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闻博览
2015-04-29
古文观止中的经典名句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出处】《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
【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背景】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五柳先生传》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来源:党建微平台)
成语"拾人牙慧""束之高阁":皆与名士殷浩有关
一、拾人牙慧
一次,高僧支道林和他辩论,司马昱提醒支道林:才性关系问题是殷浩的坚固堡垒,您可要谨慎啊!支道林一开始很注意,远远避开,但说了一会,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殷浩的“圈套”,顿时处于下风。司马昱拍着支道林肩膀笑着说:这是他的强项,你怎么可以和他争胜呢?殷浩曾说过一句:“康伯未得我牙后慧。”康伯是他的外甥,聪明灵敏,又有学问,殷浩很喜欢他。这一句话的意思历来有分歧,一种解释是康伯虽然聪明,但连我牙齿后面残留的一点智慧都还没有学到。另一种解释是康伯很聪明,但没有得到我额外的宣传、推荐。
这就是成语“拾人牙慧”的由来。比喻捡了别人咀嚼后的残渣,当作珍宝,还要冒充是自己的,向别人显示。
二、束之高阁
庾翼曾请殷浩出来做官,殷浩都推说身体不好。但庾翼内心清楚,殷浩这类名士中看中不用,做漂亮的装饰是可以的,真正要派上用场就不要指望了。他经常对人说:殷浩这样的人,应该把他们像东西那样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不要去管它,等天下太平了,再请他们出来做事(“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这就是成语“束之高阁”的由来。(来源:学习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汉语词汇中的佛教用语
赵朴初先生曾经说过:“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分。……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很多佛教语言逐渐与汉语相融合,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现举其部分词汇如下:
【当下】本佛教用语,人能活着和感觉到的只有当下。当下就是现在的这一刻。
【大彻大悟】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属于大菩萨的境界。现在连我们凡人也可以使用这个词了。
【海阔天空】唐代大历年间,禅僧元览在竹上题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表达了禅宗自由自在的广阔胸襟和活泼泼的禅机。后改变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三生有幸】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三生都很幸运,形容运气机遇极好。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现在指人裸体。(来源:党建微平台)
拍黄瓜爆红纽约别扔黄瓜把儿
拍黄瓜,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很多地方的标准做法,今年夏天,它也成为纽约的一股潮流。《纽约时报》近日撰文称,今年夏天,突然之间,纽约餐馆到处都学中餐馆拍黄瓜。看来黄瓜今年爆红纽约。从健康角度来说,吃黄瓜的把儿还可预防肝癌。
理由是这样的,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黄瓜把儿的苦味是由其中含的一种叫葫芦素的物质引起的,而葫芦素可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抑制肝纤维增生,从而可预防原发性肝癌。为保护其中的葫芦素,我们可把新鲜的黄瓜把儿切碎凉拌食用;也可将黄瓜和黄瓜把儿一块榨汁饮用,来预防肝癌。而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inn,英文名Cucumber,属于葫芦科黄瓜属植物,也称胡瓜、青瓜。果实颜色呈油绿或翠绿,表面有柔软的小刺。据报道,黄瓜中含有的葫芦素C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抗肿瘤目的。(来源:新华网)
美夫妇生活在“19世纪”摒弃一切现代设备
美国西雅图居民莎拉和加布里埃尔·克里斯曼夫妇的浪漫,一般人都模仿不了。两口子都特别喜欢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喜欢穿那个时代的服饰,5年前购入一栋1888年建造的老房子后完全“穿越”回去——以19世纪的生活方式活在当下。当然,夫妇俩坚称,这是“学术研究”。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首先就是摒弃电话、互联网、电冰箱、电烤箱、洗衣机等现代设施,两口子照明用油灯,衣服全部手洗,出门靠走或者骑那种前轮大后轮小的脚踏车。加布里埃尔戴着金边眼镜,穿着马夹、西装;莎拉每天都穿紧身胸衣,即便与朋友一起出门长距离徒步也不脱下。英国《每日邮报》引用她的话报道,穿习惯了感觉很“轻松”。而且,紧身胸衣是她的瘦腰利器,穿一年后,腰围从81厘米减到了56厘米。夫妇俩也会参加朋友聚会,两口子一身维多利亚时代的服饰,翻着诗集,旁边是一群穿着T恤牛仔裤的“现代人”戴着耳机、刷着手机屏幕。这画面真是好有视觉冲击力啊。(来源:《新华网》)
古代宰相们的绰号
伴食宰相
据《旧唐书·卢怀慎传》记载:唐代官员卢怀慎与名相姚崇共同处理军机大事。但卢胆小怕事、懦弱无能,遇事从不敢自己做主,所有事务责任全推给姚崇处理。久而久之,很多人都对卢怀慎的这种“吃饭不管事”的行为不满,私下送了他“伴食宰相”的“美称”。
模棱宰相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对人说:“处世不欲决断明白,若有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故人称之为“苏模棱”。武则天圣历初年,苏味道为相,处世更加圆滑,被人称作“模棱宰相”。
弄獐宰相
唐朝以“口蜜腹剑”而闻名的宰相李林甫,还是一位不学无术的白字先生。据《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有一次他写信庆贺亲戚生了孩子,将“弄璋”(古称生男为“弄璋”,璋为玉器)写成了“弄獐”(獐为野兽)。此事不胫而走,“弄獐宰相”之名也流传开了。
溜须宰相
据《宋史·寇准传》记载:北宋丁谓善于察言观色,升至参知政事(职位相当于副相),宰相寇准非常讨厌丁谓这号人。有一天,他们在内阁一起进餐,丁谓见寇准胡须上沾了些饭粒,便马上为寇准溜须拂拭,并称赞其须美。寇准大笑说:“参知政事是国家大臣,难道还有为官长溜须的宰相吗?”丁谓自知没趣,面红耳赤。此事传出,人们便送他“溜须宰相”的称号。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趣说“狗仔队”的来历
“狗仔队”指一些专门跟踪知名人士,例如艺人、政治人物、皇室成员、体育明星等的记者。“狗仔队”原为意大利文“Paparazzi”,首次出现于1958年,正式翻译名应为“追踪摄影队”。当时,在意大利导演费力尼拍摄的电影《甜美生活》中,男主角马斯杜安尼就是八卦新闻记者,经常出入上流社会,为寻找题材而搜肚刮肠。1963年,费力尼的《八部半》再度出现八卦新闻记者的角色,奠定了“PAPARAZZI”形象,成为追踪偷拍的采访手法的代名词。
中文翻译的“狗仔队”则是由香港人所开创。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警察刑事科擅长追踪案件,以跟踪、窃听的调查方式闻名,这些便衣刑事侦察员(俗称0记),外号“小狗队”,取意在于狗擅长灵敏的嗅觉追踪猎物。由于跟踪的方法高明与锲而不舍的精神甚为可嘉,被媒体揭露及拍成电影情节而一举成名。这种调查追踪方式后来被香港记者发扬光大,而由于长时间的追踪、守候,非一人所能独立完成,所以这群善用镜头捕捉漏网消息的记者,也就被统称为“狗仔队”。
于是,“狗仔队”这个名才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香港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来源:文史天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