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he End Of The World 驶向南纬54度
2015-04-29
沿着与麦哲伦海峡平行的大街,我走来走去寻找港口。路上,一条正在睡觉的流浪狗突然起身走到我的前面,还频频回望,仿佛在给我指明方向。跟着它来到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的雕塑跟前,发现正对着的果然是码头。当我登上舷梯时,看到它又开始打起盹儿来。这番奇遇让我觉得身心舒畅,但片刻之后,我就置身在前往乌斯怀亚(Ushuaia)的Stella Australis游轮上的一间小小的舱室里,还有个更小的淋浴间,对讲机里传出来的音乐震天响。我有预感,这四天的海上之行将会很漫长。
当我和在Explora(exploracom,巴塔哥尼亚的奢华酒店)认识的两个朋友朱利安和杰拉尔德一起出席“欢迎酒会”时,皮斯可(Pisco)已经斟上了。接下来我们每一顿饭的同桌还包括一位甜美的英国女士,她的丈夫去世之后,这是她第一次独自旅行;还有一对来自布列塔尼的法国夫妇,他们之前在这里认识。这对夫妇已经在外旅行半年了,去过尼泊尔、泰国、越南,现在要把剩下这半年用来探索南美洲。由于他们在南美也只能算短期停留,所以没机会欣赏到巴西的巴萨诺瓦(Bos鼢Nova)和古巴的古巴和声(SonCubano)。“时间有限,”他们说,“但是日子还长着呢。”
第二天一早,我觉得船好像是在安斯沃思海湾(Ainsworth Bay)的什么地方搁浅了,实际上是我们要在这里停靠上岸。客人分别穿上橘色救生衣,登上小艇,被带到阿尔韦托德阿戈斯蒂尼国家公园(Alberto De Agostini National Park)里的一个海滩。这个公园得名于一位意大利牧师兼探险家,他是第一批跨越南巴塔哥尼亚冰原的勇士。我们从玛李呢尼冰川(Marinelli Glaaer)附近的水域穿过,大块的浮冰漂浮在水面上,水下部分占据了3/4,有的透出幽幽的蓝色。上岸之后,乘客们按照不同的语言分组;当地向导们均擅长多国语言。我们的英文向导瑞奇是智利人,个子不高,他负责带领我们游览全岛,认识当地的动植物群。他指给我们看那些被遗弃的海狸窝。这些海狸是从加拿大引进到火地岛(Tierra delFuego)的。由于在当地没有天敌,数量增长很快。它们筑起的大坝影响了森林里原有的排水系统,导致洪涝淹没了植被和草场,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危害比人类还要大。但当我们漫步在这片常绿林里,它依旧美得人心醉。瑞奇鼓励我们去摸摸那些“歌汇”树,感受它们所散发出的生命的力量。“歌汇”音译于西班牙文Coihue,是—种生长于智利中部与南部的落叶树的树干。我们品尝了一种名为Chaura的本地浆果,外观和口感都跟苹果差不多。瑞奇在一个池塘边停了下来,森林一直延伸到这里,再往前一步就是悬崖,地上黄绿色的苔藓随处可见。他让我们跟他一起静静地冥想片刻。有些同伴闭上了眼睛,但我实在不舍得那满目深深浅浅的绿。我们听着瀑布的声响,呼吸着地球上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才能享受到的新鲜空气。而当我们走出森林时,热巧克力和威士忌正在等着我们的归来。这里是欣赏玛李呢尼冰川的一个经典好位置。下午,我们坐着橡皮艇去往萨克斯小岛(Tuckers Islers)看望麦哲伦企鹅(Magellanic penguns),而离得不远的德拉富恩特岛(De la Fuente Islet)则是鸬鹚的天下;空气中弥漫着禽类栖息地独有的浓烈气息。
船上的晚间娱乐是卡拉OK。老实说,当你逃离俗世躲进这大洋深处的游轮上,却跟一帮陌生人一起大唱特唱流行歌曲,真的是没有比这更滑稽的事情了。我走上甲板,已经有十几位乘客坐在那里,正在听两位向导深情演绎一首西班牙歌曲。许多乘客都鼓起勇气献歌几曲,但还是有不少人脸皮薄,只愿意当个看客。场面看上去惨不忍睹:—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疯子纵情演绎经典摇滚歌曲。那天刚好是我那位澳洲朋友的生日,我说服他采用了最有纪念意义的庆祝方式——跟我一起高唱皇后乐队的那首《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rmnan Rhapsody)。当另一首皇后乐队的老歌唱到尾声时,船上大部分房间都加入了合唱:“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探险精神——比如就像这样站在麦克风前纵情歌唱——是最能够酝酿『葡宜的催化剂之一,无论在哪儿,无论各自的背景和文化有多大差异。当然,还有手中那杯皮斯可。
