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风
2015-04-29王建军
王建军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发展战略和治理国家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家庭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关注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一个问题,经营好家庭
何谓家庭?从一般意义上讲,家庭是指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家庭不仅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同时也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细胞。去年国家卫计委发布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约有家庭4.3亿户,占世界家庭户总数的1/5左右,家庭数量居世界之首。如此庞大的家庭数必然带给我们许多需要深思的问题,其中如何经营好家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家庭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流动家庭、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大量出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呈现新的表现形式,家庭生产、养育、消费、养老等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如何在变化中坚守住家庭这个根,筑牢家庭这个基,让家庭永恒、让生活永恒的确是个大课题。对这个大课题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感到用“经营”这个词来研究更贴近家庭的实际,因为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关系,维系好关系最重要的是统筹;家庭中最难办的是事情,处理好事情最重要的是管理。经营既涉及统筹又涉及管理,统筹好管理好的家庭一般都差不了。统筹不好管理不好,家庭内外矛盾就多。家庭内外矛盾多有意无意会增加人的烦恼。人烦恼一多,必然对工作生活产生影响。由此说开来,经营好家庭就是在经营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经营好家庭信任至上。人都有七情六欲,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相濡以沫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和肝胆相照的友情。维系爱情、亲情和友情,当以信任至上,有信任就会有真正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没有信任所有的情都难以真实、难以长久。经营好家庭,本质在建立起信任,无论是大家庭、小家庭,还是富家庭、穷家庭,有信任的家庭就是好家庭。在家庭各种信任关系中,夫妻间的信任关系尤为重要,家庭出现问题大多出在夫妻关系上。老夫妻关系好会为小夫妻树立榜样,小夫妻关系好会带给老夫妻欢乐。如果老夫妻关系不和,上行下效,小夫妻就会闹别扭,小夫妻闹别扭老夫妻也安生不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夫妻间良好的信任关系?我的看法是多沟通、多交流、多包容、多忍耐,最大限度做到互不嫌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段论述婚姻的妙语,他说,结婚这件事,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你遇到了我,我遇到了你。当时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有了一个你。从今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点小脾气也要规劝勉励。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为着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再从容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像我,一半像你。说的多么质朴,多么鲜活,多么美好。举凡现代婚姻与家庭,两个人走到一起大多取决于双方的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有些缘分是命中注定,有些缘分则需靠沟通和交流来联结,所谓谈恋爱、所谓谈婚论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缘分组建家庭并不意味着就会有美满的生活,婚姻与家庭美满不美满还有赖于婚姻双方的用心经营,包容和忍耐是维系婚姻与家庭的基石。夫妻双方互不嫌弃就能白头到老,夫妻双方有了嫌弃,婚姻和家庭迟早会走向尽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家庭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对错,也没有事先预知的结局。要说有,那就应该有时间与距离冲不淡的信任,应该有端坐红尘,与岁月相约终老的信念。有了冲不淡的信任和相约终老的信念,无论未来怎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两个人都会共同担负起经营家庭生活的责任。
经营好家庭平安为要。古往今来,积淀了无数赞美家庭的词汇,在无数赞美的词汇中我觉得平安是其中最值得赞美的词汇之一。生命延续,身心调和,价值观养成需要平安;情感联结,灵魂依靠,幸福追求需要平安;风雨同舟,干事创业,抵御风险需要平安。可以说没有平安就没有家庭可以停泊的港湾,经营好家庭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为家庭成员经营出人生的平安。那么怎样才能经营出人生的平安?我的看法是,要有信仰,要有底线,要有敬畏,要有自律。家庭是一个讲生活信仰的地方,允许家庭成员有不同的生活信仰,但不论信仰什么都要有一条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底线,这条底线的上端是要有所敬畏,下端是不能放纵自己。由于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也很难整齐划一地来说家庭应该信仰什么、不应该信仰什么,但是在信仰的基本问题和常识性问题上还是要立下明确的规矩,划下一条不能践踏的底线。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听党和政府的话、不与法律和社会作对,应当是每个家庭需要立下的明确规矩,划下的一条不能践踏的底线。这个规矩和底线立下了、划下了,平安就有了保障。因为党和政府的话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话,听党和政府的话你就会受益,不听你就会受损,这就是最简单的逻辑关系。法律是用来规范全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你不与法律作对,法律是用来保护你的,你与法律作对,法律是用来惩戒你的,这就是最简单的辩证关系。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万事求平安,守法即平安。在有了保障的前提下,家庭成员内心有所敬畏,注重节制自己,平安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人们都把平安作为祝福语,我想这个祝福语一定是靠有信仰、有底线、有敬畏、有自律来支撑的。
