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统意象角度探讨现代陶艺的意象性特征及发展

2015-04-29吴爱珍

江苏陶瓷 2015年1期
关键词:现代陶艺特征发展

吴爱珍

摘 要 传统陶艺可以看做一种技艺,而现代陶艺在传统陶艺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主观性、意象性元素,逐渐演变为一种技艺与情感的综合体,而陶艺的意象性特征扎根于传统艺术,同时融入了现代艺术特征。文章从传统意象角度分析现代陶艺的意象性特征及发展规律。

关键词 传统意象;现代陶艺;意象性;特征;发展

1 现代陶艺与意象性

1.1现代陶艺概述

“陶艺”源于日本,与传统陶艺不同的是现代陶艺融入了创作者的个性特征,而“现代”这个词是一种短时性的界定,现代陶艺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偏离实用性,注重个性化,现代陶艺反映的是现代艺术审美与文化指向,具有典型的意象化特征。

1.2“意象”的涵义

“意”是指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审美体验与艺术构思,是一种理解再创造。而“象”是指生成这种主观意识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主观意识创造的结晶。意象并不是简单的拼凑,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数学逻辑,而是一种融合统一,是对客观事物融入主观情感的再创造。

2 传统意象与现代陶艺的契合

现代陶艺虽然区分于传统陶艺,融入了更多的主观情感,但是这种融入建立在现代文化的交融性与传统文化的积淀,也就是说,现代陶艺的意向性根植于传统意象的现代化。

2.1造物思想的契合

人们从远古时代便开始造物,为生命的存活而探索,而这种探索最终形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的造物思想,中国古代造物以“天人合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和谐共生,而各种人造物都是围绕这个思想制作优化。传统意象是传统文化的艺术展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见证,正是这些朴实的造物思想构成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同时造物思想遵循着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原则,因此造物过程也是一种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发展。春秋时期的《考工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因此,民间工艺不论是造物过程还是思想融入,都离不开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自然环境、人文思想、社会文化的真实体现。

现代陶艺以泥土为原料,注重创作主体与泥土、环境的交流,注重泥性。一件成功的陶艺作品不仅包含着创作者对泥土的改造与控制,同时也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与泥土的性格,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烧是陶艺制作不可或缺的步骤,同时也是陶艺艺术魅力展现的直接工艺手段,但是烧制过程不仅受到温度的影响,同时和气候、环境等有着很大关系,“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也就是陶器烧制需要注重天时、地利、人和。

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腾飞,同时也导致了手工业的急速衰败,近现代陶艺中一些炉火纯青的技巧与工艺已经失传,正是这种造物行为的停滞、造物思想的遗忘,导致了陶瓷工艺退后了上百年。直到十九世纪,人们终于在工业文明中清醒,不再一味地利用机器改造自然,开始重新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陶艺开始重新振兴,开始重新回到造物思想为基础的艺术创作中,同时在与造物思想契合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主观思想,从而塑造了当代陶艺文化的辉煌。

2.2艺术表现的契合

陶艺不再单纯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技艺,是融入情感的陶瓷制品,是造物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情感与陶瓷制品的契合。因此,陶艺与传统意象不论在造型还是在色彩上,都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1)色彩的契合

作为造型艺术形式美的基础,色彩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色彩的千差万别也是不同情感的体现,在中国,民间艺术中以色彩与亮丽著称,中国人喜欢大红大绿的整色块表现,红色代表吉祥、绿色代表长寿。比如,江苏桃花坞年画“花开富贵”便是以牡丹花为主体,搭绚丽多彩的颜色,在写实的基础上注入丰富的情感,在保证富丽华贵的基础上融入设计美感与主观情感。

陶艺创作离不开釉色,这是陶艺特有的语言形式,现代陶艺色彩以自然色为主体,发挥主观想象力,色彩在保证审美感的基础上融入情感,是陶艺家表现自我情感的主要媒介。现代陶艺充分借鉴传统艺术的精髓,将色彩作为陶艺表现的主体,其中融入强烈的色彩意象,这也是我国陶艺民族化、世界化的基础,是陶艺创作的精髓。朱乐耕的陶艺系列作品“京剧人物”以中国传统的京剧人物为基础,在吸取传统色彩意象的基础上,依照自己的理解与情感的融入,大胆用色,塑造出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与视觉美感。

(2)造型的契合

造型以点、线、面的塑造为基础,通过其三者的组合组成形体结构,同时优化形体装饰,不同的点、线、面有着不同的艺术形态,同时也表现了不同的主观情感,比如直线体现挺拔与庄重、曲线体现柔美与弹性。中国传统意象同样可以用点、线、面去解读,传统的审美观注重稳定性、协调性与对称性,点、线、面的运用要求更加严谨、形象。