广播里传出的声音让我从狂欢中惊醒,说是已经靠近德瑟莱申岛(Desolation Island)。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荒凉。但这卡拉OK之夜实在让我高兴,足以助我抵御一切孤独。橡皮艇穿过皮亚峡湾(Pia Fjord)里漂浮的冰层,这些都是从皮亚冰川(Pia Glaaer)上掉下来的零碎。我的船老大卡尼图(Canito)凝视着那雄伟的冰川,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用西班牙语喊出一句:“我爱巴塔哥尼亚!”橡皮艇慢了下来,最终在Stella Australis游轮和冰川之间的位置熄火。卡尼图看上去也有点儿发懵,他检查了一下变速箱和引擎,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而此时,橡皮艇又突然发动了。他哈哈大笑起来,我们才意识到是他在跟我们开玩笑。他还在继续闹呢,一会又哼起了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我们终于安全靠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巨大的冰川,希望能亲眼见识到冰层剥落的盛况。大家都听到了一声爆裂,紧接着像是大炮开火一般的轰隆隆声,但当我们到处搜寻响声的出处,却只有一朵巨大的水花给了我们答复——就像听到雷声,举头望天的时候,却已经风平浪静了。我们沿着冰川走了一遭,迷人美景尽收眼底,就是橘色的救生衣和醒目的The North Face外套在这自然之美中显得不大协调。
我们回到游轮上,继续探索阿利冰川(GlaaerAlley)。那是一个接一个的悬冰川,除了其中一个是以河流名称命名之外,其他都采用了欧洲国家的名字。当我们依次穿过西班牙、罗曼什河( Romanche)、德国、意大利、法国以及荷兰时,甲板上也为大家准备了应景的点心,着实让人兴奋。在德国冰川,我们吃到了小香肠,喝到了德国啤酒。来到意大利冰川,大家一人捧着一块披萨在甲板上闲聊。而当我们抵达法国冰川时,手中则是拿着—杯香槟酒。我走上露天甲板,一道双彩虹从右边的船舷直落入冰川之中。没有比这更美的了;当大家手忙脚乱找相机时,彩虹在几分钟之内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冰川和彩虹都过去之后,在船上的时间显得有点儿难熬,所以当被问到是否有兴趣参加晚上的时装秀时,我居然一口就答应下来。向导们给我们搭配上巴塔哥尼亚抓绒衣和合恩角(Cape Horn)棒球帽,我们趾高气扬——其实笨拙得很——走进了甲板上正在玩宾果(Bingo)游戏的人群里。
最后一天,我们的第一站是乌莱亚湾(WulaiaBay)的纳瓦里诺(Navarino)岛。帕特里西奥领着我们来了一次轻松的海岸漫步,讲述Yamana的故事,生活在岛上的本地土著也被称作Yaman。这些游牧民族用双手掏空树干做成独木舟,四处狩猎。帕特里西奥在Ausrralis兴建的小博物馆里向我们展示了一艘Yaghan独木舟的复制品。他们的狩猎方式是男人们站在船头用叉捕鱼和海狮,女人们则负责在后面划船。“她们都是很棒的女人,非常坚强。”帕特里西奥说,“她们一边划船,还会一边寻找水里的贝壳。你知道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因为她们可以潜入冰冷的水里把它们捞上来。”尽管居住地气温不高,但Yaghan人通常都浑身赤裸,只在身上大量涂抹他们捕杀的海狮身上的脂肪。
英国皇家海军“小猎犬号”的罗伯特,菲茨罗伊船长(Captain Robert FitzRov)企图“教化”几个土著,于是把他们带回英国。一年之后,土著们回到巴塔哥尼亚,可没过多久,又过回了自己从前的生活。英国人依旧继续干涉Yaghans的生活和习俗。英国传教士把外来疾病传染给他们,以说服他们穿上衣服;移民们引进到纳瓦里诺岛的羊被土著们“偷走”,也完全是因为后者根本没有英国人意识里的“财产”概念。这是一个从19世纪中期到现代社会的惊人飞跃,而整个土著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人口从大约三千人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纯Yaghan血统的克里斯蒂娜.卡尔德隆(Cristina Calderon) -她住在靠近世界尽头的一个小岛上的小房子里,Yaghans的传承命悬一线。
