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丛林中的“生物多样性视觉探索”
2015-04-29李春梅肖诗白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Y9sfoexMm4ctrxSfLEKVnh.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iaeQzCWs4cqrgCwCcj7gqP.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3hMuZ9Khupt6nuCDzT67Xq.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S7r7WcHyTqm6f4UBS3hTL9.webp)
刚下了一场雨。猝不及防的雨势把众人淋了个落汤鸡。在丛林中穿行了近两个月,这样的阵仗,肖诗白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这是探险队科考的第58天。
待雨停之后,肖诗白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设备。这次的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他把自己的全部家底都背了出来:8台单反相机,外加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镜头和其他的小配件。机器最怕潮湿,当雨来临之时,往往顾不上找躲雨的地方,首当其冲要保护的就是这些娇贵的宝贝。
确定机器安全后,他翻出干燥的衣服,却没有了力气更换。
空气中泛着泥土的腥燥味,大家默契地沉默着。持续两个月的雨林生活,人人都已接近崩溃,彼此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不远处,一个同伴恨恨地从身上揪下一只已吸饱血全身泛红的蜱虫。这种动物一般会倒抓在叶子背面,通过红外线感应周围的环境,一旦有生物经过,就会利用特殊的身体构造扒在生物体上吸食血液并传播莱姆病和森林脑炎。经过近两个月的磨砺,他们对丛林中的这些可怕生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大惊小怪。每个队员的身上都是千疮百孔,但即使汗流浃背,没人愿意脱掉上衣,他们每个人身上至少已经让吸血蝇咬过上百次。
肖诗白已经在自己身上发现了7只蜱虫,两个脚趾指甲更是早已脱落,光秃秃的脚趾头一受挤压就钻心的疼。这时,他有些后悔参加这次的行动。在5959平方公里的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听起来很疯狂,真正进入到了丛林深处,面对盘根错节的竹林和长满尖刺的植物时,才体会到有多刻骨铭心。两个月,披荆斩棘,连滚带爬,毫不夸张。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ChEdyXomjfZwacgcnpbAHG.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Pmc7TWBMybULBT8yUMd86J.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A9uyAjPkxitqFmpfm64i5u.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QdyRKDMcy75PbmKxbe69VP.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KdkA3MoWoEoQAvsj2q4PRV.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e4mzRFHpuhcpa4mSc4DCwu.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f2pmaRvMUxkaxqX2s663VN.webp)
队员Sijian将肩上AK47的弹夹卸下,退出枪膛里的子弹,把这个铁疙瘩包裹起来塞进背囊,换出了一把砍刀。
从地图上看,距离公路的直线距离还有3公里。附近已经有村子和人烟。早上,他们已经遇到了一个进山挖竹笋的小孩。
这天下午抵达了140公里大穿越的终点。这支由7人组成的探险队,包括两名中国摄影师,两名老挝生物学家,一名泰国老虎专家以及两名丛林向导,展开了一次湄公河长山山脉的“生物多样性视觉探索”。他们的任务是徒步进行140公里的原始丛林穿越,在近6000平方公里的老挝南尔国家公园内,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以高清晰的影像尽可能多地记录包括昆虫、两爬类、兽类在内的珍稀物种,促进当地的物种和生态保护工作,并便于以后进行科普性的保护宣传。
2013年4月11日,肖诗白和其他6名队友终于走出了丛林,抵达了老挝巴盟-怒桑(BaMeng-Mengsai)省级公路的Sage村。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的项目主管Jim正坐在一辆福特皮卡上等着肖诗白他们。这个娶了个越南老婆的澳大利亚人操着一口流利的老挝话,早就和当地人打成了一片。
