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媒体如何突围?
2015-04-29徐峰
徐峰
记 者:全媒体集团能否拯救报业危机?
陈国权:报业运营那么多的新媒体,找到赢利模式的屈指可数,全媒体赢利能够达到原来报业水平的全国几乎没有,与原来的报纸有关系的全媒体,全国没有成功的。《浙江日报》搞游戏,与报纸完全不搭架,是投资赢利模式。它对于报纸原有的影响力,没有多大价值。
全媒体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在赢利上是不能体现自己价值的,而是在舆论引导上体现价值。
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全媒体观。中央不指望媒体挣钱,搞媒体融合就是要媒体坚守舆论阵地,做好传播力、影响力工作,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对报社员工来说,媒体融合和报业转型,就是希望媒体不要倒闭,工资不要下降。报社要考虑舆论和赢利两个诉求,现在大部分的报业集团推动全媒体建设,更多的是从舆论引导、新闻宣传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也要考虑赢利模式、赢利的基础。没有赢利,怎样支撑全媒体发展。内蒙古对媒体的财政支持力度很大,因此要把影响力做大,并做强媒体实力。
记 者:内蒙古都市报经营困难,如何突围?
陈国权:都市报经济下滑是必然的,都市报所有的价值诸如舆论监督、社会新闻、读者互动等都被新媒体取代了。都市报必须转型,其紧迫性比所有的报纸都要强烈。
记 者:在内蒙古首府地区,有3家大的都市报,即《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呼和浩特晚报》,以及《内蒙古商报》《农村医药报》《纳税人报》等行业报纸,是否应该组建内蒙古都市类报纸集团,或合并管理或抱团取暖?请您谈谈看法。
陈国权:在报业处于衰退阶段,合并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市场行为,也应成为行政行为。组建都市类报业集团是好事,也是坏事。一个地区多家都市报并存,日子不好过,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合并同类项。但这些被整合掉的都市报人员怎么安排?富余人员何去何从?是个令人伤脑筋的问题。一个地区如果只有一家都市报,日子就好过。要进行彻底转型,把其他都市报分成专业报、社区报、行业报,只留一家都市报。
都市报发展的新常态,与总书记说得新常态是一样的。我们以前的都市报是突飞猛进,版面的赢利能力非常强大,我们要接受现在的现实,赢利能力没那么强大,合并是好事。但是,合并也是坏事,主要是分流或裁减部分人员,这是次要的,无需多论。
记者:《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呼和浩特晚报》都曾减过版面,在传媒新常态时期,是否再进行减版?
陈国权:减版不仅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节,而且更应该考虑的是结合新媒体技术,比如依据大数据技术,了解读者需要多少版面,给他们量身定制。根据读者需要,实施量身定制的发行办法,给你看的是一种版面,给他看的是另一种版面。我爱看社会新闻、爱看分类广告,其他的版面就不看了。是否减版应从发行成本、读者需求来考虑。
大数据从原来的发行、广告数据分析中获取。几十版厚的报纸,我只需要一条信息,对我来说,其他版面都是浪费,这张报纸的信息价值含量就很低。当我需要一个版面,而报纸给我4个版面,我会觉得这期报纸的价值很高。发行的量身定制,不仅指发行成本的把控,更重要的是指对报纸信息价值的精选。
记 者:报纸电子版付费阅读可行吗?
陈国权:推出电子版付费阅读,没有多大价值。在信息时代,信息在网络上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我的观点是电子版应该撤销,电子版实际上是在稀释报纸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免费提供电子版,对提升报纸影响力,没有价值;如果你收费,受众可以在其他网站获取信息。除非你的报纸生产的新闻产品(本土新闻),别的媒体做不到,具有信息唯一性和必读性才能收费,否则付费阅读就没有必要。
“澎湃新闻”几个亿的投入,生产能力很强大,也没有收费。《人民日报》是针对边缘化需求来收费的,当天的报纸前4版后收费,往期报纸收费,这是专门针对检索型读者的收费方式。这部分读者的需求是非常边缘化的,需求量非常小。内容价值被稀释的很淡很淡,报纸的收费是对“纸”的收费,而不是内容的收费。
记 者:怎样构建“你好·内蒙古”新闻客户端的赢利模式?