向导们一整天都在提醒我们合恩角的航行环境有多恶劣。海面上不可预测的风向和洋流,让所有路过的船只都闻风丧胆。他们说,从这里安全上岸抵达合恩角国家公园(Cape Horn NationalPark)只有50%的把握,并且极有可能是“落汤鸡式登陆”。我不是水手,但直觉告诉我这也有点儿太夸张了——或许只是为了增加合恩角的传奇性吧——当然我也不能轻视船员对于安全性的重视。在几位向导乘着橡皮艇侦查了前方状况之后,我们被放行了。
终于,我们保持干爽地抵达了合恩岛(HomosIsland)。我爬上无数级台阶,沿着一条木栈道,迎着狂风终于来到了合恩角纪念碑跟前,那是一个信天翁轮廓的雕塑。站在纪念碑前南望,我想这应该就是我这辈子最接近南极洲的一次了吧(大约五百英里)。在栈道的另一头是一间小教堂和一个灯塔,有户人家住在那里。每年都有—位智利海军的军官带着他的家人驻扎在这里看守灯塔。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难捱的孤独,一整年远离文明社会,孤零零地在这个岛上独自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过之后,当我看到满眼穿着橙色救生衣的游客时,才意识到守塔人其实每个星期都会见到Australis游轮送来的游客,以及其他路过合恩角的船员。当我见到守塔军官安德烈斯和他的妻子保拉、儿子马蒂亚斯以及小狗梅尔吉奥时,他们看上去情绪相当稳定。安德烈斯甚至对自己能获得这个任务感到非常荣幸。当被问到这段在合恩岛的经历时,他回答:“很好,这是个全新的体验。”脸上挂着自豪的微笑。
我对那个不得不住在世界尽头的小男孩充满了同情,他的小狗是他探索这个面积有限的小岛的唯一同伴。我还记得Explora那些天真无邪的向导和牛仔,记得Australis游轮上那些在甲板上唱卡拉OK和跳探戈的向导。向导帕特里西奥告诉我的那句话也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Yamana人曾经生活得很不错。”他说。他给我看了一些图片,上面是Yaghan人雕花的长矛。对于Yaghan人来说,尽管缺衣少食,也没有地方住,但他们依旧有热情创造美好的事物。是的,帕特里西奥说得没错,他们曾经过得非常不错。
最后抵达乌斯怀亚港,码头则停泊着世界各地来的游轮,有小至两三百人的,也有大至两三千人的。乌斯怀亚是一座由囚犯建造的小城。据说在20世纪初,阿根廷政府效仿英国将囚犯送往澳大利亚的做法,也在乌斯怀亚设立监狱,将重刑犯流放到这里,因为是个岛屿,想要逃脱几乎是不可能的。囚犯们在这里建造房屋,修建铁路。小城已初具规模,圣马丁大街为主街道,与海岸线平行,商店一家挨一家,明显是为游客而开的。街道一端的教堂是最高的建筑,但也只有四五层楼高。即使不下游轮,远远看过去,整个城市色彩明媚,黄、红、黑、白、蓝之色点缀着冷酷仙境。
搭乘Stella Australis须知
到达
国内去往彭塔阿雷纳斯的航班,至少需两次中转。已有美国签证的游客,可以选择搭乘美国联合航空飞往休斯顿,然后转往圣地亚哥,再搭乘智利航空前往彭塔阿雷纳斯。如果不想办理美国过境签的话,则可以选择飞抵法兰克福或巴黎,然后换乘智利航空前往圣地亚哥,再转至彭塔阿雷纳斯,从乌斯怀亚回北京,搭乘阿根廷航空至布宜诺斯艾利斯,然后换乘卡塔尔航空由哈马德国际机场飞北京,中途在多哈经停。
气候
十月的乌斯怀亚气温在2℃~10℃之间,火地岛呈现温带海洋气候,降水较少,且纬度较高,冬季湿冷。十月平均气温为5.9℃,记得带好防风保暖衣物。
游轮
M/V Stella Australis游轮建于2010年,船上有100个豪华客舱,可容纳210名乘客,船上所有的高级餐食、酒水、饮料和一些娱乐活动全部都是免费的。其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彭塔阿雷纳斯和乌斯怀亚之间,分别有三晚、四晚和七晚的行程。
australis.com
价格分别为¥9,200、
¥11600和¥1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