在吃了快两个月的干肉和苦涩的丛林树叶之后,众人迫不及待地要进村里大吃一顿。按当地习俗,迎接客人最好的食物是鸭血补丁,就是把一只鸭子活生生地放血,将鲜血收集到碗里,然后加入煮熟切碎的鸭子内脏,再用冰箱急冻。虽然Jim一再建议不要吃,说可能存在流感病毒,但7人依然干掉了4只鸭子。
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庇护所
Sage村位于长山山脉的西北部,属于老挝南尔国家公园(Nam"et"Phou"louey)的一部分。南尔国家公园包括30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2900多平方公里的缓冲地带。
南尔国家公园是老挝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说其重要,是因为2003年在这里发现了老虎,这里是老挝唯一存在老虎的地区。
“此前我们记录的照片、毛发和DNA分析显示,这个区域至少存在7只老虎,但这些年老虎的踪迹好像消失了。越南猎人很厉害,他们带着沃尔特步枪和AK47,如果他们杀死了老虎,会把骨头和皮带走。这十年来,我们已知有2只老虎被他们杀掉了,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赞助的150台陷阱相机丢失了近一半,去年只拍摄到一张并不清晰的虎尾巴。”Sivily已经在南尔国家公园工作了近十年,他最担心的就是南尔国家公园的老虎消失。近年来,巡护队已经很难找到猎人的行踪,但偷猎却在源源不断地进行着。
“生物多样性视觉探索队”要寻找记录的当然不仅仅是老虎。
1940年至1996年,老挝的森林覆盖率从70%急剧下降到了47%。近10年,老挝的原始雨林更以每年54000公顷的速度消失。预计到2020年,老挝的森林覆盖率不会超过30%。森林面积减少,动物的栖息地破碎,许多动物退出了原来的栖息地,甚至有的走到了灭绝的边缘。位于越南和老挝交界处、受外界干扰破坏较少的长山山脉成为了许多珍稀濒危动物的最后庇护所。
老挝生物学家Chanthavy把长山山脉比喻成亚洲中南半岛最后一片“干净”的区域。国际科学界对这一地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法国殖民时期。20世纪50~80年代,越南、老挝地区发生的局部战争,让国际上对这一地区的研究数量锐减。直到9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才得以再度进入这一地区。另外,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给科考带来的困难,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一地区仍有许多物种未被发现。1992年,研究人员在长山山脉的森林里发现了一种牛科动物—中南大羚,“这是全球范围内,过去50年里第一次发现新的大型哺乳动物”。可以说长山山脉是一片科学未开垦的处女地。
由肖诗白建立的方舟影像联盟多年来一直在大湄公河流域进行相关物种调查,多次深入中国的滇西南地区及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他们的探索研究发现长山山脉西北一侧的老挝境内,相比东侧的越南,由于人烟稀少,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包括上述的老虎、云豹、金猫、黑熊、斑林狸、大灵猫、黄喉貂、虎兔等珍贵动物,都在此发现了行踪。
艰难的生命“取证”过程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是长山山脉地区的旱季。虽然是旱季,丛林依然经常下雨,而且昼夜温差巨大,探险队员几乎每天半夜都会被冻醒,然后围着火堆烤火取暖。
旱季里,丛林里的野兽虽然活动频繁,却并不容易见到它们。探险队员要根据动物饮水、舔盐留下的痕迹来判断和追踪动物的行踪。这次140公里徒步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线路在南尔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内。但是猎人的足迹已经深入进大山深处,为了寻找更多的动物,探险队必须避开有猎人出没痕迹的地区,进入更深的、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
每次扎营,探险队就会以营地为中心,在半径200米的范围内寻找一切所能见到的生物,包括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还有各种节肢动物。对于一群体力透支的人来说,这项寻找工作并不轻松。每个人都要睁大自己的眼睛,细心寻找未知的生物,然后把他们带回营地拍摄。
他们每天都能记录到不同种类的螳螂、甲虫,也包括了强悍的眼镜王蛇。队员梁小光对蛇很敏感,可笑的是,他的活动范围内总会出现蛇。
安装红外线相机进行拍摄是野外科考经常采用的方式。但要将单反相机改装成“陷阱相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考虑它们的电池、敏感度和防水性,并且,陷阱相机需要安装在动物的必经之路上,找到合适的地方安装它们非常困难。
