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力分析

2015-04-29高宁

理论与当代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制文化产业机制

高宁

一、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层动力

第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推动着我国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后市场规律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击着原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管理调控能力和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方向。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使得单一公有制的文化资料所有制格局被打破,而市场主体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的多样化,建立健全配套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成为时代的要求。

第二,社会体制的变革,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引领着文化體制机制的改革。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建成的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仅要求经济物质生活的富裕,还要求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要求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跃升。这将促使我国文化体制机制的革新和文化的发展繁荣。当前,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日益凸显,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充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推动着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政治体制改革中对相关政府部门职能权限和机构设置的调整直接影响着政府文化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文化权益分配关系的变化,相应也会引起文化企事业单位及文化政策法规的调整。而科技体制机构的革新,进一步推动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信息技术在改变我国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的方式。这些变革必然促使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促使人们提高文化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变化。

二、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直接动力

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们从事文化创作生产活动的直接动力。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研究发现,当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时,其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就越大,反之亦然,这一比重此后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均值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0.6下降到当前的0.4以下。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文化消费能力和鉴赏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受制于原有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体制机制的束缚,我国文化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未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高质量的原创性,文化精品还不多,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回应群众的热切期盼成为我国文化发展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也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直接动力。

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依靠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生产与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来实现:另一种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解决。因此,要满足两类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以需求为牵引着力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文化领域就已经开始了自下而上的探索,现实的物质利益激励调动起文化事业单位及其广大文化工作者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党的十六大以后,多项文化改革政策和决议的出台强化了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和规范,这时的改革已经变为自上而下的规划与执行。当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动态发展的,在原有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总会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就使得文化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长期不懈,永远“在路上”。

三、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外部动力

第一,日韩等国文化战略调整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具有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的经济效益及其产业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并确立本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日本于1995年提出“文化立国”方略,1996年通过的《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这一战略的正式确立,而韩国则在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此之后,以日本动漫、游戏和韩国的电影、电视剧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它们不但夺回了曾一度由欧美国家控制的国内文化市场,直至现在仍以“日流”“韩流”等形式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国家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和贸易,不仅使国民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引擎,帮助国家迅速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而且向世界传播着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彰显着其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日韩等国在文化领域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同属儒家文化圈、同样拥有丰富传统文化遗产的中国带来震撼,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成为我们推动文化发展变革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增速器。

第二,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外部契机。当今世界,互联网、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并迅速普及,为文化生产创新和传播带来革命性变革,为各种文化业态的变革创造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文化消费市场日趋繁荣,各国人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晰。面对巨大的世界文化消费市场,我们要着力巩固和增强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推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扩大国有文化资本的市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面对国际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优势,我们要巩固国内文化市场、抢占国际文化市场,就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的体制机制,培育具有较强实力与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及其企业集团,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成为文化产品竞争的优势,将文化市场竞争的机遇与挑战转化为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力。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外部威胁成为我们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间的文化冲突更加凸显,各国对民族文化的安全和发展更加重视。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引进国外优秀文化产品的同时,一些消极腐朽负面的思想价值观念也趁机进入国内,给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文化建设带来消极影响。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强对我国文化领域的渗透,与我国争夺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的话语权,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挑战,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面临诸多难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的那样,“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我们要维护本国文化的安全、应对来自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渗透,就必须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抵制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才能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体制文化产业机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