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庆林

2015-04-29

艺术沙龙 2015年1期
关键词:时代性沙龙水墨

四川梓潼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画院专职画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何庆林:眼下中国画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两极分化,两极深化,传统的更传统,求变的更求变。而此前是纠结蹒跚,都不彻底。这正是一种多元格局,注定有着美术史意义。这种格局是由“70后”“80后”为主的画家群和他们的创作实践所开启的。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何庆林:由于观念的演变,绘画会呈现出新的形态。“水墨”这种以介质为核心的称谓方式只是在特定时期内与“油画”相对应,但并不能代表中国绘画传统的全部价值。所谓新水墨只是新形态,未必有新价值。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何庆林: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本是一体之两翼,两翼并举,方可扶摇而上。传统是流,如大江一脉,中间百川汇入,滚滚东去,此便是传承、便是创新。所谓时代性是一种历史定位,现实中每一个个体只管尽心尽力做去,后人观之,方能言时代性。若身在此山,一味“呼唤”抑或“打造”,只是徒劳。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何庆林:想当然是学术、市场都认可最好。偏偏是“诗穷而后工”,可见两得大难,然而又极有道理,因为学术认可往往需要品格磨砺。通常我们认为得到学术认可应该有市场,但事实并非如此,毕竟学术、市场是两回事。

《艺术沙龙》:请聊聊您最喜欢的艺术家。

何庆林: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是因为它超越事功,超越于物。艺术家的生前身后也充满艺术性。如吴道子、苏东坡、倪云林、唐子畏、徐文长、八大、金冬心等,一生才高命薄,屡遭困踬,江湖浪迹,落拓不偶,隐迹匿形,徒唤奈何。

《艺术沙龙》:您订阅期刊吗?近期关注的报刊有哪些?

何庆林:一向不爱读报。掏腰包订杂志就一本《诗书画》,一半是朋友捧场,一半也是觉得这本东西有些独立的思想和价值。

《艺术沙龙》:您如何评价“为艺术家在杂志上办展览”的期刊立意?您认为在当下,这种期刊是否仍有存在的意义?

何庆林:作为一种媒介,在杂志上刊登画作,与在画册上、网络上并无任何不同之处。在当下,一种期刊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价值就不会有存在意义。

《艺术沙龙》:相比随时可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手书信件在当下已具有了别样意义。如今,您还会提笔写信吗?

何庆林:如果有人收,有人送,我就会提笔写信!人们追逐新方式新工具交流多半出于无奈,方便并不代表更有意义。浪子回头也是一种回归。方式还是要多元。

《艺术沙龙》:过去的一年中,您邂逅了哪些好书?

何庆林:在台湾诚品书店买了本《往事并不如烟》,觉得不错。《丑陋的中国人》也想看看。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也翻了一下。另外,范景中的《竹韵》讲品味透彻,佐茶最好;巫鸿的《重屏》、廖宝秀《故宫茶话》、上海博物馆编的《千年丹青》,皆在各所专擅领域有所发明。我们手里并不缺书,只是缺精读的书。

《艺术沙龙》: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您有何打算?

何庆林:对于民族固有的文明形态在一天天消失有种失落感,包括乡村、老屋,甚至人心世道、正体汉字等,无可奈何花落去!我曾想创作以乡土为关怀的作品没能成功,还想再试试。

猜你喜欢

时代性沙龙水墨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MS·CHIC美发沙龙
水墨
诗词的时代性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