经营好家庭简单是福。人类存在有两个基本任务——繁衍与生息。盘古开天地,世界原本是简单的。世界变复杂是人类的功劳。一方面是人类的优点所致,人要生存就要创造;另一方面是人类的弱点所致,人都有需要和欲望。作为承担人类繁衍和生息的家庭,这两点是同时存在的。一些家庭在创造中把简单的生活过成了复杂的日子,一些家庭在需要和欲望中把平淡的日子过成了复杂的生活,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过日子的方式,也无可挑剔。只是在看了近年中央查办的一些腐败分子的忏悔之后,让人对简单和复杂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腐败分子都生活在家庭中,都是在个人努力奋斗和党的教育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本应凭个人的能力和党与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却因私心和贪欲,毁了家庭,毁了自己,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培养,走向犯罪的深渊。究其原因是把个人名利、家庭生活摆在了不适当的位置,忘却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把家庭生活搞复杂了。那么,怎么经营家庭才是福?我的看法是,要简单、要简约、要简朴。为什么?因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看明白、想明白、活明白。看明白,世界之大,人生有限,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不可能让一个人拥有,荣华富贵也不会让一个人享尽,所谓人生就在得失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想明白,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都是烦恼,家有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一张七尺床,家有黄金数吨,一日只能吃下三餐,身体不好还吃不了;活明白,所有的人来到世上,都从生活中得到了一切,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5个字,这就是“你想要什么”。人想要的太多了,能得到的却很少,这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在规律面前要知止、要知足、要知畏,不论为官为民,生活简单、简约、简朴,就能活得踏实,过得安稳。所以经营好家庭,简单就是福。
第二个问题,修明好家教
所谓家教,直白的表述就是家庭教育。《辞海》对此解释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既有《三字经》留下“子不教,父之过”的名言,也有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彘等佳话。如果说,出身什么样的家庭个人无法选择,那么,个人组成自己的家庭却是可以选择的。组成家庭之后就有一个怎样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怎样修明好家教。我对这方面没有作专门研究,全面展开来恐怕说不好。学习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家教经验,择其要谈点想法。
好家教当注重立德。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三不朽”,强调“笃学修行,不坠门风”。与普通的知识教育不同,家教应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养成,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教育。曾国藩晚年在《与弟子书》中说,“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可见立德既是人生之大事,也是家教之大事。中国古代传统家教,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将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作为基本美德,构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血脉不断、文明不坠的家庭基石,值得我们借鉴。虽然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知识高度专业化,通过家庭教育获得知识已经受到很大局限。但是家教的基本点没有发生变化,修身养性仍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特别是对家庭美德的弘扬一刻也没有停止,这就告诫我们家庭教育只有把“德”这个基础打好了,把爱国忠义、仁爱和睦、立志笃学、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和良好品德传递给子孙后代,才能为家人将来的安身立命做好铺垫、创造条件。
好家教当从严从细。《颜氏家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这是古人的教诲。今人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的说法。古人的教诲、今人的说法归结到一点,严是爱,宽是害。爱家庭,是人之常情,但爱要“守法度”“计深远”。毛泽东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感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寓意。周恩来也曾要求所有革命后代,切不要像因为有“吃不倒的铁杆庄稼”,而沦为潦倒没落的“八旗子弟”。领袖的教诲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家庭,不论谁当家,谁做主,都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掌握好“舵”,都要经常向家人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帮助家人明辨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家人的不正当要求,要善于理性回绝。在把好大方向的同时,修明好家教还要注重细节。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生活本来就是具体的、琐碎的,生活小节、生活细节中也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海洋在它遥远的深处是清澈而平静的,当它接触堤岸后则变得浑浊肮脏,不少人在他们有高尚的发挥和表现时纯美如阳光,但在他们接触普通生活琐事时则显得卑鄙龌龊。现实中这种例子很多。所以修明好家教应当从一点一滴做起,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把每一件涉及家教的简单事做好,家教就会变得丰满起来;把每一件涉及家教的平凡事做好,家教就会变得强大起来。
好家教当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它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重在一辈做给一辈看,一代讲给一代听,通过言传身教和人格亲情的力量来拨动心弦,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日用而不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文简浅显,做人诚严恒。大白话、家常话,最能感染人启迪人。古人讲,“教子须是以身率先”。今人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梁骨长大的”。虽然都是大白话都是家常话,但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虽然家教对人的影响离不开鼓励、规劝或提醒,但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正所谓“亲情教育,三分靠说,七分靠做”。生活在一个家风淳正、相亲相敬的环境,家庭成员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就会增强价值认同,也自然懂得勤劳土生金、节俭五谷登的美德,这种自然而然的增强和懂得会激励家庭成员自觉践行家教。能让家人自觉践行的家教才立得住、行得远。
