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适度原则
2015-04-29任石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他的《沁园春》诗篇中有这样一段词,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这句话的后半句表达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一旦超越了事情发展应有的界限和尺度,一定会按照它的相反方向去发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这句话教育人们做事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也说明做人做事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才会把事情做得漂亮,圆满。
高校中的教育工作者按照工作职能可以分为行政工作人员,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高校中的后勤人员。所有这些教育工作与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校教育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责和岗位,也都有各自的不同性格特点与爱好,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当中,教育工作者在校园当中应当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主体职能,承担着教书育人,教学管理,思想教育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以及安全保卫方面的各方面的工作。学生是高校教育环境下的客体,充当着被教育的角色。在这个教育生态的大环境中,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研究好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学生,才能把整个教育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实现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教育者的良性互动。这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从教育者的角度把握对学生教育的“度”。
下面以高校中专业课教师,负责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以及学校的后勤保障人员几个方面的工作职能角度谈一下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尺度问题。
高校的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中教育环节中最主要部分的主体,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应当是最大和最全面的。高校的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在大学中各门专业知识的授课工作,他们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与互动的时间相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是时间最长的,并且对所教授学生的了解程度也是最全面和广泛的。专任教师除了课堂上授课以外,他们的性格、气质以及个人爱好都会被广大学生所关注。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访谈调查发现,他们希望通过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状态的了解,从而判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工作能力,然后调整他们对教师的心理认可程度,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因为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全面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它区别于书本教育和网络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需要教育者本身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个人的感染力把信息再传递给学生,因此只有师生之间更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之后,才可能实现知识的更有效的交流和传递。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彼此的沟通和了解,师生之间建立的相对确定稳固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不断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尊敬不断加深,教育效果会逐步提升。但是,专任教师如果不能很好的履行个人职责,对学生的态度过于严厉或者过于傲慢,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反感,不但会对师生关系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更严重影响了教育学生的良好效果。因此,专业教师如果不能很好掌握教育学生的尺度,会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未来成熟性格的形成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一定要审慎和保持自身的威严。否则,很难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很踏实的信任感。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自学生本人由支配的。在学生非教学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通常是由学校的辅导员老师负责处理和解决的。比如说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情感压力问题,学业压力问题,学生生活贫困以及生病受伤或者突发性事件处理等等。因此,大学辅导员往往出现的时机往往都是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之后。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以及个人情绪都是不太稳定的。作为辅导员老师,在这个时候与学生沟通或者教育工作一定更要掌握适当的教育尺度。因为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到辅导员老师就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另外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来说,承受压力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在这个时候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更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比如说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学生本人在发生状况的第一时间往往不能很冷静的面对和处理,这个时候只有作为辅导员的角度来调解学生中的各种矛盾,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让学生从发生的矛盾当中受到教育,得到成长,促进他们身心的进一步成熟。如果辅导员对某些学生有所偏袒,态度不够公正,不但会失去学生的认可和信任,也会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在涉及到学生平时的评奖、评优奖学金的发放更要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应规章制度办事,做到有理有据,公平公开。但是在学生个体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违反了学生管理规定中的各项要求之后,也要严肃认真的去处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而不是把责任归于其他人或者各方面的客观因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还有一部分问题是出现在学生生活区的范围内,比如说学生居住的寝室出现了供暖问题,学生晚上回寝室超出规定时间需要登记等情况,这部分问题往往是由学生所在生活区的后勤值班老师进行处理。他们与学生接触的范围更是接近学生生活中最自然的状态。他们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往往会接触到学生在学校生活表现中相对放松的状态,学生与这些老师的沟通往往也是不太能把握好自身的言行和态度。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后勤管理方面的老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他们对这些老师的言行和态度往往不够尊重,在发生问题和困难的时候,由于言行和礼貌上的不够尊重,会引起这些老师的反感以至发生各方面的矛盾。因此,从教育者的角度首先要在严肃学生生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理解,并且耐心进行说服和教育。因为后勤方面的工作比较复杂和具体,这部分内容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并没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学生所考虑问题相对简单,认为许多事情按照想当然的心理去处理。其实这也正是考验学生真正人生态度最好的契机,在学生最放松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才是最接近学生内心的想法,因此这也是考察教育学生的很好方式。
在高校教育的大环境中,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多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无论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出发,都应当对教育的整体环境负有责任,只有在教师和学生沟通过程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通过对所遇到问题的共同面对和反思,才能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总结有益经验,推动高校教育活动向着更和谐有序的方向上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任石,男,1979,吉林市人,汉族,电气自动化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