现代陶艺同样离不开点、线、面的支撑,陶艺师首先要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从而塑造出更加有意味的视觉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工艺技法的进步,陶艺造型及用色空间大大提升,但是其精神性缺乏越来越明显,点、线、面的运用虽然更加灵活,但缺乏了必要的精神与艺术气质。而传统意象融入到现代陶艺中,是一种弥补文化缺失的有效途径,这也体现出了传统意象与现代陶艺的完美契合。

艺术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描摹自然界,而又不可以脱离自然界,艺术的使命是在自然界中创造与深化。民间艺术积累的丰富意象为设计艺术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陶艺同样如此,我们应当积极在传统意象中寻找灵感,在保证形体的创新性的同时,保证陶艺的文化性。

3 现代陶艺的意象性发展与借鉴

中国传统艺术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传统意象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沃土,当今的陶艺师在吸取西方技艺的基础上,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的陶艺发扬光大。对于现代陶艺中传统意向的借鉴与发展,可以从直接运用于提炼和重构两个方面分析。

3.1意象形态的直接运用

中国传统意象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高度代表性,很多陶艺师会将一些传统意象直接表现在现代陶艺的造型和装饰中,而为了使得这种借鉴与使用方法更为切合实际,他们需要进行必要的局部抽离运用。局部抽离是指将传统意象根据现代陶艺器型等需要,将其部分组合方式、图案或者色彩抽离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陶艺与传统意象的完美结合。

比如姚永康创作的“世纪娃”(见图1),通过卷泥片的方式成型,然后以塑形为主,不刻意追求细节的精致,而是遵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似与不似”的审美效果,从而为意象的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种作品便是在民间的一些艺术形式中获取灵感,并且对此给予一定的个性化诠释。正如此作品中,作者将娃娃塑造成莲藕人的形象,不仅塑造出了更加鲜活的艺术形象,还借用了莲藕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的生生不息的意象特征,使得整个作品生机勃勃,对于莲的描绘更是寥寥几笔,彰显其顽强的生命力。意象形态的直接运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挪用,而是一种结合器形、情感的妙用,运用中可增加、可取舍、可变化,从而达到意象形态与作品、作者情感的高度统一。

3.2意象形态的提炼与重构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重构,当然这种提炼并非必须是现实事物写照基础上的提炼,也可以是一种传统意象的提炼,而且传统意象本身就有一定的提炼与重构性在,所以相比来说,很多陶艺师更喜欢直接在提炼的基础上精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传统意象,对其进行解构、重组,使得现代陶艺作品在蕴含传统文化气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从而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革,形成了当代一大批优秀的陶艺作品。

周国帧便是传统提炼与重构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陶艺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通过传统的陶艺成型方法,在保留传统陶艺气质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气息,其作品“非洲的怒吼”虽然采用了传统的塑形工艺,但是他抓住非洲象的特征,表现出其暴怒的性格,相比亚洲象的温顺,多了几分霸气。另外,他的作品“山羊”采用了卷泥片的方式,将小山羊的幼稚、单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对其进行了拟人化的创作,我们在小山羊身上看到了几丝稚童的特征,完美地表现出了其人格化的精神状态与性格。

在陶艺创作中,花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每种花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其特殊的所指,比如牡丹花代表富贵、梅花代表坚韧,每种花都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思想内涵。宁钢的“红梅”系列以梅花为主体,更加注重装饰语言的塑造,将造型转变为装饰的背景元素,从而进一步增强陶艺装饰的话语权,通过意象思维的方式表现梅枝的交错,同时搭配繁茂盛开的梅花,表现出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渴望与崇敬。意象形态的提炼与重构更加注重意象的精神表象,不再拘泥于其固有的形式,根据器型、情感的需求进行必要的优化,从而增强意象化图形的情感服务特质。

4 结 语

陶艺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传统的陶艺与现代陶艺截然不同,现代陶艺在我国不过几十年历史,而且最初主要是以照搬照抄西方现代艺术为主要特征,到了九十年代,陶艺师们开始反思,在传统意象中寻找灵感,努力探寻现代陶艺与传统意象的完美结合。当然,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传统意象与现代陶艺的完美契合,在民间文化中寻找陶艺创意的灵感,对我国现代陶艺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传统意象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态的积累与呈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意象融入中国现代陶艺创作,势必给陶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只有我们潜心研究自身文化,从中汲取营养,才能避免陶艺创新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促进我国现代陶艺的国际化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彭树平.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探索[J].陶瓷研究.2009(03):47-48.

[2]宗白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刘乐沁,赵兰涛.浅析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比较[J].山东陶瓷.2010(03):40-42.

[4]解少勃.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特征及当代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45-48.

[4]周至禹.过渡——从生态美到抽象形态[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现代陶艺特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抓住特征巧观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
现代陶艺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