探险队曾在山脊线上一棵枯死小树上,发现了4条清晰的爪痕。根据爪痕的大小和间距,队员判断很可能是亚洲金猫或云豹留下的。队员们都兴奋莫名。这两种猫科动物数量稀少,一直以来,针对它们的研究也很少。
在亚洲中南半岛区域生活着大约7种猫科动物,体型最大的应该属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其次是豹、金猫和云豹。它们的行动取决于其食物的活动范围。据观察,苏门羚、黄麂等草食动物喜欢在这个季节穿越山脊,到低谷潮湿的地方寻找食物。而以此为猎物的云豹等猫科动物喜欢沿着山脊追寻这些食草动物的信息。
研究表明,雨季,板栗、竹笋等植物生长茂密,以植物为食的偶蹄目动物由于食物充足,并不会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因此云豹等这些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的活动范围也会相对固定;而在干燥的旱季,食物相对匮乏,偶蹄目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山谷底部的潮湿区域,如溪流或者潮湿的河床,根据季节的长势,这些食草动物也会集群地做远距离迁徙,去寻找足够的食物,猫科动物的行动路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eEv8ohiZFoYKP9AUkknpCX.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4tG2oVNiNUwP27dF47obtW.webp)
为了减少相机丢失的风险,探险队只能选择高海拔的山脊线安装“陷阱相机”。丛林中的动物时而误闯“陷阱”,而被记录下来,这时候,肖诗白他们总会乐上好几天。有可爱的短尾猴,它们总是对红外线发射器有莫大的好奇心,幼崽通常还喜欢用舌头感触一下机器的味道;当然也有坏脾气的家伙,一只亚洲黑熊被拍摄时发出的闪光激怒,愤怒的它一把就把探险队员花费了一个小时安装的机器打翻在地。
唤起对生命的尊重
探险队员在Sage村子里休整了几天。当地人对昆虫有着相当执着的热爱,金龟子、蜻蜓卵、蝎子、蜘蛛、胡蜂都被认为是十分美味的食物。相比100公里外偏爱吃猴子的越南人,这里的老挝人显得文明并且环保。
Sage村子旁边的这条省级公路,路况不好,十分清静,两旁也没有什么村子。从2006年开始,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为了防止当地人迫于生计而进行非法偷猎,在南尔国家公园的外围区域尝试性地进行生态旅游建设,但是收效甚微。
“公路太破了,生态游客很少,也许公路修好了,来的人会多。不过,来自中国和越南从事野生动物贸易的人也会增多。要是这条公路能容纳大货车,对国家公园来说就很麻烦了,很多东西都会被运走!”Jim有些无奈。
通常,当地只允许村民使用弓箭和自制的手弩猎杀野猪和黄麂,严格禁止携带制式武器进山打猎。但是臭名昭著的偷盗者可不管这些,丛林里枪声络绎不绝,狩猎的对象几乎涵盖所有的兽类以及鸟类。
从Sage一路往西180公里到达巴盟后,景象就截然不同了,这里是琅布拉邦通往中国云南磨憨口岸的必经之路。随着琅布拉邦旅游的持续升温,每天都有大批的游客经过。这里成为了野生动物的集散地。
“如果这条路不通向中国,或许这些动物就不会死。”比起50多天艰难至极的雨林生活,更让探险队员痛心的,是老挝境内备受摧残的生态环境和险恶人心。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kFUnRdjNUBm58YNuLHPJi8.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7x5i3Lo76tBtkgrcKm2R8o.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m7vQFqB4QiteioAeHE2BdR.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0/2HJbp59ujp7nGCyCP2W4Gx.webp)
当地村民认准了野味是过路旅客的抢手货。公路两边聚集了很多摆摊的老挝原住民,他们并不懂汉语或英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和过路的游客做买卖。一张粗鄙的竹编小台上,散落摆放着动物的尸体:一只成年的雄豺,右脸被7.62毫米口径的子弹钻开了一个大洞,身体已经开始浮肿,发出阵阵的腐尸气味。一个妇女扇着芭蕉叶驱赶着它尸体上的苍蝇,一边向游人推荐着旁边的果子狸、鼯鼠和白鹇。这样的景象,在老挝2号国家公路上已经屡见不鲜。
一个黝黑的男子从茅草屋里走出来,手里的棍子上紧紧抱着一只懒猴,身体缩成一团。随后,这只小猴被一个开中国拍照的货车司机以17万KIP(约80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了。
“我们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丛林世界,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唤起更多人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