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青海的生动实践
2015-04-29顾永平朱法勤
顾永平 朱法勤
一、切实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四个全面”提出的时代背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中国历史新起点上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建党100周年时我们要实现的宏伟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开启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纲领。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郑重宣示,是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治本之策。“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四个全面”的精神要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关键一步”。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国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来说,一个都不能少。其中,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单纯的施政之策,而是一整套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治国方略,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三)“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党治国理政的关键,牵住改革发展稳定的“牛鼻子”,既为分析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也为解决问题提供基本遵循,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思想指引。全面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二、充分发挥“四个全面”的指导作用
“四个全面”是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也为青海各项工作指明了战略方向。青海集中了我国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的全部特征,青海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四个全面”为根本行动指南。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引领青海发展的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于一身的青海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基础上,又在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全面建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小康社会,是青海人民幸福安康的现实基础,也是青海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统领。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青海发展的动力源泉。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我们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社会的征途上,更需全面深化改革。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全省各民族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要继续解放思想,继续加强统筹谋划,整体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解决好改革方案和举措落地生根问题,不断增添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以改革红利弥补区位劣势。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法治青海的根本保障。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省是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推进“三区”建设、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保障;依法治省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从严治党,建设法制青海的根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纳入法治的轨道,从而充分展现依法治国这一新时期新阶段的重大规范性战略举措。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管党治党的关键所在。历史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党从严治党,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兴旺发达。新形势下,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严”字当头,才能在青藏高原艰苦的环境中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三、全面落实“四个全面”行动纲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赋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引领新常态下青海实现新的发展。
(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青海是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和稳中求进总基调,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处理好全局与局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青海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客观上难度大、任务重,只有准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结合省情实际,注重问题导向,凝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智慧,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只有建立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量和发展可持续性,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才能为保障民生和保护生态提供强大支撑力。此外,青海各地区发展水平和要求不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措施必然存在差别,应秉承“分类指导”的理念,找准差距和关键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2014年是青海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健康运行”的总体要求,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稳步有序开展,重要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同时,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逐步落实,全省各族人民的获得感正在增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青海要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指导,把中央顶层设计与青海实际紧密结合,努力跟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健康运行,推动青海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方面抓住国家在我省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司法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的契机,推动各项改革;另一方面,要狠抓已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不断增添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让全省各族人民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水平。全面依法治国既是深化法治青海建设的重点,也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和确保依法全面履行职能的根本途径。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就要把握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市场环境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立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快民生建设法治化进程;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全方位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强化司法管理监督,严惩司法腐败,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及时制定、修改和废止有关法律法规;领导干部带头牢记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培养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强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的理念,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执法的严肃性,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作用。
(四)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提供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严格执纪,铁面问责,将制度的笼子扎紧,架起制度的高压线,划出纪律的红线、底线;就是要求管党治党要从“治标”走向“标本兼治”,要从“一阵风”“一阵子”走向“进行时”“新常态”。“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是对这些新举措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进一步“从严治党”的全面部署和安排。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进一步激励全省党员干部敢担当、重实干、有作为。把守纪律守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以最坚决、最认真、最老实的态度,把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体现到抓落实上,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青海形成一个声音、实现一贯到底。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以此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青海新时期奋力打造“三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应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青海的实践。
(作者单位: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武警西宁支队四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