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把竹节好椅

2015-04-29花生米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5年10期

意大利,除了美食、美景以及琳琅满目的名牌外,这里也是一个手工艺纷繁的国度。列瓦厅(Levaggi)竹节椅的故乡便在滨海城市基业瓦里(Chiavari),受意大利的文化影响,列瓦奇的作品追求品质、细节及功能性。

此行来到了意大利海滨城市—基亚瓦里,目的是追寻到瓦奇竹节椅的“踪迹”。来到它的故乡,探索这个几乎在每一场皇室晚宴都能看到踪影的竹节椅的迷人之处。在前往工坊的途中,映入眼帘的尽是五颜六色的房子,房子的墙上都刻上了美丽的图案,一切都如此美好、真实。踏着凹凸不平的石子路,来到一片布满窗户的红墙前面,推开红墙底下的铁门,进入院内,沿着小道走到尽头的房子就是列瓦奇工坊,也就是生产基亚瓦里竹节椅的地方。就在房门边上,一把未完成的竹节椅端放着,背景是一块块硕大的木头,甚至比人还高大。接近中午阳光洒了进来,把椅子婀娜多姿的形态照射在墙上,十分漂亮。用婀娜多姿来形容竹节椅一点儿也不为过:形态优美、纤细高雅,还带着那股不可侵犯的傲气。

竹节椅的起源

竹节椅是朱塞佩·吉他诺·斯卡尔兹(Giuseppe Gaetano Descalzi)于1807年创意非凡的发明。他是一位来自贾巴利内阁(II Campanino)的椅子制造商,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有一次父母在家设宴,在院子里摆满了充满宫廷设计感的椅子,当时朱塞佩就突发奇想,想把眼前的椅子设计都简单化。于是,他开始为椅子做减法,最后设计出了竹节椅。椅子非常独特:拥有现代的设计,外形线条优美、简约,少了那个时期的过多装饰,这创新的椅子设计随即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他进而对椅子不断进行改良和测试,成功设计出约两公斤重的椅子,从两层楼高的窗户把椅子往下扔,椅子上竟然丝毫损坏也没有。那一刻,朱塞佩成功改写了椅子的进化史。因为各方面的优势,竹节椅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椅子,不只是每家一张,竹节椅更“入侵”了法院,他的拥趸还包括了拿破仑三世,而里根总统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白宫的会面,坐的就是竹节椅。竹节椅已经成为一种正式场合的标榜,更是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

温暖的木匠两兄弟

迎接我们的是木工坊的负责人——列瓦奇两兄弟。他们俩人长得一模一样,乍一看以为是双胞胎,不过他们并不是,哥哥麦克·列瓦奇(Michel Levaggi)和弟弟史蒂凡·列瓦奇(Stefan Levaggi)相差三岁,他们是列瓦奇工坊第三代传人。麦克告诉我,他们一家三代都住在基亚瓦里,还把竹节椅命名为基亚瓦里竹节椅,因为这座城市赋予了他们一切。在意大利,基亚瓦里竹节椅是无人不晓的,而这座城市也因为竹节椅而广为人知。每当说起这座城市,列瓦奇兄弟的眼里就闪耀出一种光芒,那是一种引以为傲的光芒。

列瓦奇兄弟透露,他们童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工坊里度过的。别家的小孩都爱往外跑,他们却喜欢在工坊里玩。满室的木屑是他们的玩具。从小在爷爷和父亲的熏陶下,他们爱上了一切和木头有关的东西,更对造椅这件事爱得无法自拔。从基本功学起,从选木、制造到设计,两兄弟无所不能。史蒂凡说:“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干这一行的,每当父亲工作时,我总在他身边转来转去,特别喜欢看父亲低头造木,专注地把一块块方正的木头雕塑成线条利落的圆柱形状,那时我就告诉自己长大也要像父亲一样,用双手造出一张张漂亮的竹节椅。”中学毕业以后,两兄弟分别主修产品设计及人体学,为的就是能继承家族的手工生意,再将之发扬广大。