陈国权:从《内蒙古日报》的角度来说,做新闻客户端唯一可以借鉴的赢利模式是“上海观察”靠党委宣传部推广。还有一种模式是“新华社发布”让街道办事处成为“新华社发布”的子客户端,每年给新华社付费,可以发布自己的内容,与自己的用户互动,这就是单位UGC (用户生成内容) 模式。还有电商模式,都市报做得很多,党报比较少见。靠内容赢利是比较困难的。“上海观察”有16万的用户,一个用户100元,就是1600万元。用户查看“上海观察”的权限要大一些,内容会多一些。“浙江新闻”客户端也是摊派模式,记者、编辑、领导都有发行任务,目前客户超过200万个,但却是不收费的。
记 者:您兼任清华大学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请问未来媒体将会是什么样子?
陈国权:我们研究未来媒介形态的演变。未来的媒介形态是多样化的,是跟随身体运转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可以是穿戴式智能设备,也可以是谷歌眼镜。未来媒体是具有多元性、可移动、个性化的特点,种类要比现在多得多,以此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在未来媒体中,传统媒体中的“纸”不会消失,呈现分化的趋势。“纸”会满足一部分受众的需求,将分化成社区报、地铁报等各种各样的“纸”质报。有些报纸会消亡,像都市报,如果不转型,肯定会消亡,都市报的功能已经被很多的媒介形态所代替,这就会出现新的报种,比如社区报等。未来媒体是包括“纸”在内的非常丰富的和多元的大的集合,什么形态都有,满足不同的需求。有的人就喜欢看报纸,就会有人来满足这样的受众。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有对应的产品出现。现在已经有这种趋势了,各种形态的媒介体量小了,但会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记 者:手机报还有市场吗?
陈国权:手机报是个过渡产品。免费的内容,在不消耗流量的情况下,偶尔看一看。手机报也可以借助行政手段来发展,农牧民居住分散,内蒙古手机报就可以做针对农牧民的内容,宣传当地的政策,传播实用的信息。手机报要抓住最后的机会来发展,过几年农牧民也不看手机报了。
未来的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即服务性。手机报、新闻客户端作新闻从赢利角度已经没多大价值,做服务才有意义。有些新闻跟我没有多大关系,我不会关注的。你能告诉受众有用的内容:雾霾来了怎么办?在哪里才能买到合适的口罩?现在做得比较好的新媒体形态,比如网站、客户端很多都是做服务的,垂直细分,满足不同需求。对我有价值、有用的内容才有生命力。
记 者:将同类网站合并能够提高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吗?
陈国权:新闻网站合并没有任何意义。在新媒体的生态圈里,新闻网站是个没落的行业,早就是传统媒体了。地方区域门户网站赢利能力是不强的。报纸合并是有价值的,网站合并是无价值的。新闻网站不是合,而是分。你可以把这些网站组建成一家公司,切不可合并成一个网站。组建公司后,将这些网站分化成更细的网站,建立专业化、垂直化平台,比如农牧民、房地产、电商团购等各种各样的网站,由公司统一调配,网站之间就不会出现同质化了,就不会争抢客户了。
记者:在经济下行和新媒体的双重压力下,报纸经营举步为艰,报纸广告都去哪了?
陈国权:中国经济的大气候是造成目前广告比较疲软的主要原因。新媒体的冲击也是主要因素,而纸媒的新媒体又都没有培育起来。广告现正在快速流向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端。纸媒最有可能拉回来的是流向微博、微信、客户端的这部分广告投放,但目前纸媒的微博、微信、APP产生效应微乎其微,都处于资源输送的状态。单纯的广告版面时代已经过去,现在都是依靠活动,依靠整合策略与组合营销手段来拉动广告。同时,广告流向电台。近年来电台广告增幅非常大。博睿传播称2011年电台广告的投放量1亿元,2012年1.5亿元,2013年达到5.7亿元。
人物简介:陈国权,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清华大学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报业转型新战略》《新媒体拯救报业?》。主要研究方向:传媒竞争战略与传媒转型战略。近年共在各类核心专业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0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部分转载。在《中国报业》《两岸传播》《中国传媒科技》等期刊开设个人专栏。代表观点:媒介融合质疑、传媒分化论、报业分类转型等。
编辑:范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