第三个问题,涵养好家风
何谓家风?《辞海》的解释是:“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家风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家庭核心价值的体现,是家庭成员精神培育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影响着家庭成员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伦理。天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家富强安定须以家庭和睦、家风仁厚纯朴为基础。中华家风虽各有不同,但基本认同的是“尚学修德,明辨笃实”,讲究的是俭朴、谦逊、敬老、善良、懂礼、和睦、诚实、守信。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也无关文化程度,所关涉的是道德素养。家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教化,与整个社会文化及其价值取向息息相关。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同样存在着研究不深的缺陷。临时抱佛脚,翻阅了一些资料,算是抛砖引玉吧。
涵养好家风要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家风涵养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的家教、家训、家规以及治家格言,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人在涵养家风方面的思想。“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这些都传递了古人在家庭建设中的价值观念和家风取向。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是在良好的家风培育中成长起来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涵养家风。诸葛亮教诲儿子修身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以清廉遗世;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忠义传家。这些中华历史的先贤,不是因积累巨额财富绵长万代而被后世敬仰,流芳百世是源于他们讲操守、重品行的浩然正气。正是这种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好家风,才培育了一大批志存高远、大公无私、埋头苦干的人,培养了一大批为民舍身取法、舍身请命的人,才有了一代代民族的脊梁,才有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文明。今天,汲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涵养好家风,就是要让家庭成员懂得精神战胜物质,才是境界;懂得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才是人本;懂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才是情怀;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才是生活;懂得“积德之家,必无灾殃”,才是幸福。每一个家庭都把家风涵养好了,就能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涵养好家风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国风社风的基础和体现。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才能深入人心。从国风社风家风角度看,党中央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我们要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风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家风。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给家庭成员及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涵养好家风,就是要树立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是要坚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担当,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就是要树立清淳家风,既能做到修身齐家,又能做到推己及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不忘初心、不失本性,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也是发扬我们民族家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家风涵养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也就打牢了。
涵养好家风要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许许多多革命家庭培育了良好的家风,至今仍被传为美谈。毛泽东同志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就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刘少奇的长女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李先念长期主管国家经济工作,但他却不许子女经商;习仲勋因为“习是一个很少的姓,很容易引人注意”,让女儿随母姓。女儿因工作调动的事,被习仲勋严肃教育“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革命前辈以身作则,注重家风建设,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以革命前辈为榜样涵养好家风,就是要让家庭成员明白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就是要让家庭成员明白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立身之本,成事之道。以革命前辈为榜样涵养好家风,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治家执政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从政法宝。只有把家风这个关乎社稷兴盛的源头治理好,才能滋养好的作风、党风、政风与民风。
同志们,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家风;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成员。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经营好家庭、修明好家教、涵养好家风,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希望大家都能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明家规、严家教、正家风,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健康地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圆好自己的个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