记忆深处的意大利

两兄弟带我们一边参观工坊,一边和我们仔细讲解一张竹节椅的制作过程,我们看到了许多成品以及半成品的椅子。细细观察,发现他们的产品不仅外形养眼,试坐以后更是绝对舒适。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曾有句名言:“真正的快乐在于休憩”。列瓦奇的产品即为人类快乐而制造。结实而修长的基亚瓦里竹节椅,只是看着它们就无比享受,等真正坐下,那种愉悦更是可想而知。在基亚瓦里,传统技艺历史悠久。樱桃木、榉木、枫木,这些珍贵木材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经过精心凿制,被深加工成玲珑的艺术精品。当地的家具制造商盖特诺·戴斯卡兹创造的品牌“坎帕尼诺”,就是在18世纪从基亚瓦里竹节椅中得到的灵感,它们的共同特点为坚固、时尚、轻巧、功能性强、低调优雅、设计简洁。该产品一经推出即迅速风靡整个欧洲。这项优秀的传统技艺代代相传,无论切割还是抛光、铸造还是组接,工匠们轻巧纯熟的双手是所有过程的精粹。奉献给我们的则是一份视觉享受和坐享其中的无比快乐。

为一张椅,三年改了不下百次

展示厅有两把柚木色及金色的椅子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麦克解释:“椅子是由樱桃木制成的,这两把竹节椅花了三年时间,更改、修正不下百次。”竹节椅一共由37个部件组成。“因为椅子不同于雕塑,它是拼接起来的,各部件的衔接采用意大利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史蒂芬补充说。为了把椅子做得生动,既要有竹子的外形,又要有变化,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大小长短粗细比例更是十分重要。三年来,他们更改、修正不下百次,精力全部集中于竹节椅上。除了美观的造型,更重要的是椅子带给人的舒适感。

与其说麦克和史蒂芬为设计师,他们更喜欢“木匠”这个称号。“我们喜欢被称为木匠,虽然我们有不同的学习和培训经历,但我们都有着同样的激情,那就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塑造漂亮的竹节椅。”麦克说。一直和木材“打交道”,从而学习它的秘密。史蒂芬说道:“在我们的工作室,有一种很奇特的现象,一般人都认为,像我们这种流传三代的木工坊,在里边工作的肯定都是老木匠,可是在我们这里,老木匠和年轻的木匠混合着,他们都是对木材有热忱的一群人,最老的木匠已经72岁了,而最小的只有21岁。”

工坊里的每—双手

两兄弟带我们来到了展示厅,满室堆满了设计精美、巧夺天工的椅子。“我们享受塑造椅子每一个组成部分的过程:喜欢手中握着木头的美好,只要把木头放在手里,我们就可以评估树龄以及它的价值和特殊性。”麦克娓娓道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把这些步骤委托给冰冷的自动化过程的原因。对他们来说,木头是有温度的。也因为这样,他们坚持少量的生产以及对高水准细节的诠释与表达。对于用料,他们选用生长于利古里亚亚平宁山脉(Ligurian Apennines)的树种,其中包括山毛榉树、樱桃树、白蜡树和枫树。史蒂芬补充说:“这些树种比起其他树种来得更坚固,且富有弹性,是制造竹节椅的最佳材料。”

两兄弟可谓在每件事情上都亲力亲为,他们和“Parco Naturale dell Aveto”森林保育协会合作,从那里购得材料。从一开始的选树到切割再到后期加工,两人都全程参与。麦克还透露,木材加工后得等两到五年才可以作为椅子的材料。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使用了机械,但列瓦奇工坊生产的椅子,80%还是手工制作完成。他们对手工艺的坚持保留了基亚瓦里竹节椅的传统特色工艺,同时还注入了时代的特色。你会发觉,时间在这座城市里好像被冻结在两百多年前,那时候的工艺在这件木工坊里仍旧不停地运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