,路人纷纷被吸引过来,卖柠檬水挣的钱居然超过了卖旧货所赚的钱。

初中时,谢家华做过一段送报员,但他很快厌倦了这项枯燥乏味的工作,转而办起了自己的报纸。谢家华撰写了一些故事、笑话和谜语,把它们印刷在20页新闻纸上,命名为《大火鸡》,向同学兜售。第一期卖出去四份,收入20美元。这个成绩鼓舞他向商户拉广告,一家理发店居然真得花了20美元买下一个版面,但第二期报纸出版后,只卖出去两份便没了下文。

读高中时,谢家华迷恋上电子计算机,他选修了计算机编程,很快便具备了相当的编程水平,两年后便能够在暑期班上向低年级学生讲授这门课程,这还给他赢得了许多兼职机会。

谢家华对赚钱的兴趣有增无减,他懂得自己的优势,并能够很好地发挥它们,出色的计算机才能给他带来不少外快。他从卢卡斯电影公司那里得到一份游戏测试员的工作,每小时能挣6美元。后来,他在另一家公司找到编程方面的工作,每小时收入15美元。

尽管学习并不用功,但优秀的成绩足以让谢家华入读哈佛大学。在哈佛,他的赚钱能力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与大多数美国大学生一样,谢家华在课余时间打过许多工。这些零工不过是为更多地接触电脑,真正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小吃事业”。

谢家华与朋友衫杰接下宿舍楼下的一家小吃部,为300多名学生提供食物。每天,他们从麦当劳买来汉堡,然后以每个3美元的价格出售,能赚2美元。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谢家华建议转做比萨店。由于经营有方,他们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收回了成本。比萨店生意兴隆,一直经营到谢家华大学毕业,成为他正式创业前的一个小小的注脚。

1995年,谢家华从哈佛大学毕业,他不必担心工作——甲骨文公司雇用了他,年薪高达4万美元。他的搭档衫杰也被雇用了,于是两人又住到了一起——这为他们随后的创业提供了许多便利。

在甲骨文公司,谢家华的工作是测试工程师。枯燥乏味的工作使他想找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做。为了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他们在入职5个月后向甲骨文提出了辞职。

谢家华和衫杰开始计划着找个更好的点子继续创业。一天,他们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通过这项程序,注册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看到一些随机插播的广告,网站浏览量越大,获得的积分越多,达到一定积分,就可以在系统内免费做广告,被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程序一经设计出来,他们就觉得“很酷”——对于那些预算有限的网站来说,不啻一个好的推广平台。他们为这个程序取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网络链接交换”,即“链接交换”公司雏形。

程序完成后,他们发邮件给了一些小网站,向它们介绍“网络链接交换”,并希望它们可以免费试用,多数网站很热情地接受邀请。随着名声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网站到他们的系统注册。两个人通宵达旦地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空余时间,不是忙着维护系统,就是忙着回复客户邮件。

5个月后的一天,谢家华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专程从纽约赶来的客户,邀请他和衫杰共进晚餐。这个叫蓝尼的商人对谢家华和衫杰手头的事业似乎早已摸透,相比在“链接交换”系统做广告,他对直接收购更感兴趣,并当场提出一个自以为颇具诱惑力的价码:100万美元。然而,谢家华和衫杰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馅饼”冲昏头脑。他们认为事业才刚开始,潜力尚未被完全开发,未来的商业价值一定比现在大,以区区100万美元卖出去显然不够明智。作为拒绝的理由,他们将价格提高到200万美元,被蓝尼拒绝了。

这笔不了了之的收购坚定了谢家华和衫杰的创业信心,随后,他们全力投身“链接交换”公司。

1996年年底,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这个年轻人安排了一次会面,表达了收购意向,出价2000万美元。听到这个数字,谢家华第一反应就是震惊,庆幸“5个月之前没有把公司卖掉”。短短5个月时间,公司价值上涨了20倍!谢家华、衫杰和阿里花了好些天才镇静下来。第二天,谢家华向全体员工宣布了最终决定:拒绝雅虎所提的条件。他说,“网络世界正在爆炸性地发展,像网景、易趣、亚马逊和雅虎这些公司,正在改变人类的历史。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多成功的公司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也有机会使自己的公司成为它们当中的一员,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谢家华谢绝了雅虎的收购,同时为急需资金扩张业务的“链接交换”公司吸引来了风险投资——红杉资本合伙创始人迈克·莫里兹投资300万美元,获得“链接交换”20%的股权。

随后的几个月,“链接交换”注册用户迅速攀升,业务量稳步上升,公司规模急剧扩大,不得不租用面积更大的办公空间,并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地开设办事处。

这时候,谢家华感到有必要引入一个财务副总裁。实际上,他心中早有人选。在哈佛经营比萨店的时候,一个名叫林君叡的同级生引起了他的注意。此人总是每隔一段时间下楼来买比萨,而且喜欢买最大号的那种,这让人误以为他超级能吃,但其实他是把比萨拿上楼去分成小块出售,从中赚取差价。林君叡精明的商业头脑令谢家华印象深刻,毕业后两人各奔东西,林君叡去斯坦福攻读博士,但林君叡对博士学位兴趣不大,只是碍于父母颜面。1997年年初,在谢家华邀请下,林君叡辍学加入“链接交换”。

接下来的一年,在迈克·莫里兹的财力支持下,谢家华、衫杰、阿里和林君叡把“链接交换”发展成一个近200人的富有朝气的公司。

1998年11月的一天,微软提出以2.65亿美元收购“链接交换”。作为附加条件,三个创始人谢家华、衫杰和阿里至少继续留任一年,期间每人都将获得一笔额外收入,谢家华可以获得高达4000万美元的收入,但如果中途退出,不仅分文不得,还得倒赔800万美元。他心想,“坚持完12个月就可以了”。

然而,接下来的几个月,谢家华并不快乐。他不得不面对那些厌恶的人事斗争,这让他感到像是浪费生命。终于,经过深思熟虑,他放弃了那笔唾手可得的财富,选择追求自己的生活。对于谢家华来说,他已有了足够的钱来度过余生,不必为了4000万美元而“困在微软”。

红杉资本在“链接交换”的300万美元投资为其带来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回报,同时让谢家华、衫杰、阿里以及“链接交换”的许多员工变为富人。这件事触动了谢家华,他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一切有可能不会发生。这件事让他发现了资本高效升值的途径。现在,他成了有钱人,他希望组建一支风险基金,让已有资本再次增值。

此时,谢家华声望正值巅峰,“链接交换”的成功让人们有理由相信,把钱交给这个年轻人不会错。结果,他成功地从前“链接交换”员工那里募集到2700万美元。他把这支基金命名为“青蛙”。接下来,谢家华与林君叡开始拜访不同的小公司。他们将资本分散投资于创业型公司,为有潜力的公司提供种子基金,孵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将股份出售给大型风险投资基金。本着广撒网的想法,他们投资了许多公司和项目,甚至包括一部电影。结果,在进行了27笔投资之后,青蛙基金资金即将告罄。

2000年,在互联网泡沫冲击下,旧金山的创业环境一落千丈。由于没有后续投资,谢家华投资的一些公司倒闭了。到后来,只剩下一家公司。它曾九死一生,历经辗转,终于生存下来。10年后青蛙基金投资回报超5.8倍,成为表现最出色的基金之一,而这家公司就是最大的利润来源。

它,就是美捷步。1999年,它只是一个怀抱着“成为卖鞋的亚马逊”的梦想的小公司。

(摘自浙江大学出版社《天生创业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