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本民族语言?
2015-04-29吴玉香都达古拉
吴玉香 都达古拉
蒙古族语言文字是当今世界性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个结构科学、体系完备的文化单元,它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历史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曾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医学等知识宝藏,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语言文字曾有过繁荣时期,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人们学习使用蒙古族语言文字的热情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蒙古族语言文字工作也出现滑坡现象。
一、蒙文蒙语使用现象
(一)教育层面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实施第10年。因多种原因,我区蒙语授课学生人数急剧下降,1979年全区蒙语授课小学在校生24.58万名,2009年下降到10.17万名,其中小学一年级学生人数下降到1.02万名。从2009年到2013年,全区蒙古族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每年都徘徊在1万人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数字计算,今后几年,全区蒙古族小学全体在校生最多不超过6万人。全区蒙古族人口将近六百万人,那么六百万分之一的比率就意味着许多蒙古族家庭对其子女蒙文蒙语教育的放弃。因此,其下滑幅度之大、萎缩程度之严重可想而知。
(二)社会层面
蒙文蒙语不受人们重视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察右前旗在小学开设蒙文班,规定免收学杂费,居然没有一个蒙古族学生报名,只有一名南方务工人员子女报名,是为了免交学杂费;内蒙古自治区语委办的蒙文版《蒙古语文》刊物出版量只有120份;传播知识的学术著作更是发行不出去;新华书店里蒙文书籍摆放在一个很小的角落里,光顾者寥寥无几,民族文化出版市场的冷清现象可见一斑。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根据语言使用的滑坡速率为界定濒危语言的标准,蒙古族语言文字被界定为濒危语言种类。这个现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保护蒙古族语言文字刻不容缓!一旦消亡,它不但是一个语种的消失,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损失。
二、蒙文蒙语使用对策
(一)国家重视民族语言 对于蒙古族语言文字呈现的滑坡、萎缩加速现象,国家有关部门十分重视。2004年,国家语言委员会提出“保护蒙古族语言文字”的建议,有关专家学者更是提出把语言从工具论上升为资源论的新理念,认为它不但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更是硬实力,一旦消失便不可再生,因而大力呼吁保护好语言。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决定中的第八条规定,专门提出“要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指示,使这一工作有了政策法规依据。
(二)开展“母语行”活动
为营造民族语言学习的舆论环境,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蒙古语文学会携手在全区12个盟市和22个旗县(市)的蒙古族聚集地区开展“母语行”活动。为大力宣传、促进母语的推广使用、传承、保护,该活动宣讲报道组常年邀请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功勋学者、首席顾问、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政策措施研究资深学者色·贺其业勒图先生担任宣讲教授。4年间,教授先后深入到内蒙古通辽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等盟市的10多个旗县,召集当地党政领导、干部召开座谈会,深入到中小学,组织师生家长座谈、宣讲、采访、调研等。比如,2012年在鄂托克旗蒙古族学校组织召开的全校家长大会上,贺先生就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为题做了专题讲座,上千位家长、教师参加;2013年7月在察右后旗组织的“母语行”活动反响强烈;2013年8月在乌兰察布市政协就“如何更好地使用、保护民族语言文字”研讨会反响强烈…… 到目前为止,活动共组织宣讲近40场次,各级电台、网站播发有关新闻上百篇(期),尤其2014年,宣讲报道扩展到内蒙古以外的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到热烈欢迎。
三、蒙文蒙语使用建议
类似“母语行”活动的媒体行为,需要热心人士的参与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才能使母语萎缩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法律是母语保护的依据
繁荣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正在建设法治国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繁荣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不能成为空中楼阁,而要植根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它真正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民族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加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力度
在依据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发挥好职能部门作用。各级政府、语委办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财政列支、教育布局、文化新闻出版发行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包括政治上的重视、经济上的鼓励、激励等,为保护母语创造条件。比如财政列出、支出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招生、录取、奖学金等优惠条件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母语;在就业、干部选拔使用等环节,都可以通过完善政策引导人们学习使用母语。通过政策导向作用,在社会上营造出使用母语可以实际收益的氛围,使民族政策物化到社会生活中。
(三)继续发挥好公共平台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项“母语行”活动作用虽有限,但多项活动效果就会显著,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信息等公共平台发挥文化载体作用,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类声势浩大的活动,加大舆论导向作用。相关作家、专家学者潜心创作少数民族优秀文艺精品,扩张民族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内在生存力、竞争力,找到在当今工业化、信息化大趋势下相互适应的契合点。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编辑:白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